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呼和浩特市 4区
回族区 新城区 玉泉区
郊 区
包头市 5区
东河区 青山区 昆都伦区
石拐矿区 郊 区
呼伦贝尔盟 驻海拉尔市 3市、1县 12旗、1自治旗
海拉尔市 满洲里市 乌兰浩特市
突泉县(突泉镇)
索伦旗(南屯) 布特哈旗(扎兰屯镇) 阿荣旗(那吉屯)
额尔古纳旗(三河) 莫力达瓦旗(布西) 陈阿尔虎旗(巴彦库仁)
喜桂图旗(牙克石) 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勃) 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
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 扎赉特旗(音德尔镇) 科尔沁右翼中旗(高力板镇)
鄂伦春自治旗(小二沟)
哲里木盟 驻通辽市 1市、2县、5旗
通辽市
开鲁县(开鲁镇) 通辽县(通辽市)
科尔沁左翼中旗(保康镇) 扎鲁特旗(鲁北镇) 库伦旗(库伦镇)
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 奈曼旗(大沁他拉镇)
昭乌达盟 驻赤峰县 3县、7旗
赤峰县(赤峰镇) 林西县(城关) 宁城县(天义镇)
巴林左旗(林东) 巴林右旗(大板) 克什克腾旗(经棚)
阿鲁科尔沁旗(天山) 敖汉旗(新惠) 喀喇沁旗(公爷庙)
翁牛特旗(乌丹乡)
锡林郭勒盟 驻锡林浩特 5旗
东乌珠穆沁旗(喇嘛库伦庙) 西乌珠穆沁旗(王盖庙) 阿巴嘎旗(汉布音庙)
苏尼特左旗(贝勒庙) 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
察哈尔盟 驻太仆寺旗 2县、4旗
多伦县(多伦城) 化德县(城关) 正蓝旗(黄旗大营子)
商都镶黄旗(新宝力格) 正镶白旗(查汉淖尔) 太仆寺旗(宝昌镇)
乌兰察布盟 驻固阳县 1县、4旗、1办事处
固阳县(固阳) 四子王旗(乌兰花镇) 乌拉特前旗(公庙子)
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海流图)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 白云鄂博办事处
伊克昭盟 驻东胜县 1县、7旗
东胜县(城关镇) 准格尔旗(沙圪堵)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
郡王旗(阿勒腾席连) 杭锦旗(锡尼召) 扎萨克旗(新街镇)
乌审旗(达布察克镇) 鄂托克旗(乌兰镇)
巴彦淖尔盟 驻巴彦浩特市 1市、1县、2旗
巴彦浩特市
磴口县(三盛公) 阿拉善旗(巴彦浩特市) 额济纳旗(建国营)
平地泉行政区 驻集宁市 1市、11县、4旗
集宁市
集宁县(集宁市) 兴和县(城关) 丰镇县(城关镇)
凉城县(新堂) 清水河县(清水河) 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
萨拉齐县(萨拉齐镇) 托克托县(托克托镇) 武东县(旗下营)
卓资县(卓资山镇) 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 土默特旗(呼和浩特市)
察哈尔右翼前旗(土贵乌拉镇) 察哈尔右翼中旗(科布尔) 察哈尔右翼后旗(土牧尔台)
河套行政区 驻陕坝镇 1镇、4县、2旗
陕坝镇
临河县(解放镇) 五原县(城关镇) 安北县(新安镇)
狼山县(永安堡) 达拉特后旗(三道桥) 杭锦后旗(塔尔湖)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1957年1月锡林郭勒盟二连镇升格为县级建制。7月19日,二连镇改称二连浩特。
◎辽宁省彰武县十家子乡的敖海屯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国务院1957年7月20日批准)
★撤销集宁县。将该县行政区域分别划归集宁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兴和县领导(195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民鲁字第37号】指令)
⊙集宁县于11月18日撤销。原属的大土城、大十号、庆德孟、希拉居力格、六号渠、益元兴、老平地泉、白海子、苏集(除联合农业社外)等9个乡划归集宁市;大西沟、大六号、贲红、高茂、曹不罕、高玉粱、黄羊城等7个乡划归察哈尔右翼后旗;胜家营、玫瑰营、望艾、复活、高红店、黄茂营、全顺局、弓沟、浩雅尔脑包、张隆通沟、九股泉、西河子、大喇嘛营、苏集乡的联合农业社等13个乡1个社划归察哈尔右翼前旗。
◎呼和浩特市郊区攸攸板乡与武川县乌兰不浪乡的行政区界线问题,达成如下问题:东由大坝顶经过六洲湾东坝上以北地方为武川县兰不浪乡辖境;由蒙不赖沟南梁往西至摩天岭,双方以分水岭为界,岭以西、以南属呼和浩特市郊区攸攸板乡,岭以东、以北属武川县乌兰不浪乡;以臭水井东南淌草子地南顶至三道渠,阳面归武川县乌兰不浪乡,阴面归呼和浩特市郊区攸攸板乡;四道渠阴面归攸攸板乡,阳面归乌兰不浪乡;臭水井西南去三空房小路至三空房脚底人字交叉处到楚家沟以南归攸攸板乡(包括三空房),以北归乌兰不浪乡;胡寨沟至臭水井的小路为界,以南归攸攸板乡,以北归乌兰不浪乡;胡寨沟担水路至沟,以南归攸攸板乡,以北归乌兰不浪乡。(1957年12月21日)
◎托克托县所属的羊头营子村划归和林格尔县。(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批准)
⊙1957年1月1日,呼伦贝尔盟建立10个民族乡。即:布特哈旗达斡尔民族乡、鄂伦春民族乡、额尔古纳旗护林回族乡、莫力达瓦旗巴彦索伦民族乡、杜拉尔索伦民族乡、阿荣旗林音阿索伦民族乡、得力其尔索伦民族乡、新发朝鲜民族乡、科尔沁右翼前旗三合朝鲜民族乡,古城朝鲜民族乡。
⊙1957年3月8日,自治区党委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民族恢复原称,统称为鄂温克族,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同时发出通知,要求今后凡口头称呼、文字宣传、公文,布告等一律使用“鄂温克”名称。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