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2926 [区号]0872 [拼音]Nánjiàn Y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75700 [英文]Nanjian Y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南涧彝族自治县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彝族自治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山水相连。县域东西横距59千米,南北纵距55千米,全县总面积1739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28万人,城镇化率34.96%。全县户籍人口22528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3842人,占总人口的55.0%;彝族人口113705人,占总人口的50.5%。
政区划分 南涧彝族自治县辖5个镇、3个乡:南涧镇、小湾东镇、宝华镇、公郎镇、无量山镇、拥翠乡、乐秋乡、碧溪乡。县政府驻南涧镇金龙路210号
名胜古迹 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凤凰山候鸟迁徙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灵宝山国家级森林自然公园,南涧大龙潭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南涧小湾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南涧土林省级地质自然公园。国家级传统村落:南涧镇南街居委会向阳村、公郎镇凤岭村委会罗伯克茶园村、公郎镇沙乐村村委会旧村、无量山镇红星村村委会黑么苴村、宝华镇虎街村委会虎街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公郎镇新合村委会盖瓦洒哑神村。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邪龙县辖域(治所在今巍山县地)。东汉属益州永昌郡邪龙县。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邪龙县。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属宁州云南郡邪龙县,东晋至南朝梁沿之。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邪龙属隋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阳瓜州,南诏时属蒙舍赕,宋大理国属天水郡。此间南涧地皆是以今巍山县为中心的历代建制的属下。
元至元十二年(1275),以今南涧为中心的地区置定边县,属威楚路镇南州(州治在今南华)。至元二十四年(1287),革定边县改为乡,仍属镇南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复置定边县,属镇南州,寻直属楚雄府。清雍正七年(1729),裁定边县为南涧巡司,将今南涧县一带地区归蒙化府直辖。民国属蒙化县。民国3年(1914),南涧巡检司、澜沧江巡检司改设分县,即南涧分县(治在南涧)、澜沧分县(治在公郎),下设乡、闾,属蒙化县辖。民国21年(1932),废南涧、澜沧分县置区。
1950年属巍山县。1961年10月,开始筹建南涧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乐秋、拥翠、岔江、公朗、沙乐、宝华、和平8个公社和弥渡县的兔街公社为南涧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地区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65年11月27日,南涧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1996年,南涧彝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南涧镇、得胜乡、乐秋乡、碧溪乡、沙乐乡、无量乡、拥翠乡、宝华乡、浪沧乡、新民乡。县政府驻南涧镇。
1999年,新民乡改建小湾东镇。2000年,南涧县宝华乡撤乡设镇;同年10月1日,浪沧乡举行撤乡建镇仪式,设立公郎镇。至此,南涧彝族自治县辖4个镇、6个乡:南涧镇、小湾东镇、公郎镇、宝华镇、得胜乡、拥翠乡、乐秋乡、碧溪乡、无量乡、沙乐乡。
2002年7月23日,云政复〔2002〕80号批复同意撤销南涧县得胜乡,并入南涧镇,镇政府驻县城振兴北路24号。
2005年12月2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南涧县沙乐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公郎镇,镇政府驻原公郎镇政府驻地。
2006年,全县辖4个镇、4个乡:南涧镇、小湾东镇、公郎镇、宝华镇、拥翠乡、乐秋乡、碧溪乡、无量乡。共有1个居委会、79个行政村。
2010年1月25日,正式撤销无量乡,设立无量山镇。
2013年末,全县辖5个镇、3个乡,80个村(居)委会,1133个自然村,1606个村(居)民小组。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64668户,总人口225284人,其中,男性115208人,女性110076人;少数民族人口123842人,占总人口的55.0%;彝族人口113705人,占总人口的50.5%。全县常住总人口19.28万人,其中,男性9.70万人,女性9.58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4.96%。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64746户,总人口226125人,其中,男性115637人,女性110488人;少数民族人口124009人,占总人口的54.8%;彝族人口113931人,占总人口的50.4%。全县常住总人口19.0万人,其中,男性9.61万人,女性9.39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4.03%。
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26767人,其中:男性115986人,女性110781人;少数民族人口124102人,占总人口的54.7%;彝族人口114098人,占总人口的50.3%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27051人,其中:男性116161人,女性110890人;少数民族人口123901人,占总人口的54.6%,其中彝族人口113958人,占总人口的50.2%。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192942人。汉族人口91787人,占总人口的47.57%;少数民族人口101155人,占总人口的52.43%。城镇人口63544人,占总人口的32.92%;乡村人口129398人,占总人口的67.08%。人口分布:南涧镇58291人,小湾东镇15504人,宝华镇23002人,公郎镇25987人,无量山镇28290人,拥翠乡14384人,乐秋乡13259人,碧溪乡14225人。
2013年末,全县总面积1731.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4697人,其中农业人口198382人,占总人口的88.29%;非农业人口26315人,占总人口的11.71%;少数民族113727人,占总人口的50.61%。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涧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11433人,其中:南涧镇50083人,小湾东镇18104人,公郎镇29004人,宝华镇29011人,无量山镇34202人,拥翠乡18000人,乐秋乡16198人,碧溪乡16831人。
2004年末,全县面积1731.63平方千米。总人口21.7064万人,其中:彝族100214人、汉族109868人,少数民族共698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17%、50.61%和3.22%;农业人口203355人,占93.68%;人口密度125人/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涧彝族自治县总人口209887人,其中:南涧镇24832人,小湾东镇17829人,公郎镇21339人,宝华镇28228人,得胜乡19673人,拥翠乡19262人,乐秋乡16982人,碧溪乡17037人,无量乡34046人,沙乐乡8014人,小湾公路建设指挥部2645人。
【以下乡镇为本站旧资料,待更新中】
无量镇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东南部,东经100°28′-100°41′、北纬24°42′-24°56′之间。东接弥渡县和楚雄州南华县,南连思茅地区景东县,西界沙乐乡,北邻宝华镇。面积252.2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2009年),有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等民族。辖光明、保平、德安、新政、古德、马街、可保、卫国、红星、发达、保台、和平、华山1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小河底,距县城46千米。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境内最高海拔2790米,最低海拔1446米。214国道和省道小(军庄)普(洱)公路过境。
[沿革]1958年为和平公社,1963年改无量区,1969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252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新政、古德、新马街、华山、德安、保平、光明、保台、发达、卫国、红星、和平、可保13个行政村。2003年末,面积251.95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222个自然村,290个农业小组,居民9444户、3538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2人。2010年1月25日,正式撤销无量乡,设立无量山镇。
[邮编]675707 [2007年代码]532926204:~201光明村 ~202保平村 ~203德安村 ~204新政村 ~205古德村 ~206马街村 ~207可保村 ~208卫国村 ~209红星村 ~210发达村 ~211保台村 ~212和平村 ~213华山村
碧溪乡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0′-100°20′、北纬24°50′-24°58′之间。东连拥翠乡,南接公郎镇、小湾东镇,西隔漾江与凤庆县相望,北枕乐秋乡、巍山县青华乡。面积124.88(一说134.5)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06年)。辖中华、松林、杏子山、回龙山、永宁、新虎、和乐、凤仙8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回龙山,海拔2514米,距县城38千米。最高海拔2347米,最低海拔1050米。老海(坝庄)孟(定)公路过境。
[沿革]1949年设碧溪分区,1958年改公社,1963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124.88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回龙山、松林、中华、永宁、新虎、和乐、凤仙、杏子山8个行政村。2003年末,全乡总户数4395户(农业户4329户),总人口17991人(其中农业人口17543人,非农业人口448人),人口密度144人/平方千米。
[邮编]675703 [2007年代码]532926203:~201中华村 ~202松林村 ~203杏子山村 ~204回龙山村 ~205永宁村 ~206新虎村 ~207和乐村 ~208凤仙村
乐秋乡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地处东经100°61′-100°26′、北纬24°57′-25°04′。东与南涧镇接壤,南与拥翠乡隔河相望,西与碧溪乡交界,北与巍山县清华乡相连。面积163.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2006年)。辖米家禄、东升、乐秋、麻栗、联合、上虎、猪街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虎街哨,距县城36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505米,最低海拔1550米,平均海拔1910米。
[沿革]1958年为乐秋公社,1963年设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上虎、米家禄、乐秋、东升、联合、猪街子、麻栗7个行政村。2003年末,面积163.26平方千米,4454户、17977人,人口密度109.73/平方千米,辖上虎、米加禄、东升、乐秋、猪街、麻栗、联合7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
[邮编]675705 [2007年代码]532926202:~201米家禄村 ~202东升村 ~203乐秋村 ~204麻栗村 ~205联合村 ~206上虎村 ~207猪街村
拥翠乡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中部。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2006年)。辖拥翠、龙凤、安立、胜利、温泉、旧马街、新华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长虫街,距县城29千米。地处无量山系,紧靠214国道,海拔最高2313.6米、最低1600米。
[沿革]1958年为拥翠公社,1963年设区,1969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拥翠、龙凤、安立、胜利、温泉、旧马街、新华7个行政村。2003年末,面积113.1平方千米,人口5193户20529人(其中农业5030户、20136人),辖拥翠,龙凤、安立、胜利、温泉、旧马街、新华7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126个农业社。
[邮编]675704 [2007年代码]532926201:~201拥翠村 ~202龙凤村 ~203安立村 ~204胜利村 ~205温泉村 ~206旧马街村 ~207新华村
宝华镇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中部偏东,地处东经100°23′~100°37′、北纬24°47′~24°58′之间。东与无量乡和弥渡县牛街乡接壤,北与南涧镇相连。面积215(一说240.1)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2006年)。辖宝华、云华、美星、兔街、光乐、白竹、拥政、小铁窑、虎街、无量10个行政村,149个自然村、25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宝华村新街,距县城28千米。镇内最高海拔2693米(巴苴山),最低海拔1730米(石洞河谷地),年均降水量1150毫米,年均气温24.5℃。建有大龙潭水库。214国道、宝华至大龙潭的公路过境。
[沿革]1958年设宝华公社,1963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215.2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宝华、兔街、美星、光乐、白竹、拥政、小铁窑、无量、虎街、云华10个行政村。2000年,宝华乡撤乡设镇。2003年末,全镇面积240.49平方千米,总户数7412户、总人口30025人。
[邮编]675706 [2007年代码]532926104:~201宝华村 ~202云华村 ~203美星村 ~204兔街村 ~205光乐村 ~206白竹村 ~207拥政村 ~208小铁窑村 ~209虎街村 ~210无量村
公郎镇位于南涧县西南部,介于东经100°15′-100°30′、北纬24°42′-24°54′之间,与临沧地区的云县、凤庆两县相毗邻。面积291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2006年)。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官地、沙乐、自强、落底河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地锅,距县城62千米。最高海拔2810米,最低海拔916米,气候类型属典型的亚热带立体季风气候。214国道、老海(坝庄)孟(定)公路过境。建有落底河电站。
[沿革]“公郎”本是地名称,为镇政府所在地,今冠为镇名。“公郎镇”原属“浪沧乡”,前沿“浪沧区”。据清朝蒋旭纂的《康熙蒙化府志》中关于“灾祥”的记载:“凤凰鸣于南山。贞观二十二年。细奴逻受张氏之让。适凤集于南山。在于浪沧江巡捡司之北。山即名凤凰山。秋冬百鸟来朝。”故早在唐贞观时期,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就在今公郎设立巡检司,公郎归入了大唐版图。明代中期,今公郎镇所在地设有浪沧巡检司,由蒙化府辖(后改蒙化直隶厅,民国元年改称蒙化府)。清雍正七年(1729),终止了定边县,设南涧、澜沧江巡检司及安乡罗求里,属景蒙辖。民国三年(1914),南涧巡检司,澜沧江巡检司改设分县,即南涧分县(治在南涧)、澜沧分县(治在公郎),下设乡、闾,属蒙化县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废南涧、澜沧分县置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废区设浪沧镇。1958年为公郎公社,1963年改浪沧区,1969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2.2万,辖公郎、凤凰、凤岭、底私、回营、中山、龙平、金山、板桥、新合10个行政村。2000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浪沧乡,成立公郎镇,同年10月1日正式撤乡建镇。2003年末,位于东经100°15′-100°24′、北纬24°44′-24°54′之间,与沙乐乡、小湾东镇、碧溪乡、宝华镇、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地区云县、凤庆两县毗邻,面积167.04(一说169.04)平方千米,人口22646人(其中农业人口21662人、非农业人口984人),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10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公郎街,距县城64千米。2005年,撤销沙乐乡,并入公郎镇。
[邮编]675701 [2007年代码]532926103:~201新合村 ~202中山村 ~203底么村 ~204凤凰村 ~205凤岭村 ~206回营村 ~207公郎村 ~208龙平村 ~209金山村 ~210板桥村 ~211官地村 ~212沙乐村 ~213自强村 ~214落底河村
[原沙乐乡]位于南涧县南端的澜沧江畔,介于东经100°24′-100°30′、北纬24°42′-24°50′之间,东与无量乡、景东县山水相连,南同云县隔江相望,西与公郎镇接壤,北与宝华镇以无量山分水岭为界。面积123.81平方千米,人口0.81万人。乡政府驻地海拔1580米,距县城75千米。地处无量山南坡,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916~2630米之间。1958年为沙乐公社,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123.8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沙乐、官地、自强、落底河4个行政村。2003年末,面积123.6平方千米,辖管地、沙乐、自强、落底河4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91人,其中农业人口7918人,非农业人口173人。2005年,撤销沙乐乡,并入公郎镇。
小湾东镇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部。东北与公郎镇、碧溪乡接壤,西南与凤庆县、云县隔江相望。面积204.44平方千米,人口1.85万人(2006年)。辖神舟、营盘、龙街、新龙、新民、龙门、岔江7个行政村,132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新龙街,海拔2260米,距县城63千米。山坡陡峭,最高海拔2448米,最低934米。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境内西部的澜沧江与黑惠江(漾濞江)交汇处建有小湾水电站。
[沿革]1958年为岔江公社,1963年设新民区,1969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204.4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新民、龙门、龙街、岔江、神舟、新龙、营盘7个行政村。1999年,新民乡改建小湾东镇。
[邮编]675702 [2007年代码]532926102:~201神舟村 ~202营盘村 ~203龙街村 ~204新龙村 ~205新民村 ~206龙门村 ~207岔江村
南涧镇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00°23′-100°38′、北纬24°56′-25°10′之间。县政府驻地,是南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拥翠乡、宝华镇相连,西与乐秋乡、巍山县青华乡交界,北与巍山县、弥渡县毗邻。面积363.39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2006年)。辖南街1个社区,安定、西山、小军庄、团山、保安、瓦折、文启、东涌、得胜、太平、复兴、白云、新山13个行政村,179个自然村,254个村(居)民小组。镇政府驻振兴北路。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海拔1349米。214国道和县道巍(山)南(涧)公路过境。
[沿革]1949年设南涧分区,1958年改南涧公社,1963年设南涧区,1969年改南涧镇(1970年改城镇公社,1982年复设南涧镇)、南涧公社(1984年改为南涧区,1988年改为得胜乡)。1996年,南涧镇面积112.5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南涧街、西山、团山、小军庄、安定5个行政村;得胜乡面积250.4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得胜、新山、太平、白云、涌、文启、瓦折、保安、复兴9个行政村。2002年,撤销得胜乡,并入南涧镇。2003年末,面积362.93平方千米,总户数13092户(农业户9294户,非农业户3798户),总人口44678人(农业人口35935人,非农业人口8743人)。
[邮编]675700 [2007年代码]532926101:~001南街社区 ~201安定村 ~202西山村 ~203小军庄村 ~204团山村 ~205保安村 ~206瓦折村 ~207文启村 ~208东涌村 ~209得胜村 ~210太平村 ~211复兴村 ~212白云村 ~213新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