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彝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代码]530724 [区号]0888 [拼音]Nínglàng Y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74300 [英文]Ninglang Y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宁蒗彝族自治县是丽江市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东北部,。东与四川省盐边县、盐源县毗邻,西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市古城区隔金沙江相望,南与永胜县、华坪县相连,北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相接。县境东西横距90千米,南北纵距250千米,全县总面积6025.44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83001人。世居有彝族、汉族、摩梭人、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等。

政区划分 宁蒗彝族自治县辖2个街道、3个镇、11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兴街道、紫玛街道、永宁镇、红桥镇、战河镇、拉伯乡、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宁利乡、金棉乡、西川乡、西布河乡、永宁坪乡、跑马坪乡、蝉战河乡、新营盘乡、烂泥箐乡。共有89个行政村(社区),971个村(居)民小组。县政府驻大兴街道大村街社区万格路527号。

名胜古迹 是#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A级旅游景区)组成部分。有宁蒗彝族毕摩文化、摩梭母系文化、普米韩规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

地名由来 俗称“小凉山”。是一个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并存的多种社会形态“一步跨千年”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被列为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11月13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宁蒗县退出贫困县,8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8826户8246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被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历史沿革 汉代为遂久县、姑复县地,属越嶲郡。唐南诏时,北部地区称为“楼头赕”,初属铁桥节度,后属剑川节度。宋大理时属善巨郡。元朝时实行土司制度,北部置永宁州(土知州),南部置蒗蕖州(土知府),属丽江路。明永乐四年(1406)改属云南布政使司。清末至民国时期,邻县居民称宁蒗为小凉山。1917年,永宁土府、蒗渠土司合并设立宁蒗分县,属永北县。“宁蒗”一词由元时永宁府、蒗蕖州二名各一字而得名。1936年设宁蒗设治局,治今大兴镇。

1950年1月21日,宁蒗和平解放。1950年2月,在南部地区成立小凉山彝族办事处;同年5月,北部地区成立宁蒗县政务委员会,1951年9月改称宁蒗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6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北部的宁蒗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南部的小凉山彝族事务办事处合并,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治所在大村街(今大兴街道),隶属丽江行政专员公署。1970年属丽江地区管辖。2003年属地级丽江市管辖。

1996年,宁蒗县1个镇、1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兴镇、拉伯乡、永宁乡、跑马坪乡、战河乡、西川乡、红桥乡、布河乡、金棉乡、烂泥箐乡、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红旗乡、宁利乡、蝉战河乡、新营盘乡、永宁坪乡,89个行政村(办事处),1009个自然村。

2001年,全县辖1个镇、1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兴镇、新营盘乡、烂泥箐乡、跑马坪乡、蝉战河乡、战河乡、永宁坪乡、西布河乡、西川乡、金棉乡、宁利乡、红旗乡、红桥乡、永宁乡、拉伯乡、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

2003年末,全县辖1个镇、1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86个行政村、5个社区,1122个村民小组、32个居民小组。

2005年8月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红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兴镇,镇政府驻原大兴镇政府驻地。

2006年,宁蒗彝族自治县辖1个镇、1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兴镇、拉伯乡、永宁乡、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红桥乡、宁利乡、金棉乡、西川乡、西布河乡、战河乡、永宁坪乡、跑马坪乡、蝉战河乡、新营盘乡、烂泥箐乡。共有5个居委会、8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大兴镇。

2019年,撤销永宁乡、红桥乡、战河乡,设立永宁镇、红桥镇、战河镇(云政复〔2019〕2号)。

2021年3月18日,省政府(云政复〔2021〕13号)批复同意宁蒗县撤销大兴镇,设立大兴街道和紫玛街道。大兴街道以拉都河、黄板坪2个行政村和大村街、大兴、干河子、万格、河滨5个社区为行政区域,大兴街道办事处驻大兴社区大兴路5号;紫玛街道以硝水坪、白牛厂、羊窝子3个行政村和岔河、安乐、官地坝、红旗、清泉5个社区为行政区域,紫玛街道办事处驻安乐社区上仁河村77号。

历年人口(部分)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83001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宁蒗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44525人。其中:城镇人口97735人,占总人口的39.97%;乡村人口146790人,占总人口的60.03%。各乡镇人口:大兴镇83760人,永宁镇20360人,红桥镇17064人,战河镇20372人,拉伯乡8556人,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11937人,宁利乡12081人,金棉乡5984人,西川乡8357人,西布河乡13212人,永宁坪乡4859人,跑马坪乡8184人,蝉战河乡4319人,新营盘乡19086人,烂泥箐乡639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宁蒗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58869人,其中:大兴镇52568人,拉伯乡10124人,永宁乡20852人,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16914人,红桥乡20060人,宁利乡14263人,金棉乡7868人,西川乡14928人,西布河乡19250人,战河乡23854人,永宁坪乡7583人,跑马坪乡10992人,蝉战河乡6421人,新营盘乡21008人,烂泥箐乡12184人。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万人,占总人口的91.9%;非农业人口2.2万人,占总人口的9.4%。彝、普米、傈僳等少数民族人口18.6万人,占总人口的79.1%;其中彝族人口1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宁蒗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29204人,其中:大兴镇28085人,拉伯乡10512人,永宁乡17804人,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13739人,红桥乡17156人,红旗乡12900人,宁利乡12909人,金棉乡7693人,西川乡13946人,西布河乡18314人,战河乡20501人,永宁坪乡7096人,跑马坪乡10397人,蝉战河乡7358人,新营盘乡16410人,烂泥箐乡14384人。

(以下为本站旧资料,有待更新)

 

大兴镇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北部。县政府驻地。面积388.6平方千米,人口4.43万人(2006年)。辖干河子、大兴、大村街、岔河、安乐5个社区,拉都河、黄板坪、红旗、华岗、硝水坪、官地坝、白牛厂、羊窝子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万格路。为祥宁公路终点。

[沿革]唐、宋时属“罗共赕”。“罗共川”地域,元、明、清时期属蒗蕖州地域。清道光十一年(1831),因白牛厂银矿的扩大和兴旺,逐步形成集市,取名为“大村街”。民国6年(1917),设宁蒗县佐(又称分县),县佐衙门设大村街(今大兴镇)。民国25年(1936)成立宁范县设治局,局署仍设于此。1950年属兴化区。1956年宁蒗彝族自治县成立后,大村街定为县政府驻地,改名为大兴镇。1958年设立红旗公社。1962年大兴镇属包都区下辖乡(镇),1965年升为区级镇,1969年底划为红旗公社下辖大队,1978年恢复为区级镇。1984年红旗公社改为红旗区,1987年12月改为县辖红旗乡。1996年,大兴镇面积159.2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大兴街道、大兴、安乐、拉都河、黄板坪5个行政村;红旗乡面积229.5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红旗(包都)、官地坝、硝水坪、华岗、白牛厂、羊窝子6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红旗乡,并入大兴镇。2005年末,总人口303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134人。

[邮编]674300 [2007年代码]530724101:~001干河子社区 ~002大兴社区 ~003大村街社区 ~004三岔河社区 ~005安乐社区 ~201拉都河村 ~202黄板坪村 ~203红旗村 ~204华岗村 ~205硝水坪村 ~206官地坝村 ~207白牛厂村 ~208羊窝子村

 

拉伯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453.66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2006年)。辖托甸、加泽、田坝、格瓦、拉伯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巴纳瓦,距县城145千米。以农业为主,属江边河谷地区。

[沿革]1950年称拉伯乡,属永宁区。1958年10月成立金沙公社。1962年与永宁公社合并为永宁区。1969年与永宁公社分开,单独成立拉伯公社。1984年并入永宁区。1988年区改乡时,成立拉伯乡。1996年,面积453.7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托甸、加泽、田坝、格瓦、拉伯5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乡总户数2458户,总人口11007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3人。

[邮编]674309 [2007年代码]530724201:~201托甸村 ~202加泽村 ~203田坝村 ~204格瓦村 ~205拉伯村

 

永宁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北部,是川、滇两省三县的交汇处。是一个以摩梭人为主,汉、彝、普米、壮、纳西、藏等聚居的高原乡镇。西南与红桥乡、翠玉乡、拉伯乡相连,东与四川省盐源县泸沽湖镇及前所乡毗邻,北与四川木里县屋角乡、依吉乡接壤。面积642(一说614.9)平方千米,人口3822户、18768人(2008年)。辖永宁、温泉、泥鳅沟、拖支、落水、木底箐6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纳哈瓦,距县城93千米。

永宁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泸沽湖景区所在地,“女儿国”摩梭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均海拔2664米,年平均气温9℃,平均降雨量960毫米,无霜期240天。历史上就是著名的滇、川、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和商品物资集散地,也是川滇两省三县的经济贸易重镇。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扎美喇嘛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司衙署、忽必烈南征遗址日月和、怎波达迦林寺等。景点有泸沽湖、永宁坝、格姆女神山、高原温泉,茂密的原始森林,古老典雅的摩梭村落。特产高原红米。

[沿革]唐南诏时名楼头赕。元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率师征大理,渡江前,整军于此。1279年置永宁州,寓永远安宁之意。明永乐四年(1406年)升为府。1956年称一区,1958年成立永宁公社,1962年与金沙公社合并改为永宁区。1969年复改永宁公社。1984年与拉伯公社合并改为永宁区。1988年区改乡时,成立永宁乡。1996年,面积641.9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永宁、温泉、拖支、泥鳅沟、木底箐、落水6个行政村。

[邮编]674309 [2007年代码]530724202:~201永宁村 ~202温泉村 ~203泥鳅沟村 ~204拖支村 ~205落水村 ~206木底箐村

[转载资料]摩梭人是宁蒗县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摩梭人至今保留着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异居婚姻形态和母系大家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人类母系文化的活化石”和“东方女儿国”。由于特殊的地域关系,也是中原文化及藏文化交汇点,除保留有摩梭人本民族原始宗教达巴教外,尚有藏传佛教及其它奇风异俗。转山节、祭祖节、牧神节、土地节、成丁节等,猪膘肉、猪灌蹄、苏理玛酒等饮食各具特色,金边大襟衣,百褶大摆裙、银镯玉佩等民族副食异彩纷呈,井干式的原始木椤房、四合院独具魅力,阿夏情歌、甲搓舞等民族歌舞自然淳朴、令人神往。现摩梭文化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617.6平方千米,人口1.43万人(2006年)。辖翠玉、春东、二坪、官田、宜底、库脚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老街子,距县城51千米。

[沿革]1957年称翠培乡,1958年成立公社,1962年8月改乡属红桥区,1969年属东风公社,1971年4月属红桥公社,1976年4月成立翠玉公社,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617.6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翠玉、春东、二坪、宜底、官田、库脚6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乡总户数3389户,总人口14296人,其中农业人口13910人。

[邮编]674308 [2007年代码]530724203:~201翠玉村 ~202春东村 ~203二坪村 ~204官田村 ~205宜底村 ~206库脚村

 

红桥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北部。面积515平方千米,人口1.85万人(2006年)。辖红桥、大水沟、石佛山、黄腊老、庄房、大栗树、金子沟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老街子,距县城23千米。

[沿革]1956年成立二区,1958年改称“八二”桥公社。1959年将“八二”写成“82”向云南日报社供稿,报社将“82”误读成红字,从此便称改红桥公社,1966年改称东风公社,1969年恢复红桥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514.3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大梨树、红桥、金子沟、庄房、黄腊老、大水沟、石佛山7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乡总户数4716户,总人口18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7606人。

[邮编]674307 [2007年代码]530724204:~201红桥村 ~202大水沟村 ~203石佛山村 ~204黄腊老村 ~205庄房村 ~206大梨树村 ~207金子沟村

 

宁利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335.81平方千米,人口1.39万人(2006年)。辖宁利、牛窝子、长坪、玉鹿、白草坪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何家村,距县城22千米。

[沿革]1958年建荔枝河公社,1960年金棉与荔枝河合并称宁利公社。1967年改称胜利公社。1969年复名宁利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335.8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宁利、牛窝子、白草坪、长坪、玉鹿5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乡3264户、12850人,其中农业人口13201人。

[邮编]674306 [2007年代码]530724206:~201宁利村 ~202牛窝子村 ~203长坪村 ~204玉鹿村 ~205白草坪村

 

金棉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261.73平方千米,人口1992户、8310人(2005年末),其中农业人口7929人。有汉、傈僳、普米、纳西四种民族。辖金锦、拖脚、红星、龙通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大老包,距县城71千米。耕地面积8990亩(2005年末),其中水田2243亩,旱地6747亩。属半山区、高寒山区气候。

[沿革]1958年成立金棉公社,1962年撤归宁利区,1988年析设金棉乡。1996年,面积216.7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金棉、拖脚、龙通、红星4个行政村。

[邮编]674306 [2007年代码]530724207:~201金棉村 ~202拖脚村 ~203红星村 ~204龙通村

 

西川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南部。东邻西布河乡,南接永胜县松坪乡,西以金沙江为界与玉龙县隔江相望,北连金棉、宁利两乡。面积401.72(一说404.75)平方千米,人口15524人(2007年末),其中农业人口14991人,非农业人口633人。有彝、普米、汉、傈僳、纳西等五种民族,其中,彝族13959人,普米族650人,汉族150人,傈僳族35人,纳西族5人。辖大白地、沙力河、沙力、竹山、界马、石门坎、黑赤地7个行政村,127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磨房坪,距县城57千米。境内属高寒山区,最高海拔4072米,最低海拔1960米,平均海拔2328米。有竹山河、子布河、沙力河三条河。属立体气候。有竹山、曼头山、木堆窝、白坡林、沙林等风景区。

[邮编]674305  [沿革]1950年称西川片,1956年成立西川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改阳公社,1972年更名西川公社,1984年改西川区,1987年改西川乡。1996年,面积401.7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沙力河、沙力、大白地、竹山、界马、黑赤地、石门坎7个行政村。 [2007年代码]530724208:~201大柏地村 ~202沙力河村 ~203沙力村 ~204竹山村 ~205界马村 ~206石门坎村 ~207黑赤地村

[大柏地村]位于西川乡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千米。东邻西布河,南邻沙力河,西邻子布河,北邻沙力。面积78.53平方千米,海拔2380米。人口3202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3058人。辖新村一、新村二、长旺一、长旺二、小厂一、小厂二、菜黑地、苍房西、新农一、新农二、小坪子、西方坪、李加村、李子坪一、李子坪二、海子社、麦加坪、硝水坪一、硝水坪二、菠萝坪一、菠萝坪二、马龙台、关山、草坪子一、草坪子二25个村民小组。

[界马村]位于西川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9千米。东邻沙力河,南邻黑赤地,西邻石门坎,北邻竹山。面积61平方千米,海拔2340米。人口1707人(2006年),全为农业人口。辖上倮米、下倮米、杂腊坡、农场、叉河、高明、界马、踏地坪、大坪子、红岩、柏坡林、小坪子、马鹿塘、田坎落、王利马、硝水坪16个村民小组。

[黑赤地村]位于西川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5千米。东邻西布河,南邻永胜,西邻永胜,北邻界马。面积13.63平方千米,海拔2860米。人口1013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1002人。辖红岩、红星、反修、立新、核桃坪一村、核桃坪二村、大坪子、东红、何家村、解放村、灌灌山、亮山、龙洞坪、创业、松泉15个村民小组。

[石门坎村]位于西川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6千米。东邻黑赤地,南邻古城区,西邻永胜,北邻竹山。面积35.37平方千米,海拔3010米。人口1331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1325人。辖拖比林、绿化、大公山、开坪、苍莆地、大力坡、新红、茨里坪、麻头山、石门坎、创新一、创新二、王加三13个村民小组。

[沙林村]位于西川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3千米。东邻西布河,南邻大柏地,西邻金棉,北邻宁利。面积44.78平方千米,海拔2870米。人口1915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1908人。辖新村、沙家村、杨家村、新明、牛窝子、华新、李家村、加巴村、远家沟、松林、中梁、小坪子、金星、木堆窝、木香坪、竹林16个村民小组。

[沙力河村]位于西川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千米。东邻西布河,南邻拉坝子,西邻树底,北邻金棉。面积68.79平方千米,海拔2200米。人口2740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2719人。辖海落河、河边村、瓦厂、公区岩、南瓜坪、河东、小丫口、让水、羊马路、长刚地、海都玛、大湾子、巴散拉、大厂、先锋、河西、羊加坡、河南、永红、永兴20个村民小组。

[竹山村]辖下金型、上金型、梨园、核桃坪、前进、小落角、翻身、新农、大湾子、干龙洞、加巴村、竹林、李家村、唐家村、红旗、下万落河、上万落河、马道子、马龙万、大乔山、腊木河、卢房坪22个村民小组。

 

西布河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面积500.44平方千米,人口4934户、19790人(2009年来)。辖西布河、石格拉、大沟、大屋基、碧源、老江河、麦地河7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中农场,距县城58千米。

地貌为高寒山区、山区、二坝山区及河谷,最高海拔3550米,最低海拔1750米。农作物主要有洋芋、荞麦、玉米、水稻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蔬菜等为主,林果产业以花椒、苹果为主,核桃产业刚刚起步。

[沿革]1956年属跑马坪区,1958年成立西布河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更名四一公社,1972年改称西布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495.4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辖西布河、大沟、石格拉、大属基、碧源、麦地河、老江河7个行政村。

[邮编]674303 [2007年代码]530724209:~201西布河村 ~202石格拉村 ~203大沟村 ~204大屋基村 ~205碧源村 ~206老江河村 ~207麦地河村

 

战河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与永胜、华坪两县交界。面积495平方千米,人口2.28万人。辖湾河、松树河、汉家厂、战河、木耳坪、清水河、子差拉7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湾河农场,距县城62千米。地处小凉山腹地,属高寒带气候。矿产资源有铜、铁、煤。祥宁、战华公路过境或通达。

[沿革]1950年前属奴隶制社会。1956年属羊坪区波罗乡。1958年成立战河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改为九红公社。1972年复名战河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487.03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湾河、汉家厂、予差拉、战河、松树河、清水河、木耳坪7个行政村。

[邮编]674301 [2007年代码]530724210:~201万河村 ~202松树河村 ~203汉家厂村 ~204战河村 ~205木耳坪村 ~206清水河村 ~207子差拉村

 

永宁坪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面积247.01平方千米,人口0.73万人(2006年),均为彝族。辖永宁坪、昔腊坪、抓马坪、马鹿塘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永宁坪,距县城100千米。

[沿革]1956年称昔腊坪乡。1957年为永宁坪乡,属战河区。1988年单独设乡。1996年,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0.6万人,辖永宁坪、昔腊坪、马鹿塘、抓马坪4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乡1773户、7345人,其中农业人口7112人。

[邮编]674309 [2007年代码]530724211:~201永宁坪村 ~202昔腊坪村 ~203抓马坪村 ~204马鹿塘村

 

跑马坪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南部。面积255.6平方千米,人口1.10万人(2006年)。辖跑马坪、二村、沙力坪、羊场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跑马坪,距县城45千米。祥宁公路经此。

[沿革]1950年前属奴隶制社会,1950年属凉山彝务办事处辖,1956年成立跑马坪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复改区。1966年改名新华区,1972年改称跑马坪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255.3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跑马坪、沙力坪、羊场、二村4个行政村。2005年末有2694户、11016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3人。

[邮编]674302 [2007年代码]530724212:~201跑马坪村 ~202二村村 ~203沙力坪村 ~204羊场村

 

蝉战河乡为纯彝族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与四川盐边县温泉乡接壤,南与华坪县永兴乡相连。面积259.76(一说250.16)平方千米,人口0.71万人(2006年),全系彝族。辖蝉战河、干海子、万马场、三股水4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农场河,海拔2430米,距县城76千米。主要道路有至跑马坪路、至四川盐边、盐源两县路,至永兴路。

[沿革]1950年设蝉战河片,属凉山彝务办事处。1956年成立蝉战河区,1984年属跑马坪区辖,1988年单独设立蝉战河乡。1996年,面积259.8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辖蝉战河、干海予、万马厂、三股厂4个行政村。

[邮编]674302 [2007年代码]530724213:~201蝉战河村 ~202干海子村 ~203万马场村 ~204三股水村

 

新营盘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227.09平方千米,人口1.91万人(2006年)。辖新营盘、东风、毛家乡、药草坪、磨菇坪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新营盘上村,距县城18千米。祥宁公路过境。

[沿革]1957年称新营盘乡,属四区。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1963年改新营盘乡,属跑马坪区,1984年成立新营盘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227.9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新营盘,东风、蘑菇坪、药草坪、毛家乡5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乡4795户、19130人,其中农业人口18496人。

[邮编]674304 [2007年代码]530724214:~201新营盘村 ~202东风村 ~203毛家乡村 ~204药草坪村 ~205磨菇坪村

 

烂泥箐乡位于宁蒗彝族自治县东南部,与四川省盐边、盐源两县接壤。面积448平方千米,人口2983户、12636人,均属彝族。辖烂泥箐、水草坝、大二地、牦牛坪、金子、万桃、二拉坝、办马7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下农场,距县城28千米。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

[邮编]674304  [沿革]1956年成立烂泥箐区。1958年建公社,1960年改乡,1966年改称朝阳大队,属东红公社,1971年改属大拉坝公社,1984年改烂泥箐乡。1996年,面积437.19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辖烂泥箐、水草坝、大二地、牦牛坪、马金子、万桃、二拉坝7个行政村。 [2007年代码]530724215:~201烂泥箐村 ~202水草坝村 ~203大二地村 ~204牦牛坪村 ~205马金子村 ~206万桃村 ~207二拉坝村

[烂泥箐村]距乡政府0.3千米。东邻四川省盐源县,南邻牦牛坪村,西邻新营盘乡,北邻大二地村。面积56.96平方千米,海拔2850米。人口2936人,其中农业人口2888人。辖上农场、下农场、发光、上村、下村、刘家村、胜利村、花椒湾、中沟、上田房、下田房、老火山12个村民小组。(可能是2008年统计数据,下同)

[水草坝村]位于乡境北部,距乡政府25千米。东邻四川盐源县,南邻烂泥箐村,西邻大二地村,北邻大兴镇。面积32.28平方千米,海拔2815米。人口1150人,其中农业人口1023人。辖农场、小水草坝、红升、海坝、坪子山、磨房沟、阿加亩、小坪子、萝卜地、白草坪等11个村民小组。

[大二地村]位于乡境北部,距乡政府12千米。面积61.74平方千米,海拔2750米。人口2541人,其中农业人口2387人。东邻水草坝村,南邻烂泥箐村,西邻大兴镇,北邻大兴镇。辖农场、大坪子、小二地、岔河、白岩子、石丫口、塘山坪、二龙、上树落河、香塘、白草坪、阿勺木等13个村民小组。

[牦牛坪村]位于乡境西南部,距乡政府6千米。东邻烂泥箐村,南邻新营盘乡,西邻新营盘乡,北邻大二地村。面积18.52平方千米,海拔3300米。人口1052人,其中农业人口1052人。辖红星、东风、新村、中社、前进5个村民小组。

[马金子村]位于乡境南部,距乡政府13千米。东邻万桃村,南邻二拉坝村,西邻牦牛坪村,北邻烂泥箐村。面积55.36平方千米,海拔2988米。人口1425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人。辖新生、立新、里可短、老伙山、如里角地、伙房、小牦牛坪等9个村民小组。

[二拉坝村]位于乡境南部,距乡政府35千米。东邻万桃村,南邻蝉战河乡,西邻跑马坪乡,北邻马井子村。面积50.34平方千米,海拔2700米。人口1016人,其中农业人口965人。辖大拉坝、二拉坝、下二地、哈西、哈双、牧场、如本组西、下古坪等11个村民小组。

[万桃村]位于乡境南部,距乡政府40千米。东邻四川省盐边县,南邻蝉战河乡,西邻马井子村,北邻四川省盐源县。面积87.09平方千米,海拔3000米。人口2516人,其中农业人口 2400人。辖万桃、清水河、大战无、丁品库、脚木、下农场、金亩灯等16个村民小组。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