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

[行政区划代码]530621[邮政编码]657100[区号]0870[拼音]Lǔdiàn Xiàn[英文]Ludian County

位置面积 鲁甸县是昭通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南部,牛栏江北岸。东、北与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毗邻,南、西与会泽县、巧家县隔牛栏江相望。全县总面积1484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04203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49724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9.70%。全县常住人口379843人,其中城镇人口158698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78%。世居民族有汉族、回族、彝族、苗族等。

政区划分 鲁甸县辖2个街道、9个镇、2个民族乡:文屏街道、砚池街道、龙头山镇、水磨镇、小寨镇、江底镇、龙树镇、新街镇、火德红镇、乐红镇、梭山镇、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县政府驻文屏街道卧龙社区政通路6号。

名胜古迹 

地名由来 鲁甸县因鲁甸山而得名。鲁甸,彝语称诺迪。鲁(诺),为彝族称号;甸(迪),意为平地、水草坝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坝之意。

历史沿革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为犍为郡朱提县地。东汉属犍为属国朱提县,东汉建安二十年(215)设朱提郡,均以朱提山命名。三国蜀汉至西晋属益州朱提郡。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南广郡地。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开皇年间属南宁州总管府辖恭州,大业年间属犍为郡。

唐初属剑南道戎州辖曲州地。唐南诏时属拓东节度乌蒙部。宋属潼川府路乌蒙部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乌蒙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乌蒙路属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乌蒙路属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

明为乌蒙府,改隶四川。洪武十五年(1382),乌蒙路改置乌蒙府,属云南布政司;置归化州属乌蒙府(寻废);洪武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乌蒙军民府。其间鲁甸均称小乌蒙。

清初袭明制,称乌蒙土府,属四川省。雍正五年(1727)3月,析四川省属之乌蒙土府来属于云南省,设古寨巡检司。雍正九年(1731)巡抚檄文在文屏镇筑土城,设置鲁甸厅,属昭通府,上隶迤东道(治曲靖府)。

民国2年(1913)改厅为鲁甸县,属滇中道。民国18年(1929)裁道后,鲁甸县直隶云南省府。民国31年(1942),鲁甸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1950年4月26日,鲁甸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昭通专区。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鲁甸县,将原鲁甸县的行政区域并归昭通县(1958年11月撤并)。

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恢复鲁甸县。以合并于昭通县的原鲁甸县除马路、苏甲、水屯、酒房四个人民公社以外的行政区域,及昭通县永丰区的祖家包包、马鞍山、板板房、陈家湾、马家院子、杨家台子、龙家台子7个村为鲁甸县行政区域。

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鲁甸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鲁甸县属昭通市。

 

清宣统三年(1911),鲁甸厅境内改为九里,分设中、东、南、西、北五个区。

民国6年(1917)鲁甸县划北区为北一、北二区,划西区为西一、西二区,全县为七个区。民国19年(1930)鲁甸县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区,辖11镇79乡。民国27年(1938)鲁甸县设五区,辖4镇13乡。民国28年(1939),鲁甸撤区扩大乡镇,建四个镇六个乡,辖124保。民国29年(1940)鲁甸改崇文镇为文屏镇,文贤镇为古寨镇,育贤镇为梭山镇,大同乡为南岩乡,慕化乡为邻巧乡,辖124保1317甲。重建县署。

1996年,鲁甸县辖1个镇、1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文屏镇、茨院回族乡、桃源回族乡、大水井乡、小寨乡、龙头山乡、乐红乡、翠屏乡、火德红乡、龙树乡、新街乡、水磨乡、铁厂乡、梭山乡。县政府驻文屏镇。

2002年,鲁甸县辖1个镇、1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文屏镇、小寨乡、大水井乡、火德红乡、龙头山乡、翠屏乡、乐红乡、龙树乡、水磨乡、铁厂乡、新街乡、梭山乡、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共有82个村委会。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铁厂乡和水磨乡,设立水磨镇,新设立的水磨镇管辖原铁厂乡和水磨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铁厂乡政府驻地;撤销龙头山乡和翠屏乡,设立龙头山镇,新设立的龙头山镇管辖原龙头山乡和翠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龙头山乡政府驻地;将大水井乡的马鹿沟村委会和桃源回族乡的普芝噜、岩洞2个村委会划归文屏镇管辖。4月3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大水井乡更名为江底乡。至此,全县辖3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文屏镇、水磨镇、龙头山镇、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小寨乡、江底乡、火德红乡、龙树乡、新街乡、梭山乡、乐红乡。共有4个居委会、8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文屏镇。

2012年9月22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小寨乡、江底乡、龙树乡、新街乡、火德红乡、乐红乡、梭山乡,设立小寨镇、江底镇、龙树镇、新街镇、火德红镇、乐红镇、梭山镇(云政复〔2012〕73号)。至此,全县辖10个镇、2个民族乡:文屏镇、龙头山镇、水磨镇、小寨镇、江底镇、火德红镇、龙树镇、新街镇、梭山镇、乐红镇、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县政府驻文屏镇。

2021年,省政府(云政复〔2021〕12号)批复同意鲁甸县撤销文屏镇,设立文屏街道、砚池街道。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51486户,户籍人口504203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49724人,乡村户籍人口35477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9.70%。全县常住户数125533户,常住人口379843人,其中:城镇人口158698人,乡村人口221145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78%。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为0-15岁人口10.66万人,占比28.07%,16-59岁人口22.18万人,占比58.40%,60岁以上人口5.14万人,占比13.53%,60岁以上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3.5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9.34%。

2021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46875户,户籍人口483278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13169人,乡村户籍人口37010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3.42%。全县常住户数128641户,常住人口392337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58632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33705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43%。

2021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46875户,户籍人口483278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13169人,乡村户籍人口37010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3.42%。全县常住户数128641户,常住人口392337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58632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233705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43%。

2020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47192户,户籍人口480128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12431人,乡村户籍人口36769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3.42%。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鲁甸县常住人口398447人。其中,城镇人口157168人,占总人口的39.45%;乡村人口241279人,占总人口的60.55%。

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48677户,户籍人口479158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鲁甸县常住人口390654人,其中:文屏镇71943人,水磨镇33810人,龙头山镇48150人,桃源回族乡33503人,茨院回族乡26296人,小寨乡18896人,江底乡26863人,火德红乡19702人,龙树乡31320人,新街乡18872人,梭山乡29184人,乐红乡32115人。

2002年,全县总户数8.6万户,总人口36.2万人,其中农业户7.9万户,农业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达20%,其中以回族居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鲁甸县常住人口345740人,其中:文屏镇34607人,桃源乡45770人,茨院乡24194人,小寨乡19067人,大水井乡28128人,火德红乡16890人,龙头山乡29249人,翠屏乡14741人,龙树乡31116人,新街乡15155人,梭山乡27006人,乐红乡28467人,水磨乡16837人,铁厂乡14513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