[行政区划代码]530625[邮政编码]657300[区号]0870[拼音]Yǒngshàn Xiàn[英文]Yongshan County
位置面积 永善县是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北部,北纬27°30′-28°31′、东经103°15′-104°01′之间。东与盐津县、大关县接壤,南与昭阳区相连,西北和四川省金阳县、雷波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绥江县毗邻。全县总面积2777.9779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3.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45%。全县户籍人口45.9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4.85万人,城镇人口11.13万人。
政区划分 永善县辖2个街道、7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溪洛渡街道、永兴街道、桧溪镇、黄华镇、茂林镇、大兴镇、莲峰镇、码口镇、务基镇、团结乡、细沙乡、青胜乡、马楠苗族彝族乡、水竹乡、墨翰乡、伍寨彝族苗族乡。县政府驻溪洛渡街道。
名胜古迹
地名由来 据《嘉庆永善县志》:“因当地土酋叛服靡常,变乱频繁,为形势所迫,相度地宜。建城永善,取其边境永久安平,民众平和善良之义。”
历史沿革 秦属西南夷夜郎部,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属犍为郡朱提县地,东汉属犍为属国朱提县地,三国蜀汉时属益州朱提郡朱提县地。西晋太康二年(281)属益州朱提郡南广县。东晋至南朝属宁州朱提郡河阳县。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开皇三年(583)废郡改州统县,属南道开边县地;大业年间属犍为郡。
唐初属剑南道戎州辖驯州,唐南诏国属拓东节度辖爨部地。北宋属梓州府路乌蒙部,南宋为潼川府路乌蒙部。元代属云南行省乌蒙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置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乌蒙路均属之。明朝时今县境北部为四川马湖府地,南部为四川乌蒙府地,分属副官村的王土司、桧溪安土司、吞都的德昌土司和米贴禄土目管辖。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廷授予彝族首领安永长土千户之职,驻防桧溪。雍正五年(1727),云贵总督鄂尔泰平定乌蒙(今昭通),改隶云南,设乌蒙府。雍正六年(1728)2月,定县名为“永善”。雍正八年(1730)7月,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10月,“移永善县鲁甸巡检驻副官村”,撤古寨巡检,并将古寨划出另建鲁甸厅,建分防于副官村。光绪三十四年(1908)将分县副官村裁撤,改为靖江县(今绥江、水富等地),与永善县分地而治,同时在井底设置弹压公署分管永善下半县(后改为分县,1946年撤)。
民国2年(1913),永善县属滇中道。民国8年(1919)改井桧行政地区为井(井底)桧(桧溪)分县,添置县佐,驻地井底。民国17年(1928),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民国18年(1929)撤滇中道,永善县直属省管。民国31年(1942),永善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民国35年(1946)裁撤井(井底)桧(桧溪)分县,改为行辕。
1950年3月9日,永善县解放,属昭通专区。同年4月8日,永善县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3月,县城从莲峰迁至井底(今溪洛渡镇)。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永善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永善县属昭通市。
1984年1月公社改区,大队改名为乡。除井底区外,其余11区各增设1个区辖镇。计全县共12个区,1个县辖镇;11个区辖镇,122个乡,其中民族乡15个。下设803个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辖区为:景新镇、井底区、桧溪区、佛滩区、团结区、务基区、马楠区、黄华区、莲峰区、墨翰区、大兴区、茂林区、码口区。
1988年,永善县辖镇不变,废区改乡,废乡改为村和办事处。将景新镇和井底区合并为景新镇,从桧溪区析出细沙乡、青胜乡,从黄华区析出水竹乡、黄坪乡,从莲峰区析出万和乡,从茂林区析出伍寨乡。调整后,全县辖景新1个镇和桧溪、青胜、细沙、佛滩、团结、务基、马楠、黄华、黄坪、水竹、莲峰、万和、墨翰、大兴、茂林、伍寨、码口17乡,共有120个村公所、14个办事处。
1989年县界左(西)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金阳县、雷波县为一衣带水;右(北、东、南)以山岭为界,由北到南分别是莲花山、茶树湾、后山顶、望乡台、二十四岗、老马厂、木梯子,大堡顶、长埂、大宝顶、鸡狗山、分水岭、老君洞、茅背坡、展木杆、兴坝梁子、铜厂坪、车家山、茨竹山、水平梁子、银厂梁子、姜家山、老厂山、包谷山至洒渔河而下到上高桥,折头往西至大地梁子、石垭口延伸到冷水河为界,直至王家河;又以营盘,大脑包、棋盘山等山岭绵亘至金沙江畔。
1996年,永善县辖1个镇、17个乡:景新镇、佛滩乡、桧溪乡、细沙乡、团结乡、青胜乡、务基乡、黄坪乡、黄华乡、莲峰乡、水竹乡、马楠苗族彝族乡、墨翰乡、万和乡、伍寨彝族苗族乡、茂林乡、码口乡、大兴乡。县政府驻景新镇。
2002年3月19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景新镇更名为溪洛渡镇;4月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黄华乡、茂林乡撤乡设镇;4月16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大兴乡撤乡设镇;4月17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桧溪乡撤乡设镇。2002年末,永善县辖18个乡(镇)、134个村委会。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佛滩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溪洛渡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黄坪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华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万和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莲峰乡,并将莲峰乡改设为莲峰镇,镇政府驻原莲峰乡政府驻地。
2006年,永善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溪洛渡镇、桧溪镇、黄华镇、茂林镇、大兴镇、莲峰镇、团结乡、细沙乡、青胜乡、务基乡、马楠苗族彝族乡、水竹乡、墨翰乡、伍寨彝族苗族乡、码口乡。共有4个居委会、13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溪落渡镇。
2012年9月19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永善县码口乡、务基乡,设立码口镇、务基镇(云政复〔2012〕77号)。2012年末,全县辖8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溪洛渡镇、桧溪镇、黄华镇、茂林镇、大兴镇、莲峰镇、务基镇、码口镇、团结乡、细沙乡、青胜乡、马楠苗族彝族乡、水竹乡、墨翰乡、伍寨彝族苗族乡。共有142个村(居),2737个村民小组,其中有15个民族村,253个民族村民小组。
2021年,省政府(云政复〔2021〕12号)批复同意永善县撤销溪洛渡镇,设立溪洛渡街道和永兴街道。溪洛渡街道以雪柏、干河、白沙、新拉、富庆、云荞6个行政村和永红、红光、新华、永进、玉泉、溪洛渡、三坪7个社区为行政区域,溪洛渡街道办事处驻玉泉社区玉泉路176号;永兴街道以双凤、双屯、玉笋、吞都、田坝、明子、顺河、马路、新春、水田10个行政村和景新、农场、振兴、校园、桐堡、佛滩6个社区为行政区域,永兴街道办事处驻景新社区新隆街25号。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3.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45%。全县户籍人口45.9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4.85万人,城镇人口11.13万人;男性人口24.55万人,女性人口21.43万人;0-17岁人口10.46万人,18-34岁人口13.12万人,35-59岁人口15.97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6.43万人。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69526人,其中:乡村人口373948人,城镇人口95578人;男性人口250864人,女性人口218662人;0-17岁人口109769人,18-34岁人口135744人,35-59岁人口161840人,60岁及以上人口62173人。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78361人,其中:乡村人口382661人,城镇人口95700人;男性人口255618人,女性人口222743人;0-17岁人口116237人,18-34岁人口139709人,35-59岁人口161919人,60岁及以上人口60496人。
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78527人,其中:乡村人口384984人,城镇人口93543人;男性人口255641人,女性人口222886人;0-17岁人口119966人,18-34岁人口139947人,35-59岁人口159081人,60岁及以上人口59533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永善县常住人口349157人。其中:城镇人口136660人,占总人口的39.14%;乡村人口212497人,占总人口的60.86%。
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81762人,其中:乡村人口387230人,城镇人口94532人。
2012年末,全县总面积2778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45597户46295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善县常住人口394267人,其中:溪洛渡镇95439人,桧溪镇15610人,黄华镇50032人,茂林镇21018人,大兴镇33786人,莲峰镇30833人,团结乡18839人,细沙乡17742人,青胜乡10384人,务基乡25852人,马楠苗族彝族乡11973人,水竹乡7216人,墨翰乡20935人,伍寨彝族苗族乡10484人,码口乡24124人。
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10.02万户,其中农业户数9.37万户,总人口39.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1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善县常住人口362943人,其中,景新镇52976人,佛滩乡19552人,团结乡18597人,桧溪乡14196人,细沙乡16947人,青胜乡9683人,务基乡25338人,黄华乡34758人,黄坪乡11576人,马楠乡12542人,水竹乡7720人,莲峰乡17606人,万和乡14753人,墨翰乡20902人,茂林乡20457人,伍寨乡9362人,大兴乡31555人,码口乡24423人。
1981年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328978人。
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180761人。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廷授予彝族首领安永长土千户之职,驻防桧溪。雍正五年(1727),云贵总督鄂尔泰平定乌蒙(今昭通),改隶云南,设乌蒙府。
清雍正六年(1728)2月,定县名为“永善”,于米贴设一知县、教谕、典史,分驻昭通镇标右营游击,抚驭乌西一带,于副官村设县丞署。县界东至大关厅,西至四川宁远府,南至昭通府恩安县,西南辖鲁甸巡检司和东川府巧家厅接界,北至四川叙州府(今宜宾),东西广220里,南北袤长1160里,俗称“三千米高山上下,八百里江水往还”。军事上采取关、汛、塘管辖制,行政上采取乡、村(里)、保、甲、阊、邻制。
雍正八年(1731)8月,将四川辖地夹在县域的吞都一带地方划归永善,并于吞都设汛防。雍正九年(1731)10月,“移永善县鲁甸巡检驻副官村”,撤古寨巡检,并将古寨划出另建鲁甸厅,建分防于副官村。同年,县城从米贴迁莲峰。雍正十年(1732),以金沙江为界,新增四川屏山县之一部分,划归永善副官村。同年,于副官村(今绥江县城)设分县。时“永善在府(昭通府)西北230里;东至大关厅界65里;西至四川宁远府280里;南至恩安县80里;西南至鲁甸厅和东川府巧家厅以牛栏江隔江接界;北至四川叙州府屏山县界240里;东南至恩安县界130里;西南至恩安县界90里;东北至四川叙府700里(东北水路至叙州府界);西北至宁远府界130里;东西平距345里,南北纵距320里”。全县户口共计2586户。
嘉庆八年(1730)永善县有41乡21里(副官村所辖的乡称为里),即:补伍、马旺沟、野鸡箐、犀牛坡、勒魁、木瓜箐、猓目台、龙门寨、勒米寨、溜筒江、凉山、黄坪寨、小田坝、打拐、莺哥嘴、滥田坝、鲁机、米罗、冷水孔、青岗岭、结野寨、杨义箐、双风岭、小田坝、鸡爪屯、务露、黑铁关、小毛滩、大毛滩、大井坝、那乡、三关、簸箕峡、黄荆坝、楠木坪、洗马溪、洗脚溪、摩诃崖、大石盘、那哈坪、红崖、副官里、近林里、新滩里、三星里、大兴里、永兴里、梁村里、回望里、钟滩里、德化里、小土里、马村里、大沙里、元亨里、石塔里、宝墩里、古远里、炎光里、大窝里、火盆里、盐井里。
光绪十八年(1892),将分县副官村所辖21里中的石塔、宝墩、古远、炎光等里划入正县的桧溪;光绪三十四年(1908)将分县副官村裁撤,改为靖江县(今绥江、水富等地),与永善县分地而治,同时在井底设置弹压公署分管永善下半县(后改为分县,1946年撤)。
民国元年(1912)12月,撤乡设区,下辖乡镇间邻,区名以顺金沙江而下标明区序。计全县辖5区94乡。同时改清朝的井底弹压公署为井桧行政公署,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辖第四区和第五区。
第一区辖21乡:黄坪寨、大水沟、双河口、黑伍寨、烟坪广、黄荆坪、吊台、新厂沟、滥田坝、小田坝、大风湾、大井坝、老街、鲁机、驿马沟、后龙山、回龙村、金沙厂、官房、核桃坪、德享,区驻地大井坝。
第二区辖11乡:本城堡、补伍、马二黄、黄坪、小河潭、万和场、新店子、董家营、横店子、墨石驿,区驻地本城堡。
第三区辖20乡:黄葛场、上玉露乡、下玉露乡、青水朝、杨义乡、冷水孔、鲁溪、上坝、干田坝、沙河、八角庙、务基、大小二坝、九角弯、黄草坪、丁家坳、乡丁倦、回龙坝、米贴、垭口,区驻地黄葛场。
第四区辖20乡:大雪柏、井田堡、大瀑沟、花槽门、堰塘湾、下新场、鸡爪屯、普石屯、老新场、拉乡、吞都、后山、明子山,锅圈滩、牛脚龙、瓦店子,大花地、飞来石、甜酒湾、黄龙滩,区驻地井田堡。
第五区辖22乡:大毛里外地、大毛里西面、长平子、丁家坪、花蛇溪、上厂、洗马里、木鱼山、扇子坪、新街、大石盘、细沙溪、凉水井、那哈坪、二十四岗、桧溪、八仗地、簸箕峡、小毛里、水星坝、河坝街,区驻地桧溪。
民国2年(1913),永善县属滇中道。民国8年(1919)改井桧行政地区为井(井底)桧(桧溪)分县,添置县佐,驻地井底。民国17年(1928),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民国18年(1929)撤滇中道,永善县直属省管。
民国21年(1932)改原来的5区94乡为9区19镇77乡,下辖480闾2400邻。将原第一区改为第二区和第三区,第二区改为第一区。第三区改为第四区和第五区,第四区改为第六区和第七区,第五区改为第八区和第九区。
第一区驻永阳镇,辖5镇7乡:永阳镇、普伍乡、三合乡、慕阳镇、文潭乡、万和镇、新店镇、崇学乡、文山乡、风鸣乡、墨林镇、乐善乡。
第二区驻富泉镇,辖2镇8乡:钟灵乡、富泉镇、白云乡、自强乡、荆田乡、仁寿乡、新文镇、仁里乡、长平乡、靖边乡。
第三区驻大兴镇,辖2镇9乡:埠财乡、大兴镇、映月乡、金田乡、大马乡、兴云乡、回龙乡、金沙镇、玉库乡、敦厚乡、德亨乡。
第四区驻黄华镇,辖1镇9乡:黄华镇、上玉露乡、下玉露乡、仁和乡、杨义乡、涌泉乡、宗圣乡、玉粟乡、舜田乡、孝弟卑。
第五区驻务基镇,辖2镇9乡:崇仁乡、务基镇、玉田乡、文曲乡、白胜乡、向荣乡、江望乡、义勇幸、积庆乡、米阳镇、向阳乡。
第六区驻井田镇,辖2镇8乡:积玉乡、井田镇、双流乡、玉门乡、海堰乡、玉笋镇、飞凤乡、点金乡、庆云乡、富民乡。
第七区驻古都镇,辖2镇8乡:古都镇、玉屏乡、金镜乡、津滩镇、天麟乡、金屋乡、鸣蝉乡、瑞石乡、天民乡、黄龙乡。
第八区驻双河镇,辖1镇9乡:汉鼎东卑、汉鼎西乡、中和乡、多福每、神龙乡、金盛乡、双河镇、来福乡、迎恩乡、玉梅乡。
第九区驻桧溪镇,辖2镇10乡:玉盘卑、廉溪乡、文水乡、元生乡、楠木镇、平安乡、桧溪镇、八仗地、光祥乡、得胜乡、邻水乡、清平乡。
民国29年(1940)废区改为乡、镇,原乡镇为保,保下设甲。一般以10保为1乡,10甲为1保划分,全县共分为9乡7镇156保1370甲,以后保甲稍有变动。乡镇保甲一览表,括号内分别为保、甲数:莲峰镇(17、121)驻县城,墨翰镇(13、107)驻墨石驿,大兴镇(10、85)驻大井坝,黄华镇(11、101)驻黄葛树,务基镇(11、95)驻务基街,井田镇(10、114)驻井底坝,桧溪镇(10、98)驻桧溪街,茂林乡(10、65)驻新店子,新民乡(10、80)驻黄荆坪,崇德乡(7、58)驻大水沟,自强乡(6、59)驻楠木坪,玉笋乡(8、52)驻下新场,双河乡(8、65)驻双河口,中和乡(7、92)驻黄坪,庆云乡(10、84)驻鲁溪,佛滩乡(14、112)驻锅圈滩。
民国31年(1942),永善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民国35年(1946)裁撤井(井底)桧(桧溪)分县,改为行辕。
1950年3月9日,永善县解放,属昭通专区。同年4月8日,永善县人民政府成立,将原乡镇划为5个区域,并以原乡镇名的第一个字组成区名,即:莲中茂墨(莲峰镇、中和乡、茂林乡、墨翰镇);崇大新(崇德乡、大兴镇、新民乡);黄庆务(黄华镇、庆云乡、务基镇);井玉佛(井田镇、玉笋乡、佛滩乡);桧自双(桧溪镇、自强乡、双河乡)。县政府派出接管旧乡镇的五个工作组也以此命名。同年8月31日,废民国时期的乡镇保甲制,改设区、乡(镇)、村三级制,全县划分为6个区。又于12月28日改设4镇44乡,即:第一区1镇7乡,第二区7乡,第三区1镇6乡,第四区1镇7乡,第五区1镇8乡,第六区9乡。
1950年,辖6个区:
第一区 区政府驻莲峰镇。辖:莲峰镇、新店子、文潭乡、大荡乡、万和乡、中和乡、米田乡、双河乡。
第二区 区政府驻茂林乡。辖:茂林乡、永安乡、新林乡、新胜乡、雪山乡、冷米乡、文山乡。
第三区 区政府驻大兴镇。辖:大兴镇、官方乡、鲁机乡、新民乡、炎坪乡、码口乡、黑五乡。
第四区 区政府驻黄华镇。辖:黄华镇、朝阳乡、凤凰乡、鲁溪乡、甘田乡、兴隆乡、务机乡。
第五区 区政府驻井田镇。辖:井田镇、墨泉乡、海金乡、新拉乡、佛滩乡、田坝乡、吞都乡、新春乡、玉笋乡。
第六区 区政府驻桧溪镇。辖:强胜镇、源胜乡、青胜乡、民胜乡、大同乡、得胜乡、东胜乡、西正乡。
1951年3月,县城从莲峰迁至井底。1951年底,增设乡镇,原第一区增设松田、和平、三合、星坪、响水、荆坪、三溪、柏林、大寨、筲林、新民、六景、唐家坪、楠林、黄坪等15乡,第二区不变;第三区增设河口、马坪、核桃、骆丘、雪金、利其、新营、中寨、黑甲、双河等10乡,第四区增设米贴、沙河、八角、白胜、回龙5乡,第五区增设明广、炮房、四角、雪拨柏,干河、白沙、飞凤、双龙、富庆、岩洞、马路、桐堡、三坪等13乡,第六区增设桧溪镇和阳堡、细沙、三合、小毛、毛坝、团结、花石、新田8乡。同时将官房乡改名为金沙乡,将第四区的朝阳乡并入黄华镇;将第五区的墨泉乡和海金乡分别并人新增的桐堡乡和三坪乡,将第六区的共和乡撤销。全县共6区5镇93乡。
1952年扩建区乡,共有10区144乡。将原有第五区扩建为第—区和第二区;第六区改为第三区;第四区扩为第四区和第五区;第一区扩为第六区和第七区;第二区扩为第八区和第九区;第三区改为第十区。
1953年9月,全县区划调整为10区2镇118乡,即保留黄华镇和井田镇,其余3镇更为乡。
第一区(井底区) 区政府驻井田镇,辖1镇12乡:井田镇、桐堡乡、农场乡、四角乡、三坪乡、雪柏乡、干河乡、白沙乡、新拉乡、富庆乡、玉笋乡、双屯乡、双风乡。
第二区(佛滩区) 区政府驻佛滩乡,辖11乡:向阳乡、花石乡、团结乡、新田乡、新春乡、佛滩乡、田坝乡、吞都乡、顺河乡、马路乡、明子乡。
第三区(桧溪区) 区政府驻桧溪乡,辖17乡:桧溪乡、东胜乡、得胜乡、大同乡、簸箕乡、民胜乡、强胜乡、细沙乡、田坝乡、源胜乡、黄金乡、凉水乡、阳堡乡、青胜乡、西正乡、毛坝乡、三合乡。
第四区(黄水区) 区政府驻黄华镇,辖1镇16乡:黄华镇、甘田乡、任坝乡、沙坪乡、黑铁乡、冷米乡、坪厂乡、马楠乡、双旋乡、桃山乡、云荞乡、兴隆乡、鲁溪乡、凤凰乡、金寨乡、米贴乡、朝阳乡。
第五区(务基区) 区政府驻务基乡,辖6乡 回龙乡、奇龙乡、锦屏乡、八角乡、白胜乡、务基乡。
第六区(莲峰区) 区政府驻莲峰乡,辖16乡:莲峰乡、新店乡、松田乡、万和乡、万和乡、文潭乡、黑寨乡、官寨乡、六井乡、三合乡、大荡乡、双河乡、米田乡、新坪乡、南林乡、黄坪乡。
第七区(墨翰区) 区政府驻墨翰乡,辖10乡:墨翰乡、荆坪乡、大寨乡、响水乡、黄河乡、新民乡、柏林乡、塘坝乡、箐林乡、荆竹乡。
第八区(茂林江) 区政府驻茂林乡,辖10乡:茂林乡、甘十乡、长海乡、白云乡、兴胜地、伍寨乡、新林乡、永安乡、文山乡、令米乡。
第九区(大兴区) 区政府驻大兴乡,辖10乡:大兴乡、马坡乡、核桃乡、金沙乡、河口乡、官房乡、骆丘乡、月亮乡、鲁机乡、屋基乡。
第十区(码口区) 区政府驻码口乡,辖10乡:码口乡、新民乡、新营乡、利其乡、炎坪乡、双河乡、黑武乡、中寨乡、雪金乡、黑甲乡。
1955年2月,黄华镇改为黄华乡,井田镇为县辖镇。
1958年10月调整更名区划,把区更为人民公社,乡更为大队,并以“人民公社”、“大跃进”之意命名。井田镇与井底区并为红旗公社;二区佛滩更名金江公社;三区桧溪更名红色公社;划出二区的团结、新田、花石与三区的东胜、西正、大毛、毛坝共7个大队组建为红专公社;四区黄华更名为先锋公社;同时划出先锋公社中的马楠、兴隆、桃山、冷水、坪厂、双旋6个大队建立为跃进公社;五区务基更名为超美公社;六区莲峰更名为红星公社;同时划出红星公社的大荡、官寨、松林3个大队建立畜牧场;七区墨翰更名为上游公社;八区茂林更名为火箭公社;九区大兴更名为金星公社;十区码口更名春江公社。计全县共12个人民公社1个牧场,下辖108个大队,289个生产队。
1959年1月30日,上级批准建立12个人民公社1个牧场,118个管理区。除“金江公社”和新分出的“红专公社”、“跃进公社”名称不变外,其余9个公社均以公社驻地的习惯地名命名。即:井底公社、桧溪公社、务基公社、莲峰公社、墨石驿公社、新店子公社、大井坝公社、黄葛树公社、码口公社。
1959年5月22日,又将金江公社复名为佛潍公社,红专公社更名为团结公社,跃进公社更名为马楠公社,计全县共12个人民公社,1个牧场,108个管理区,289个生产大队,1072个生产队。同年12月,建莲峰国营林场。
1961年9月相继把原人民公社复名为区,管理区更名为公社,牧场并入莲峰区,在井底区内划出1个县辖镇名井田镇。计全县调整为12个区,1个县辖镇;112个公社,2733个生产队。并将原黄葛树公社改名为黄华区,墨石驿公社改为墨翰区,新店子公社改为茂林区,大井坝公社改为大兴区。
1965年12月9日,井田镇更名为景新镇,增设大荡、官寨、松林3个公社234个生产队。计全县有12个区1个县辖镇,115个公社,2967个生产队。
1966年5月13日划出桧溪区共14个公社归绥江县管辖。1969年4月23日复归永善,于同年7月将原区更为公社,原公社更为大队。计全县调整为12个公社1个县辖镇,116个大队,1404个生产队。
1969年4月,桧溪区又从绥江县划出,归永善县管辖。同年,全县生产队2941个并为1373个。
1983年1月,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管理委员会。
【以下为本站旧资料,待更新】
溪洛渡镇 【邮编】657300
【概况】永善县辖镇。位于县境北部。面积343.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5439人(2010年六普)。辖9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井底街,西南距省会昆明市680千米,南距昭通市政府驻地昭阳区200千米。
【沿革】清雍正六年(1728),哈元生领兵在此屯兵扎营数月,故名井底旧营。尔后生聚日繁,开辟为集。乾隆四十九年(1785),改名永清场,设井底汛。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井桧弹压公署。民国元年(1912),改名为井桧行政公署;民国8年(1919)又改为井桧分县署;民国28年(1939)驻地改名井田镇,民国36年(1947)取销井桧分县。1951年3月始将县城迁此。1965年12月9日,井田镇改名景新镇。1988年5月,井底区并入景新镇,县城设景新镇景新办事处。全镇辖景新、农场、三坪、桐堡、干河、四角、双风、双屯、玉笋、富庆、新拉、白沙、雪柏、云荞14个办事处。驻兴隆街。
原佛滩乡清时属吞都汛管辖。民国初设佛滩区,辖14个保。1950年归井底区管,1951年为县属第二区,辖团结等13个乡,1958年成立金江人民公社,同年把团结、新田、花石、向阳等四个乡划归团结区。1962年金江公社改为佛滩区,1969年改称佛滩公社,1984年复称佛滩区。1988年改称佛滩乡,驻佛滩村,辖佛滩、吞都、明子、田坝、顺河、马路、新春、水田8个行政村。
1989年,景新镇总面积166.4平方千米,总人口12387户48279人,其中居民8499人;辖14个办事处,128个自然村(民族村1个),265个生产队:景新(3027、9714、7、3),农场(993、4207、26、8),三坪(472、2025、11、7),桐堡(873、3598、20、6),干河(7346、5314、23、9),四角(828、3466、77、7),雪柏(808、3326、23、13),白沙(756、3052、33、11),新拉(734、2852、24、9),双凤(1041、4462、20、70),玉笋(545、2785、17、9),富庆(460、2009、22、76),双屯(280、1029、11、7),云荞(257、1040、11、13)。佛滩乡总面积177平方千米,总人口4374户20103人,乡政府驻佛滩街;辖8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194个生产队:佛滩(455、1860、20、10),明子(664、3055、27、7),新村(774、3658、34、19),水田(292、1404、14、8),吞都(619、2877、29、12),田坝(658、2975、24、9),马路(561、2605、29、13),顺河(351、1726、17、12)。(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景新镇面积166.5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辖景新、农场、三坪、桐堡、干河、四角、双凤、双屯、富庆、新拉、白沙、雪柏、云荞、玉笋14个行政村;佛滩乡面积117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吞都、明子、田坝、顺河、马路、佛滩、新春、水田8个行政村。2002年,景新镇更名为溪洛渡镇。2006年,撤销佛滩乡,并入溪洛渡镇,面积343.7平方千米,人口10.20万人,辖景新、校园、玉泉、新华4个居委会和农场、三坪、桐堡、干河、溪洛渡、双凤、双屯、玉笋、富庆、新拉、白沙、雪柏、云荞、佛滩、吞都、明子、田坝、顺河、马路、新春、水田21个行政村。
【玉笋村】位于镇境南部,海拔1210米,距永善县城15千米。东临双凤,南临双屯,西临富庆,北临新拉。因两个高大的石笋如玉竹破土而得名。面积7.07平方千米,人口731户2449人(约2013年)。辖17个村民小组。
桧溪镇 【邮编】657313
【概况】永善县辖镇,是永善县北部片区的交通枢纽,农副产品集散地。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91.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610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桧溪街,距县城49千米。境内分江边河谷地区和高二半山区,最高海拔2010米,最低海拔348米。桧溪小河直穿境内,往西注入金沙江。
【沿革】桧溪在明朝万历年间,以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得名“窝心里”。明末清初开始赶集,更名为“兴隆场”。清康熙年间,以东南的河流两岸盛长桧树改名桧溪。桧溪原为土司地,阿兴土安永长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化谕苗彝有功,受阿兴土千户之职,驻防桧溪。民国时期,桧溪先后为区、乡、镇,下辖10个保。
1950年区划为永善县第六区。1952年改为第三区,下辖21个乡。1958年大毛、毛坝、东胜、西正4个大队划归团结公社,桧溪区改为红色公社(后改为桧溪公社)。1962年复称桧溪区。1966年5月划归绥江县管辖,1969年4月仍归永善复称桧溪公社。1984年改为桧溪区。1988年5月撤区改为县辖桧溪乡,乡政府驻桧溪村,辖桧溪、强胜、源胜、簸箕、永胜、得胜6个村;同时将细沙、三堡、石坪、凉水、阳堡、黄金、大同7个乡划出组建细沙乡,将青胜、玉盘、民胜、江北4个乡划出组建青胜乡。
1989年,总面积88.7平方千米,总人口2930户14017人,其中城镇居民1696人;全乡辖6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05个生产队:桧溪(675、2675、4、2),强胜(683、3387、29、73),源胜(481、2324、18、10),簸箕(289、1453、72、4),永胜(460、2301、26、79),得胜(402、1877、76、74)。(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96.5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桧溪、强胜、源胜、簸箕、永胜、得胜6个行政村。2002年10月,桧溪乡撤乡设镇。2006年,面积91.23平方千米,人口1.71万人,辖桧溪、强胜、源胜、簸箕、永胜、得胜6个行政村。
黄华镇 【邮编】657303
【概况】永善县辖镇,全国重点镇。位于县境中部,金沙江南岸、溪洛渡水电站上游41千米。与溪洛渡、务基、水竹、马楠、莲峰、大兴六个乡镇相连,与四川省雷波县、金阳县隔江相望。面积20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032人(2010年六普)。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黄华街,距县城60千米。古迹有“含辉”、“赛普托”崖刻,僰人悬棺等。
【沿革】黄华,俗称黄葛村,古名黄葛场,1937年建镇时,因其集市繁华更名为黄华,同时保留了黄葛村之意。原黄坪乡以古时黄草盛得名;清朝中、后期属永善汛管辖;民国时期为慕阳镇,属第一区管辖;1950年属莲峰区辖;1955年归黄华区辖。
1988年撤区并乡,设立黄华乡;同年5月,以黄华乡的任坝、黄坪及莲峰乡的三合、新坪四个村建为黄坪乡。黄华乡辖黄华、黄葛、凤凰、黑铁、鲁溪、甘田、春坪、金寨、米贴9个村,乡政府驻黄华村;黄坪乡辖黄坪、任坝、新坪、三合4个村,乡政府驻黄坪街。
1989年,黄华乡总面积138.7平方千米,总人口8878户34885人,辖9个行政村,233个生产队,171个自然村:黄华(859、2673、10、6),黄葛(1414、5499、39、23),米贴(1559、6466、46、34),全寨(863、3734、34、26),凤凰(911、3718、25、17),黑铁(637、2785、15、16),鲁溪(845、3371、23、19),甘田(1256、4529、24、16),春坪(534、2110、17、14)。黄坪乡总面积69.7平方千米,总人口2837户11564人,辖4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72个生产队:黄坪(431、1786、9、7),任坝(679、2740、18、26),新坪(572、2439、19、12),三合(1155、4599、26、22)。(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黄华乡面积138.9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辖黄华、黄葛、米贴、金寨、凤凰、黑铁、鲁溪、甘田、春坪9个行政村;黄坪乡面积69.8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三合、新坪、黄坪、任坝共4个行政村。2002年,黄华乡撤乡设镇。2006年,撤销黄坪乡,并入黄华镇,全镇面积209.3平方千米,人口5.50万人,辖黄华、黄葛、米贴、金寨、凤凰、黑铁、鲁溪、甘田、椿坪、黄坪、三合、新坪、任坝13个行政村,305个村民小组。
茂林镇 【邮编】657307
【概况】永善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东与昭阳区靖安镇、大关县上高桥乡相连,南与昭阳区苏甲乡、洒渔镇接界,西与大兴镇、伍寨乡接壤,北邻莲峰镇和墨翰乡。面积27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018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茂林街,海拔2260米,距县城135千米,距昭通市区55千米。地势西高东低,由松林村磨盘山、韭菜垴等向东南缓慢起伏下降延伸,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3055米,平均海拔2200米。
【沿革】茂林原是一片原始森林区。后从外地迁来张、刘、陈三姓人家,开始开荒耕耘。清朝雍正年间,昭通镇右营游击移驻永善,在此设塘卡。民国时期设递步哨,多有外来商贩,始有店子,故又名新店子。后以当地森林茂密而命名茂林。1950年前,隶属莲峰镇,1950年后茂林乡分出相继成立区、社、乡建制。1988年设茂林乡,乡政府驻茂林街,辖茂林、文山、冷米、永安、新林、甘杉等村。
1989年,茂林乡总面积271.7平方千米。总人口4523户19678人,其中苗族1977人,彝族1089人,回族112人;辖7个行政村,192个自然村,145个生产队:茂林(767、3449、15、22),松林(516、2185、15、16),甘杉(457、1988、11、10),冷米(564、2377、24、26),文山(642、2880、26、32),永安(609、2592、22、28),新林(968、4207、32、58)。(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文山、冷米、永安、新林、茂林、甘衫、松林7个行政村。2002年,茂林乡撤乡设镇。2003年,面积272平方千米,辖文山、冷米、永安、新林、茂林、甘杉、松林7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2006年,面积272平方千米,人口2.34万人,辖茂林、甘杉、松林、文山、冷米、永安、新林7个行政村。
大兴镇 【邮编】657309
【概况】永善县辖镇,全国重点镇。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茂林镇、伍寨乡交界,南与伍寨乡、码口镇接壤,西临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莲峰镇相连。面积14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786人(2010年六普)。辖3个社区、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街,海拔760米,距县城155千米。境内地势狭长,东部和南部为连绵高山,沿江一带呈缓坡小坝,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470米。
【沿革】大兴原名大井坝。明末清初,今老街处曾打过盐井七口,出过井盐。后被当地人以所谓“挖开南方井,饿死北边人”为由告发叙州府,府尹公断,令封盐井,改井为田。因其地处平坝,故名大井坝。清初,以大井坝集市贸易兴隆,得名“大兴”。从雍正六年(1728年)置县治起,即隶属永善县辖,1922~1950年间曾设镇、区建制。1951年命名为第九区,1958年改称大兴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大兴区,1969年复称公社,1984年改称区。1988年5月撤区并乡,设县辖大兴乡,乡政府驻大兴街,辖大兴、鲁机、梨园、骆丘、核桃、马坡、金沙、河口8个村。
1989年,大兴乡总面积146平方千米,总人口7175户31023人,辖8个行政村,156个自然村,185个生产队:大兴(2002、8611、5688、39),河口(586、2495、?、15),金沙(1033、4749、?、31),核桃(664、2879、?、20),马坡(487、2031、?、?),骆丘(1153、5070、、34),鲁机(768、3679、、19),梨园(482、2169、?、13)。(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40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大兴、鲁机、犁园、骆坵、核桃、马坡、金沙、河口8个行政村。2002年,大兴乡撤乡设镇。2006年,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3.60万人,辖大兴、鲁机、梨园、骆丘、核桃、马坡、金沙、河口8个行政村。2007年末,面积140.8平方千米,总户数8867户,辖大兴、鲁机、梨园、骆丘、核桃、马坡、金沙、河口8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86个村民小组及一个街道居民小组。
莲峰镇 【邮编】657305
【概况】永善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与伍寨、水竹、黄华、莲峰、墨翰5个乡镇为邻。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0833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莲峰街,地处昭永公路中点线上,海拔2200米,距县城100千米。
【沿革】莲峰城后五莲峰山山峰兀立,五峰并峙,形似五瓣莲花初绽,故名“莲峰”。莲峰城在永善建县之初为彝目普伍所居之台都地,雍正八年(1730)至1951年3月为永善县城,故有“老永善”之称。1988年撤区并乡后,莲峰乡辖莲峰、新店、狮田、南林、米田、六井、黑寨、大荡等村,乡政府驻莲峰街;万和乡辖万和、松田、和平、文潭、官寨5个村,乡政府驻万和街。
1989年,莲峰乡总面积209平方千米,总人口4409户17007人,其中回、苗、彝1895人,乡驻地莲峰城,辖9个行政村,145个生产队,133个自然村:莲峰(855、3271、19、3),六井(335、1335、19、23),米田(1106、4257、30、28),新店(570、2275、16、14),狮田(344、1314、12、12),楠林(315、1290、12、15),后山(291、1205、12、12),大荡(247、882、9、10),黑寨(346、1178、16、16)。万和乡辖9个行政村:万和(905、3507、20、14),和平(781、2990、20、16),松田(609、2118、18、22),文潭(1026、3918、34、28),官寨(262、1005、9、15)。(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莲峰乡面积208.8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莲峰、新店、米田、狮田、六井、后山、黑寨、大荡、南林9个行政村;万和乡面积82.3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万和、和平、松田、文潭、官寨5个行政村。2006年,撤销万和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莲峰乡,并将莲峰乡改设为莲峰镇,镇政府驻原莲峰乡政府驻地,全镇面积291.07平方千米,人口3.59万人,辖莲峰、南林、新店、狮田、米田、六井、后山、黑寨、大荡、万和、和平、松田、文潭、官寨14个行政村。
务基镇 【邮编】657302
【概况】永善县辖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与溪洛渡镇云荞、雪柏村接壤,南与溪洛渡镇燕子岩、粉房湾相连,西与黄华镇米贴村毗邻,北与四川省雷波县隔金沙江相望。面积1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852人(2010年六普)。辖2个社区、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务基街,东北距县城30千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次抬升,金沙江绕边缘17.5千米。江边河谷及二半山区较宽,最高海拔2767米,最低海拔400米。关上燕子岩、尖山子为至高点,三冬积雪深厚,故有“回龙积雪”美称。
【沿革】镇驻地原为彝族上目乌基(雾基)驻地,后雅化为务基。清雍正六年(1728年),哈元生带兵攻打回龙关上彝族,久攻不克,故称“紧打彝坪子”,后雅化为锦屏。同治年间筑有石城,属米贴汛辖。民国元年(1912)设务基镇。民国25年(1936)改为区,1952年为永善县第五区,辖6乡22村,1953年改称超美人民公社,1959年称务基公社,1962年改为区,1969年复称公社,1984年又称区。1988年5月撤区并乡,为务基乡,乡政府驻务基村,辖务基、凉台、八角、白胜、青龙、捏池、锦屏等村。
1989年,总面积135.4平方千米,总人口5518户25235人,其中彝族1964人;全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锦屏村为彝族村)和一个麻风村(七里半),112个自然村,183个生产队:务基(1012、4171、24、14),凉台(626、2902、21、73),青龙(672、3214、15、11),白胜(809、3960、32、18),八角(991、4552、38、18),锦屏(572、2185、20、14),回龙(439、2342、19、13),捏池(381、1898、11、11),麻风村(16、16、3、?)。(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35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务基、青龙、凉台、捏池、回龙、锦屏、八角、自胜8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35.4平方千米,人口3.03万人,辖务基、凉台、八角、白胜、青龙、回龙、捏池、锦屏8个行政村。2007年,面积135.4平方千米,总户数6965户,其中彝族2365人,辖务基、凉台、青龙、白胜、八角、锦屏、回龙、捏池8个行政村,181个村民小组。2012年撤乡设镇。2013年末,人口10090户30128人,辖8个行政村,174个村民小组。
【白胜村】距县城13千米,距镇政府18千米。面积23.69平方千米。人口1277户3678人(2013年),村内安置移民102户484人。辖26个村民小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600米,有“溪峡坝内第一村”之称。
【锦屏村】为彝族村,距集镇8千米。面积17.8平方千米。人口909户2527人(2013年)。辖团结、高光、白碉等4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700米。
码口镇 【邮编】657311
【概况】永善县辖镇。面积1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124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上坝。
【沿革】1950年属第三区,1953年属第十区,1958年更名春江公社,1959年更名为码口公社,1961年设码口区……1988年改码口乡,乡政府驻码口村,辖码口、雪金、玉马、黑武、黑甲、犀牛、烟坪、新营、利其、新民10个村。
1989年,码口乡总面积113.3平方千米,总人口5672户24187人,辖10个行政村,115个自然村,206个生产队:码口(986、4370、26、11),雪金(422、1816、16、7),黑武(568、2223、30、23),玉马(577、2494、19、11),新民(765、3511、22、7),利其(602、2599、72、7),烟坪(681、2482、26、12),新营(560、2442、25、13),黑甲(230、1077、14、10),犀牛(281、1173、16、74)。(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码口、雪金、玉马、黑武、黑甲、犀牛、烟坪、新营、利其、新民10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49平方千米,人口3.00万人,辖码口、雪金、玉马、黑武、黑甲、犀牛、烟坪、新营、利其、新民10个行政村。2012年撤乡设镇。
【2006年代码530625213】
团结乡 【邮编】657301
【概况】永善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南与大关县木杆镇、高桥镇接壤,西南与马楠乡坪厂村相连,西北与溪洛渡镇新春、水田两村相接,北至金沙江畔与四川省雷波县隔江相望,东北与桧溪镇、细沙乡毗邻。面积1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839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长坪。地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707米,最低海拔350米,立体气候突出。
【沿革】1958年建团结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撤区改乡,乡政府驻长坪,辖团结、苏田、联合、东胜、向阳、双河、新田、花石、大毛9个村。
1989年,总面积234平方千米。总人口3838户、18821人,其中有苗族982人,彝族530人;全乡辖9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162个生产队:团结(153、772、4、3),联合(380、1941、79、8),大毛(453、2042、14、13),苏田(485、2324、17、13),东胜(449、2136、20、16),花石(360、1977、19、16),向阳(318、1553、14、10),双河(585、2895、27、18),新田(663、3241、28、20)。(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新田、花石、双河、向阳、联合、团结、东胜、苏田、大毛共9个行政村。2007年,面积198平方千米,农户4922户21195人,辖团结、大毛、苏田、联合、东胜、向阳、双河、新田、花石9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
细沙乡 【邮编】657313
【概况】永善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东经103°54′00〃-104°01′56〃,北纬28°13′-28°25′43〃。东与盐津县接壤,南与大关县相依,西与桧溪镇相连,北与绥江县相邻。东西最大横距1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2.5千米,面积161.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742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有细沙、大同两个集镇。乡政府驻细沙村,距县城38千米。全乡三面环山,青山起伏连绵,山大坡陡,沟深谷狭,属二半山和高二半山区。最高海拔黑山梁子2730米,最低海拔关口554米。国道213线穿境而过。景点有三江口(小岩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沿革】乡以驻地细纱溪得名。1988年7月,以原桧溪区的细沙、三堡、石坪、凉水、阳堡、黄金、大同7个乡合并设立细沙乡(县辖乡),乡政府驻细沙溪,辖细沙、黄金、大同、阳堡、凉水、三堡、石坪7个村。
1989年,总面积161.5平方千米,总人口3213户16474人,辖7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153个生产队:细沙(543、3015、27、17),三堡(401、1987、21、9),石坪(170、896、11、6),凉水(528、2763、20、9),阳堡(496、2426、22、9),黄金(546、2654、27、16),大同(529、2733、25、17)。(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61.6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大同、黄金、阳堡、凉水、三堡、石碑、细沙7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61.16平方千米,人口1.92万人,辖细沙、大同、黄金、阳堡、凉水、三堡、石坪7个行政村。2007年,全乡总户数4834户,其中农业户4099户,辖大同、黄金、阳堡、凉水、细沙、三堡、石坪7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153个村民小组;其中彝族243人,苗族344人,纳西族3人。
【2006年代码530625203】
青胜乡 【邮编】657313
【概况】永善县辖乡。位于县境最北端。面积92.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384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那哈坪,距县城76千米。
【沿革】乡名以1950年当地山青水秀、人民胜利之意命名。驻地哪哈坪,原系彝族哪哈家居住得名。1984年为青胜等乡,属桧溪区。1988年5月撤区并乡,将青胜、玉盘、民胜、江北4个乡合并设立青胜乡,乡政府驻那哈坪,辖青胜、民胜、江北、玉盘4个村。
1989年,总面积92.1平方千米。总人口1852户9478人。辖4个行政村,89个生产队,47个自然村:青胜(751、4058、40、14),玉盘(329、1559、72、7),民胜(536、2688、25、16),江北(236、1173、12、70)。(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92.1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玉盘、青胜、民胜、江北4个行政村。2007年末,面积92.1平方千米,总户数2592户,其中农业户2488户,辖青胜、民胜、江北、玉盘4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
【2006年代码530625204青胜乡】
马楠苗族彝族乡 【邮编】657304
【概况】永善县辖乡。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973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羊槽。
【沿革】古名杉树林。光绪二年(1876)有个名叫袁英亮的外地人搬来此地居住,开一马店,用木桩拦马而得名“马栏”,又以谐音雅化成“马楠”。1958年前,该乡属黄华区辖,同年10月分出设立跃进公社,1962年更名为马楠区。1988年改区设马楠苗族彝族乡,乡政府驻马楠村,辖马楠、兴隆、虹口、坪厂、冷水、桃山6个村。
1989年,总面积193.4平方千米。总人口3349户15375人,其中苗族3923人,彝族1964人;全乡辖6个行政村(其中苗族、彝族村3个),134个生产队,114个自然村:马楠(626、2783、23、21),虹口(285、1299、11、8),坪厂(246、1111、10、12),冷水(476、2074、16、19),桃山(880、4084、41、26),兴隆(896、4024、33、28)。(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93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马楠、桃山、兴隆、虹口、冷水、坪厂6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90.34平方千米,人口1.28万人,辖兴隆、桃山、马楠、坪厂、冷水、虹口6个行政村。
【2006年代码530625207马楠苗族彝族乡】
水竹乡 【邮编】657305
【概况】永善县辖乡。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16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中梁子。
【沿革】1988年从黄华区析出水竹乡,乡政府驻水竹村,辖水竹、沙坪、双旋、黄河、塘坝5个村。
1989年,水竹村335户1234人,15个生产队,16个自然村;双旋村588户2286人,25个生产队,27个自然村;沙坪村607户2362人,33个生产队,35个自然村;塘坝村536户2764人,31个生产队,32个自然村;黄河村271户997人,22个生产队,19个自然村。
1996年,面积175.8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水竹、双旋、沙坪、黄河、塘坝5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75.8平方千米,人口0.94万人,辖水竹、双旋、沙坪、黄河、塘坝5个行政村。
【2006年代码530625208水竹乡】
墨翰乡 【邮编】657306
【概况】永善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1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935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墨石驿,距县城130千米。全乡背靠五莲峰,山岭和沟壑如扇子骨骼向东倾斜伸展,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850米。主要河流有洒渔河、上小河、下小河。
【沿革】墨翰,有石黑如墨,古称墨石驿,清朝时期属昭通至四川凉山的驿站。民国时期建有墨林镇。1988年设墨翰乡,乡政府驻墨翰街,辖墨翰、花园、响永、荆坪、干溪、箐林、富民、大寨、柏林、金竹10个村。
1989年,全乡总面积160平方千米,乡政府驻墨翰村,辖10个行政村:墨翰(229、1747、4、1),花园(654、3168、19、17),荆坪(608、2670、23、26),干溪(401、1830、14、14),响水(722、3190、22、23),箐林(625、2745、20、27),大寨(463、2060、24、79),富民(304、1354、17、17),柏林(499、2270、22、21),金竹(282、1198、14、13)。(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69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墨翰、花园、荆坪、干溪、箐林、富民、大寨、柏林、金竹等10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61平方千米,人口2.42万人,辖墨翰、花园、响水、荆坪、干溪、箐林、富民、大寨、柏林、金竹10个行政村。2007年,墨翰乡面积161平方千米,总户数6031户,其中农业人口6034户,辖墨翰、花园、响水、荆坪、干溪、箐林、富民、大寨、柏林、金竹10个行政村,179个村民小组。
【2006年代码】530625211墨翰乡
伍寨彝族苗族乡 【邮编】657307
【概况】永善县辖乡。面积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484人(2010年六普)。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彭家寨。
【沿革】1988年从茂林区析出设伍寨彝族苗族乡,乡政府驻伍寨村,辖伍寨、新胜、长海、中寨、白云5个村。
1989年,伍寨村(652、2965、21、26),新胜村(641、2675、22、25),长海村(594、2588、20、22),中寨村(343、1432、8、11),白云村(620、2630、10、13)。(注:括号内分别为总户数、总人口、生产队数、自然村数;个别数据可能有误,请以永善县志为准)
1996年,面积174.2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白云、中寨、长海、伍寨、新胜5个行政村。2006年,面积174.2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辖伍寨、新胜、长海、中寨、白云5个行政村。
【2006年代码】530625212伍寨彝族苗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