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600[邮政编码]657000[区号]0870[拼音]Zhāotōng Shì[英文]Zhaotong City
位置面积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之间。东与贵州省接壤,西北与四川省为邻,南与曲靖市会泽县接界。全市总面积23021平方千米(云南年鉴2023数据)。
注:全市总面积22439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其中,昭阳区2163.32平方千米,鲁甸县1484平方千米,巧家县3196平方千米,盐津县2021.16平方千米,大关县1720.76平方千米,永善县2777.98平方千米,绥江县748.65平方千米,镇雄县3696平方千米,彝良县2799.12平方千米,威信县1393.40平方千米,水富市438.8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5.14万人,总户数189.71万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1.03%。全市常住人口48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85%。主要有回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政区划分 昭通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和水富市。市政府驻昭阳区龙泉街道崇义街30号。
名胜古迹 盐津豆沙关、大关黄连河、彝良小草坝、威信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孟孝琚碑、龙氏家祠、朱提故城遗址、袁滋题记摩崖石刻、瓦石悬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阳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水富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等
地名由来 “昭通”于雍正九年(1731)得名。当时云、贵、桂总督鄂尔泰谓“乌蒙者,不昭不通之甚也”、“举前之乌暗者易而昭明”、“后之蒙蔽者易而宣通”,遂上奏于清世宗雍正帝改名,奏准,于当年易“乌蒙”而始称昭通。
历史沿革 夏、商属梁州,周为窦地甸、大雄甸,春秋为蜀国地靡莫部,秦为蜀郡辖地,西汉置犍为郡,辖朱提(今昭通、鲁甸、大关、盐津、水富)、南广(今彝良、镇雄、威信及四川高县、珙县、筠连、兴文)、堂琅(今巧家、会泽、东川),东汉置朱提郡。三国时为蜀地。两晋、南北朝仍置朱提郡,曾一度设置南广郡。
隋置恭州,唐沿恭州后分置恭州、协州、曲州。南诏时属拓东节度使,部落首领各据一方,兼并后存乌蒙、乌撒、芒部、东川4部,其中乌蒙最强。宋大理国时设乌蒙、闷畔、芒部、易娘、易溪等部。元时,设乌蒙、芒部、东川三路。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布政司管,称乌蒙、芒部、东川三军民府。
清雍正五年(1727)从四川划归云南省管辖,设乌蒙、镇雄、东川府,实行“改土归流”,次年,降镇雄府为州,隶属乌蒙府。雍正九年(1731)改为昭通府。置恩安县为治所。弃天梯(今土城)新建城于二木那(今昭通市城)。清代中后期,昭通府辖恩安县(今昭通市)、永善县、靖江县(绥江县)、鲁甸厅(鲁甸县)、大关厅(大关、盐津),镇雄直隶州辖镇雄县、威信州制署(威信县)、彝良州(彝良县),东川府辖会泽县、巧家厅(巧家县)。
民国元年(1912)沿清末旧制。民国2年(1913)4月,云南都督府裁府设道,撤销昭通府,将原昭通府驻地恩安县改名为昭通县;鲁甸厅、大关厅、巧家厅、镇雄直隶州改设为鲁甸县、大关县、巧家县、镇雄县;镇雄州彝良州同辖地置彝良县。民国3年(1914)1月,靖江县因与江苏省辖县重名,改名为绥江县。民国6年(1917)1月,从大关县盐井渡地方析置盐津县;同年,由镇雄县析置威信行政区。昭通、鲁甸、巧家、永善、大关、靖江、镇雄、彝良县和威信行政公署均属滇中道。民国18年(1929)撤滇中道,各县直属省管。民国21年(1932)威信行政公署改为设治局,民国23年(1934)9月,成立威信县。民国31年(1942)3月,设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辖昭通、永善、绥江、盐津、大关、彝良、镇雄、威信、鲁甸、巧家县共10县。1948年,从云南省第二区(曲靖)划会泽归昭通管辖。
1950年设昭通专区,专署驻昭通县。辖昭通、大关、绥江(驻中城镇)、盐津、威信(驻扎西镇)、镇雄、彝良、鲁甸(驻文屏镇)、会泽、巧家、永善等11县。1958年10月,会泽县划归东川市(国务院1964年6月15日批准昭通专区的会泽县划归曲靖专区);11月,省人委决定撤销鲁甸县并入昭通县,撤销盐津县并入大关县(国务院1960年9月批准);昭通专区辖昭通、巧家、永善、绥江、大关、彝良、镇雄、威信8县。1961年4月,省人委决定恢复鲁甸县、盐津县建制(国务院1962年3月批准)。
1970年昭通专区改称昭通地区,地区驻昭通县。1974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四川省宜宾县安边区划出安富公社、横江区水东、水河公社20个大队(87平方千米)归云南省绥江县成立水富区,在区内建立云南天燃气化工厂(执行时未交绥江县辖,由昭通地区直属)。1981年,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昭通市、水富县。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昭通县,并入昭通市。昭通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
1984年恢复区乡建制,废公社为区。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废区为乡。1996年末,昭通地区辖昭通市和鲁甸、巧家、永善、绥江、水富、盐津、大关、彝良、镇雄、威信10个县;154个乡、19个民族乡、33个镇;4个街道居委会,1218个村公所和村级办事处,2582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2001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6号):(1)撤销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设立地级昭通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昭阳区。(2)昭通市设立昭阳区,以原县级昭通市的行政区域为昭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爱民路。(3)昭通市辖原昭通地区的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水富县和新设立的昭阳区。
2006年末,昭通市辖1个区、10个县,3个街道、54个镇、69个乡、17个民族乡,70个居委会、1201个村委会。
2012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全市41个乡撤乡设镇(云政复〔2012〕68号、73号、77号)。(2月,盐津县的庙坝乡、柿子乡已撤乡设镇)
2018年7月2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水富县设立县级水富市的批复》(民函〔2018〕108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水富县,设立县级水富市,以原水富县的行政区域为水富市的行政区域,水富市人民政府驻云富街道人民东路3号。水富市由云南省直辖,昭通市代管。11月6日,水富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5.14万人,总户数189.71万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1.03%。全市常住人口48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8万人;乡村人口282.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85%。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昭阳区86.90万人、鲁甸县37.98万人、巧家县44.05万人、盐津县30.26万人、大关县19.93万人、永善县33.28万人、绥江县12.91万人、镇雄县128.66万人、彝良县47.98万人、威信县33.58万人、水富市9.87万人。
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3.1536万人,总户数189.01万户,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9.36%。全市常住人口49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93%。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092611人。其中:城镇人口2012717人,占39.52%;乡村人口3079894人,占60.48%。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昭阳区911766人,鲁甸县398447人,巧家县462173人,盐津县317463人,大关县209116人,永善县349157人,绥江县135468人,镇雄县1349795人,彝良县503376人,威信县352318人,水富市10353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昭通市常住人口5213521人,其中:昭阳区787837人,鲁甸县390654人,巧家县516349人,盐津县369881人,大关县263225人,永善县394267人,绥江县153091人,镇雄县1328371人,威信县385865人,水富县102143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昭通地区常住人口4592388人,其中:昭通市727959人,鲁甸县345740人,巧家县461034人,盐津县323860人,大关县235802人,永善县362943人,绥江县141989人,镇雄县1097093人,彝良县477811人,威信县328184人,水富县899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