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噶爾縣【拼音】Gá'ěr Xiàn【英文】Gar County
【藏文】སྒར་རྫོང་།【藏语拼音】Gar Zong【威利】sgar rdzong
【行政区划代码】542523【邮编】859400【区号】0897【车牌】藏F
【基本概况】噶尔县是阿里地区辖县,为边境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南部,地处冈底斯山脉西段,沿森格藏布和噶尔藏布流域。东邻革吉县,南连普兰县,西南连札达县,北靠日土县,西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总面积18087平方千米(《行政区划简册2020》数据)/1.99万平方千米(噶尔县政府网站数据)/17669.72平方千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
【人口民族】全县总人口24910人(2020年末),常住人口31052人(七普)。主要有藏族、汉族。
【政区划分】全县辖1个镇、4个乡:狮泉河镇、昆莎乡、左左乡、门士乡、扎西岗乡。共有3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狮泉河镇。
【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如甲木墓地(2019年第八批)。有朗久林湖、那木如温泉、扎西岗湿地、加木红柳公园、热拉卡玛城堡等景点。
【交 通】219国道、317国道;阿里昆莎(NGQ)机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全县常住人口为3105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6901人相比,增加14151人,增长83.73%,年平均增长率为6.27%。
民族构成:藏族人口为21798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698人,汉族人口为8556人。
地区人口:狮泉河镇24112人,昆莎乡2718人,左左乡1189人,门士乡2214人,扎西岗乡819人。
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824人,占76.7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228人,占23.28%。
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17632人,占56.78%;女性人口为13420人,占43.2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31.39。
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5902人,占19.01%;15-59岁人口为23640人,占76.13%;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10人,占4.86%;65岁及以上人口为939人,占3.02%。
【历史沿革】噶尔,曾译为克尔,藏语意为“宿营地、兵营”,又称噶达(大)克。原西藏地方政府在抗击克什米尔的森巴(锡克族)军队入侵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军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
1960年1月,撤销噶尔宗,设立噶尔县,隶属阿里地区,驻昆莎;5月,驻地迁至雅莎(也是阿里专区公署驻地)。1968年,噶尔县驻地迁回昆莎(噶尔新乡)。1987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噶尔县政府驻地由噶尔新乡迁至狮泉河。1988年9月正式迁到狮泉河。1989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噶尔县狮泉河镇(未组建),1999年正式设立狮泉河镇
1999年撤区并乡后,噶尔县辖1个镇、4个乡,即狮泉河镇、昆莎乡、左左乡、门士乡、扎西岗乡,共有2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
2000年,噶尔县常住人口13364人(五普),狮泉河镇7731人,左左乡1255人,昆莎乡1705人,门士乡1944人,扎西岗乡729人。
2008年,全县面积1.80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39万人,共有2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
2010年,噶尔县常住人口16901人(六普),其中,狮泉河镇10507人,昆莎乡1997人,左左乡1343人,门土乡2193人,扎西岗乡861人。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0275人,辖1个镇、4个乡,3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狮泉河镇。
2020年末,噶尔县辖1个镇、4个乡,3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4910人,其中,农牧民人口2288户7510人。全县常住人口31052人(七普),其中,狮泉河镇24112人,昆莎乡2718人,左左乡1189人,门士乡2214人,扎西岗乡819人。
狮泉河镇[Shīquánhé Zhèn][Sênggêzangbo (Shiquanhe) Town][སེང་གེ་ཁ་འབབ་གྲོང་རྡལ།][seng ge kha 'bab grong rdal]
【概况】噶尔县辖镇,阿里地区行署、噶尔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境北部、狮泉河北岸,北与日土县相邻。2020年常住人口24112人(七普)。辖3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迎宾大道26号。219、317国道过境。
【沿革】藏语为“森格藏布”。1960年设立加木乡,属扎西岗区。1989年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噶尔县狮泉河镇(未组建)。1999年,撤销原扎西岗区所辖的加木乡,正式改设为狮泉河镇,其所辖2个行政村调整为狮泉河、藏布2个居委会和加木村,镇政府驻狮泉河居委会。2000年常住人口7731人(五普)。2010年常住人口10507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6月)】542523100000狮泉河镇: 542523100001 121森格居委会, 542523100002 121藏布居委会, 542523100003 121康乐新居居委会, 542523100201 220加木村
昆莎乡[Kūnshā Xiāng][Günsa Township][ཀུན་ས་ཤང༌།]
【概况】噶尔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西连札达县。2020年常住人口2718人(七普)。辖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噶尔新村。219国道过境。阿里昆莎(NGQ)机场在辖区内。
【沿革】昆莎,藏语意为“冬营地”,曾名噶尔昆沙、噶尔昆萨。1960年设立昆萨区,辖3个乡。1988年,噶尔新乡辖3个行政村,索麦乡辖4个行政村,那木如乡辖3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撤销昆萨区,将原噶尔新乡、索麦乡、那木如乡合并设立昆莎乡,辖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噶尔新村。2000年常住人口1705人(五普)。2010年常住人口1997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6月)】542523200000昆莎乡: 542523200201 220索麦村, 542523200202 210噶尔新村, 542523200203 220那木如村
左左乡[Zuǒzuǒ Xiāng][Zoco Township][རྒོད་ཚང་ཤང༌།]
【概况】噶尔县辖乡。位于县境东部,东邻革吉县,北接日土县。2020年常住人口1189人(七普)。辖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朗久村玛尔代。
【沿革】左左,藏语意为“主要部落”。1960年设立左左区,辖3个乡。1988年,朗久乡辖3个行政村,果仓多乡辖3个行政村,果仓麦乡辖3个行政村。1999年撤销左左区,原3个乡合并设立左左乡,原9个行政村调整为朗久、果仓多、果仓麦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朗久村。2000年,左左乡常住人口1255人(五普)。2010年常住人口1343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6月)】542523201000左左乡: 542523201201 220上左左村, 542523201202 220下左左村, 542523201203 210朗久村,
门士乡[Ménshì Xiāng][Moincêr Township][མོནམཚེར་ཤང༌།]
【概况】噶尔县辖乡。位于县境南端,与革吉县、普兰县、札达县相邻。2020年常住人口2214人(七普)。辖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门士村。219国道过境。
【沿革】1960年设立门士区,辖2个乡。1988年,辖2个乡,9个行政村,其中门士乡辖5个行政村,索多乡辖4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设立门士乡,原9个行政村调整为门士、索多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门士村。2000年,门士乡常住人口1944人(五普)。2010年常住人口2193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6月)】542523202000门士乡: 542523202201 210门士村, 542523202202 220索多村
扎西岗乡[Zhāxīgǎng Xiāng][Zhaxigang Township][བཀྲ་ཤིས་སྒང་ཤང༌།]
【概况】噶尔县辖乡。位于县境西北端。2020年常住人口819人(七普)。辖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扎西岗村。219国道过境。
【沿革】扎西岗,曾译为扎锡岗、扎石岗,藏语意为“吉祥岗”。1960年设立扎西岗区,辖扎西岗、朗玛等乡。1988年,扎西岗区辖3个乡,其中,扎西岗乡辖2个行政村,朗玛乡(后更名为鲁玛乡)辖2个行政村,加木乡辖2个行政村。1989年,设立典角乡,辖3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原扎西岗、鲁玛、典角3个乡合并设立扎西岗乡(原加木乡改设狮泉河镇),原7个行政村调整为扎西岗、鲁玛、典角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扎西岗村。2000年,扎西岗乡常住人口729人(五普)。2010年常住人口861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20年6月)】542523203000扎西岗乡: 542523203201 210扎西岗村, 542523203202 220鲁玛村, 542523203203 220典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