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2927 [区号]0872[拼音]Wēishān Yízú Hu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72400 [英文]Weishan Yi Hu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部,县境北与大理市相连,东与弥渡县毗邻;南与南涧彝族自治县、凤庆县相邻;西与漾濞彝族自治县、昌宁县以漾濞江为界。全县总面积2180.65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1万人,城镇化率45.20%。全县户籍总人口32.3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5.06万人,占总人口的46.6%;其中,彝族人口11.42万人,回族人口2.44万人。
政区划分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6个乡:南诏镇、庙街镇、大仓镇、永建镇、巍宝山乡、马鞍山乡、紫金乡、五印乡、牛街乡、青华乡。县政府驻南诏镇大水沟街12号。
名胜古迹 巍山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第三批),东莲花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2年),山龙山于图山城址、长春洞、等觉寺、南诏镇古建筑群[玉皇阁、文华书院、萧公祠]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巍山命名,来自巍宝山。巍山原名“蒙化”,1954年,因当时有人提出“蒙化”带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意味,故而改县名。事实上“蒙化”这个名称应是出自蒙舍诏。巍山彝族自蒙舍诏后,大部分即以“摩察”、“密岔”、“密撒”(现通称密沙把)等作为自己的族称;如译为汉义,系指“蒙舍川的人”。故“蒙化”应是巍山彝族的族称。“蒙化”是蒙舍川的派生地名。蒙化的涵义及由来,当以主地名蒙舍为依据,即以当地彝族的族称命名。
历史沿革 巍山建置历史悠久,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属滇国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邪龙县。唐初,由彝族先民建立的南诏(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的五诏后建立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明、清王朝在巍山设置蒙化府,由彝族左氏土官为世袭土知府。民国初年,先为府,后改设一等县。1956年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1958年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先秦属滇国。西汉初为西南夷叶榆部,元封二年(前109年),蒙化更名邪龙,隶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沿袭邪龙县,隶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为益州云南郡邪龙县。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为宁州云南郡邪龙县,东晋至南朝梁沿之。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邪龙属隋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巍山为六诏之一蒙舍诏之地,因地处六诏之南,故又名南诏。贞观二十三年(649),建立大蒙国,筑山龙山与图城为都。永徽四年(653),筑蒙舍城为巍州治所,属剑南道姚州。开元十八年(730),六诏统一。开元二十六年(738),筑太和城,再筑大厘城驻守。开元二十九年(741),南诏都城从蒙舍城迁至太和城。后晋开运二年(945),大理国建立,前期沿袭南诏旧制,后将巍山改设为蒙舍镇,统领原南诏开南节度地(今临沧和普洱市的部份地区)。
元宪宗七年(1257)置蒙舍千户,属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蒙化府,十四年(1277)升蒙化路,二十年(1283)降蒙化州,复属大理路。明初,蒙化的南诏乌蛮后裔天摩牙九部火头(天摩牙是地域名,九部火头是官名)左禾率部归附明朝,并协助平复蒙化的其它地域。洪武十六年(1383)沿袭蒙化州。正统十三年(1448),升蒙化州为府。清初袭明制,为蒙化府。康熙六年(1667)省蒙化卫入府。雍正七年(1729)7月,裁楚雄府属定边县,其地并入蒙化府为南涧巡司。雍正八年(1730)7月,蒙化府属迤西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降为蒙化直隶厅,仍属迤西道。
民国元年(1912)6月,划出蒙化直隶厅所属的漾濞巡检司成立漾濞县;划出白川(今红岩)、马街和赵州部分地区成立弥渡县。改蒙化直隶厅为蒙化府,辖漾濞、弥渡两县。民国2年(1913),改置蒙化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蒙化县隶属之。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省。民国31年(1942),蒙化县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33年(1944)第五区驻地迁至蒙化县。民国37年(1948),蒙化县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大理县)。民国38年(1949),蒙化县属云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1月至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巍山设立滇西人民行政专员公署蒙化区办事处,辖蒙化、顺宁、昌宁、云县、缅宁、景东等县。同年4月,蒙化县改属大理专区。1954年6月,经蒙化县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提议,报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改蒙化县为巍山县。
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巍山县,设置巍山彝族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巍山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原巍山县的第一、二、四、五、六、七等6个区和原属凤庆县的爱国乡。自治县人民委员会驻原巍山县城。永建回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原巍山县的第三、八等2个区。自治县人民委员会驻原巍山县大仓。11月9日,巍山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11月13日,永建回族自治县正式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永建回族自治县属楚雄州。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设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撤销巍山彝族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以原巍山彝族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地区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
1996年,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辖2个镇、9个乡:文华镇、大仓镇、巍宝乡、庙街乡、永建乡、鼠街乡、牛街乡、龙街乡、马鞍山乡、紫金乡、青华乡。县政府驻文华镇。
2000年,永建乡撤乡设镇;同年6月,庙街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文华镇、庙街镇、大仓镇、永建镇、巍宝山乡、马鞍山乡、紫金乡、鼠街乡、牛街乡、龙街乡、青华乡。
2002年12月24日,省政府下发云政复〔2002〕137号文件批准:文华镇更名为南诏镇、巍宝乡更名为巍宝山乡;调整巍山县文华镇、巍宝乡、庙街镇行政区划:巍宝乡鸡碧、开南、南山、河西、文笔、新村、和平、自由8个村委会和庙街镇系马庄村委会鸡润泽村委会的小租、段家庄、谢家3个自然村划归文华镇管辖。2003年,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正式对文华镇、巍宝乡、庙街镇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同时将把文华镇更名为南诏镇、巍宝乡更名为巍宝山乡,并搬迁巍宝乡机关驻地。
2005年,撤销龙街乡和鼠街乡,设立五印乡,乡政府驻原鼠街乡政府驻地;将庙街镇五里巷村委会划归马鞍山乡管辖(省政府2005年10月24日批准)。
2006年末,全县辖4个镇、6个乡:南诏镇、庙街镇、大仓镇、永建镇、巍宝山乡、马鞍山乡、紫金乡、牛街乡、青华乡、五印乡。共有4个居委会、79个行政村。
2010年末,全县辖4个镇、6个乡,4个社区、79个行政村,1091个自然村,1328个村民小组。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91万人,乡村人口14.45万人,城镇化率45.20%。全县户籍总人口32.31万人,其中,男性16.35万人,女性15.9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5.06万人,占总人口的46.6%;彝族人口11.42万人,占总人口的35.4%;回族人口2.44万人,占总人口的7.6%。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3387人,其中:乡村人口195937人,城镇人口127450人。按性别分:男性163686人,女性159701人;按民族分:汉族172954人,彝族114181人,回族24385人,白族8222人,苗族1852人,傈僳族728人,其他少数民族1065人。
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3600人,其中:乡村人口196241人,城镇人口127359人。按性别分:男性163835人,女性159765人;按民族分:汉族173274人,彝族114172人,回族24336人,白族8198人,苗族1849人,傈僳族732人,其他少数民族1039人。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3690人,其中:乡村人口196509人,城镇人口127181人。按性别分:男性163886人,女性159804人;按民族分:汉族173629人,彝族114036人,回族24300人,白族8163人,苗族1845人,傈僳族715人,其他少数民族1002人。
2020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67474人。其中,汉族人口149458人,占55.88%;少数民族118016人,占44.12%(其中:彝族89282人,占33.38%;回族19041人,占7.12%;白族6627人,占2.48%)。城镇人口118687人,占44.37%;乡村人口148787人,占55.63%。乡镇人口分布:南诏镇49234人,庙街镇51629人,大仓镇42756人,永建镇46038人,巍宝山乡10446人,马鞍山乡13414人,紫金乡11757人,五印乡20311人,牛街乡9547人,青华乡12342人。
2010年末,全县面积2200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其中:彝族10.6万人,占总人口的34.1%;回族2.2万人, 占总人口的7.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04368人,其中:南诏镇46468人,庙街镇62540人,大仓镇49667人,永建镇53970人,巍宝山乡11981人,马鞍山乡15797人,紫金乡13202人,五印乡24401人,牛街乡11639人,青华乡14703人。
2006年,全县面积2266平方千米,人口30.96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总人口296124人,其中:文华镇18338人,庙街镇65151人,大仓镇49671人,永建镇49796人,巍宝乡35065人,马鞍山乡13249人,紫金乡12533人,鼠街乡13846人,牛街乡11025人,龙街乡10761人,青华乡16689人。
【以下乡镇为本站旧资料,待更新中】
南诏镇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部,坝区南端。县政府驻地。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2006年)。辖日升、北街、东外、群力4个社区,开南、鸡碧、系马庄、自由、和平、新、文笔、河西、南山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文新街。下南公路过境,有通往青华、鼠街、牛街、龙街等乡和直达弥渡县的公路。古建筑和名胜景点较多,1987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外开放。巍山古城属大理风景区游览地。
【沿革】1950年分为群力、为民两镇,1953年并为蒙城镇,1954年改为巍城镇,1960年改公社,1969年复镇,1987年改文华镇。1997年,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北街、日开街、东外、群力4个行政村。2002年,文华镇更名为南诏镇,将巍宝乡鸡碧、开南、南山、河西、文笔、新村、和平、自由8个村委会和庙街镇系马庄村委会鸡润泽村委会的小租、段家庄、谢家3个自然村划归南诏镇管辖。
【邮编】672400【2007年代码】532927101:~001日升社区 ~002北街社区 ~003东外社区 ~004群力社区 ~201开南村 ~202鸡碧村 ~203系马庄村 ~204自由村 ~205和平村 ~206新村村 ~207文笔村 ~208河西村 ~209南山村
庙街镇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部。面积243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2006年)。辖慧明、北桥、盟石、古城、六合、添泽、润泽、新华、新云、营盘、碧清、云鹤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庙街。下南公路过境。
【沿革】1963年为庙街区,1970年建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246.7平方千米,人口6.1万,辖慧明、北桥、盟石、古城、添泽、润泽、系马庄、六合、新华、新云、营盘、五里巷、云碧13个行政村。2000年,庙街乡撤乡设镇。2002年,将庙街镇系马庄村委会鸡润泽村委会的小租、段家庄、谢家3个自然村划归南诏镇管辖。2005年,将庙街镇五里巷村委会划归马鞍山乡管辖。
【邮编】672403【2007年代码】532927102:~201慧明村 ~202北桥村 ~203盟石村 ~204古城村 ~205六合村 ~206添泽村 ~207润泽村 ~208新华村 ~209新云村 ~210营盘村 ~211碧清村 ~212云鹤村
大仓镇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北部。面积174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2006年)。辖大仓、小河、同兴、幸福、永福、永进、团结、甸中、新胜、小三家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仓。下南公路穿境,紫金公路、马鞍山公路和通向漾濞林区的公路均以大仓为起点。
【沿革】1950年为北川分区,1956年改大仓公社,1963年设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为区,1988年置乡,1996年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174.1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大仓、团结、甸中、小河、同兴、幸福、永福、永进、新胜、小三家10个行政村。
【邮编】672401【2007年代码】532927103:~201大仓村 ~202小河村 ~203同兴村 ~204幸福村 ~205永福村 ~206永进村 ~207团结村 ~208甸中村 ~209新胜村 ~210小三家村
永建镇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2006年)。辖永建、永利、永胜、西山、永和、永安、永乐、小围埂、永平、永瑞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河底街。下南公路纵贯乡境。名胜古迹有回族村20座清真寺,杜文秀起义遗址等。
【沿革】1950年先设永济分区,后属第三区,1972年改永建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204.6平方千米,人口4.7万,辖永利、永胜、永和、西山、永瑞、永乐、小围埂、永平、永安、永建10个行政村。2000年,永建乡撤乡设镇。
【邮编】672401【2007年代码】532927104:~201永建村 ~202永利村 ~203永胜村 ~204西山村 ~205永和村 ~206永安村 ~207永乐村 ~208小围埂村 ~209永平村 ~210永瑞村
巍宝山乡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南部。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35万人(2006年)。辖建设、龙潭、安乐、大箐、合作、中和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洗澡塘。下南公路过境。巍宝山是南诏开国王细奴逻耕牧之地,上有殿宇十余处,为全国道教名山之一,被列为国家级大理风景区的一个景点。还有封川塔等古迹。
【沿革】1950年先设巍宝区,后改第一区,1956年设巍宝区,1970年改公社,1988年置巍宝乡。1997年,面积299.8平方千米,人口3.3万,辖鸡碧、开南、文笔、建设、南山、自由、和平、河西、新村、龙潭、安乐、合作、中和、大箐14个行政村。2002年,将巍宝乡鸡碧、开南、南山、河西、文笔、新村、和平、自由8个村划归南诏镇管辖。
【邮编】672400【2007年代码】532927201:~201建设村 ~202龙潭村 ~203安乐村 ~204大箐村 ~205合作村 ~206中和村
马鞍山乡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部。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1.36万人(2006年)。辖三胜、红旗、青云、河南、三鹤、五里巷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山后箐。有马鞍山公路通乡府,漾林公路过境。境内有铁、锑、铅锌等矿藏,建有马鞍山矿厂,开采锑和铅锌矿。
【沿革】1956年属永建县马鞍山区,1959年属巍山县,1970年改马鞍山公社,1984年复为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239平方千米,人口1.3万,辖红旗、河南、青云、三鹤、三胜5个行政村。2005年,将庙街镇五里巷村委会划归马鞍山乡管辖。
【邮编】672402【2007年代码】532927202:~201三胜村 ~202红旗村 ~203青云村 ~204河南村 ~205三鹤村 ~206五里巷村
紫金乡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部,东经100°03′—100°07′、北纬25°25′—25°30′。东与永建镇接壤,南与马鞍山乡毗邻,西与漾濞县瓦厂乡隔江相望,北与大理市太邑乡交界,面积171.61平方千米。辖民建、紫金、新合、新建4个行政村,69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田坝心,距县城南诏镇72千米,距州府下关61千米。
2006年末,全乡总户数3089户,总人口12951人,其中农业人口12676人,非农业人口275人;少数民族人口917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0.8%,其中彝族5398人,白族3723人。境内属黑惠江河谷地区,以咯斯特地貌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南宽北窄,境内海拔最高点紫金山2963.9米,最低点新合村江边1114米。有铁、锑、铅等矿藏。为县核桃主产区。景点有紫金山(生态林)、徐村电站库区、石夹子石柱溶洞等。
【沿革】1963年为马鞍山区紫金公社,1970年为紫金大队,1984年设马鞍山区紫金乡。1988年3月析马鞍山区4个小乡合并设立紫金乡。1997年,面积171.6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紫金、新民、新合、新建4个行政村。
【邮编】672402【2007年代码】532927203:~201民建村 ~202紫金村 ~203新合村 ~204新建村
五印乡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南部。面积442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2006年)。辖龙街、蒙新、新街、白池、鼠街、白乃、岩子脚、新民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西鼠街。五印公路过境。
【沿革】1958年设龙街等乡,1963年改五印区龙街等公社,1970年属五印公社。1984年改五印区,下设龙街、鼠街等乡。1988年撤销五印区,龙街、蒙新、白池、新街4个小乡合并为龙街乡,鼠街、新民、白乃、岩子脚4个小乡合并为鼠街乡。
1997年,龙街乡面积224.3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龙街、白池、蒙新、新街4个行政村;鼠街乡面积217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鼠街、新发、白乃、岩子脚4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龙街乡和鼠街乡,设立五印乡,乡政府驻原鼠街乡政府驻地。
【邮编】672404【2007年代码】532927204:~201龙街村 ~202蒙新村 ~203新街村 ~204白池村 ~205鼠街村 ~206白乃村 ~207岩子脚村 ~208新民村
牛街乡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青华乡相连,南与凤庆县的鲁史镇和诗礼乡隔江相望,西与昌宁县的珠街乡接壤,北与五印乡相接。面积167.1平方千米。辖直捷(22个村民小组)、牛街(22个村民小组)、爱民(33个村民小组)、爱国4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115个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牛街。
2006年末,总人口1119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743人,占总人口的87%,少数民族中彝族9389人,苗族70人,傈僳族217人,白族66人。五印公路从县城达乡政府并通往街场及锑矿厂,从巍山至凤庆有新街渡、犀牛渡两个渡口。境内有锑矿,设有锑矿厂,主要生产锑矿砂和莹石等。
【沿革】1957年改为爱民乡,1962年为牛街大队,1984年改为五印区牛街等乡。1988年,牛街、爱国、爱民、直捷4个小乡合并为牛街乡。1997年,面积167.4平方千米,人口1.1万,辖牛街、爱国、爱民、直捷4个行政村。
【邮编】672404【2007年代码】532927205:~201直捷村 ~202牛街村 ~203爱民村 ~204爱国村
青华乡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部。面积249平方千米,人口1.72万人(2006年)。辖民强、民胜、箐民、新山、五星、青和、银厂、西窑、中窑、漾江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西窑。为巍山县茶叶主产区。
【沿革】1970年设青华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249.5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西窑、民强、五星、新山、箐民、青和、民胜、银厂、中窑、漾江等10个行政村。
【邮编】672405【2007年代码】532927206:~201民强村 ~202民胜村 ~203箐民村 ~204新山村 ~205五星村 ~206青和村 ~207银厂村 ~208西窑村 ~209中窑村 ~210漾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