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

[行政区划代码]532531 [邮编]662500 [区号]0873 [车牌]云G [拼音]Lǜchūn Xiàn [英文]Lüchun County

位置面积 绿春县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地处东经101°48′- 102°39′、北纬22°33′- 23°08′之间。东、北分别与元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及红河县接壤,西北倚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越南毗邻,国境线长153千米。全县总面积3092.8479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93万人。全县户籍人口246447人,其中城镇人口41667人;少数民族人口24366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98.9%,其中哈尼族人口215977人,占总人口的87.6%。

政区划分 绿春县辖4个镇、5个乡:大兴镇、牛孔镇、大黑山镇、平河镇、戈奎乡、大水沟乡、半坡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县政府驻大兴镇。

名胜古迹 

地名由来 绿春原名“六村”,俗称“东仰”,1958年建县时,依据县境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自然特征及各族人民希望生活像百花盛开的那样生机勃勃的美好心愿,定县名为绿春。

历史沿革 绿春县境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后属益州郡地。东汉(公元25~220年)属牂牁郡地。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至东晋(420年)属兴古郡地。南朝宋、齐、梁(420~556年)属梁水郡。北朝周至隋代(557~618年)属濮部。

唐初(618~738年)属和蛮部地。南诏时期(738~937年)分属通海都督和蛮部及银生节度威远赕。宋代大理国时期(937~1273年)分属秀山郡及威楚府。元代(1273~1367年)分属元江路、和泥路。明代(1368~1644年)分属元江府、临安府及钮兀司。清代(1644~1911年)分属临安府、元江州和普洱府他郎厅。民国(1911~1949年)属元江、墨江、建水、石屏,其间民国23年(1934年)后,今平河镇的东批、东角、平河、大头4个村委会属金平县。

新中国建立初期(1950~1954年),为金平、元阳、红河、墨江4县辖区(1954年4月原属墨江县部分划归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设为直属区)。1955年3月,经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报请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六村办事处;同年4月,办事处机关正式成立,辖区包括原红河县六区(六村区)、七区(牛孔区),原元阳县三猛临时办事处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直属区(三楞区)。1955年建政前,六村办事处共划分为4个区、7个乡,12个保、1个里、9个联防。

1957年11月17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撤销,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六村办事处为其所辖。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绿春县,撤销六村办事处,六村办事处所辖区域和金平县划出的平河、东批2个乡(1964年4月10日正式交割)设县;同年7月,正式成立绿春县。

 

1978年,城关公社改为城关大队,全县9个公社82个大队。1980年10月,城关大队又改为城关公社,全县辖10个人民公社,81个生产大队。

1984年机构改革,把全县原来的10个人民公社改为9个区公所和1个镇,把原81个生产大队改为81个乡人民政府。1988年机构改革,把原来的区公所改为乡人民政府,原来的“乡人民政府”改为行政村公所(办事处),全县设8乡1镇82个村公所(办事处)。

1996年,绿春县辖1个镇、8个乡:大兴镇、大水沟乡、大黑山乡、骑马坝乡、牛孔乡、戈奎乡、半坡乡、平河乡、三猛乡。县政府驻大兴镇。

2000年,原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原城关办事处改为2个社区,即东城社区和西城社区。

2001年,全县辖1个镇、8个乡:大兴镇、戈奎乡、牛孔乡、大水沟乡、大黑山乡、半坡乡、骑马坝乡、三猛乡、平河乡。

2005年7月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半坡乡政府驻地从半坡迁移至坝溜。

2013年5月,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大兴镇所属牛洪、大寨2个撤村改社区,即:把原牛洪村委会改为牛洪社区、原大寨村委会改大寨社区。同年9月,大兴镇所属岔弄、半坡乡哈的2撤村改社区,即:把原岔弄村委会改岔弄社区、原哈的村委会改为哈的社区。

2015年10月,牛孔、大黑山、平河3个撤乡设镇工作通过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红河州部分撤乡设镇的批复》(云政复〔2015〕61号),同意绿春县牛孔乡改为牛孔镇、大黑山乡改为大黑山镇、平河乡改为平河镇。2016年3月,牛孔、大黑山、平河正式撤乡设镇挂牌;同年11月,成立大兴镇诺玛阿美社区。

2016年末,全县辖4个镇、5个乡,即大兴镇、牛孔镇、大黑山镇、平河镇和大水沟乡、半坡乡、骑马坝乡、戈奎乡、三猛乡,共有14个社区、77个行政村,805个村(居)民小组,754个自然村。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9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2万人。全县户籍总人口246447人,其中:男性130426人,女性116021人;城镇人口41667人,同比下降0.9%;少数民族人口24366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98.9%,其中哈尼族人口215977人,占总人口的87.6%。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46629人,其中:男性人口130542人,女性人口116087人,男女性别比为112:100;城镇人口42048人,同比增长99.8%;少数民族人口243823人,占总人口的98.9%,其中哈尼族人口216091人,占总人口的87.6%。 全县常住人口20.1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

202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47026人。少数民族人口244182人,占户籍总人口的98.8%,其中哈尼族人口216333人,占总人口的87.6%。 全县常住人口20.5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47万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210166人。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5635人,占总人口的2.6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4531人,占总人口的97.32%。其中,哈尼族人口为181681人,占总人口的86.45%;瑶族人口为9050人,占总人口的4.31%;彝族人口为8554人,占总人口的4.07%;拉祜族人口为2924人,占总人口的1.39%;傣族人口为1737人,占总人口的0.83%。城乡人口:城镇人口43432人,占总人口的20.67%;乡村人口166734人,占总人口的79.33%。各乡(镇)人口:大兴镇54872人,牛孔镇28388人,大黑山镇16636人,平河镇29408人,戈奎乡22029人,大水沟乡15289人,半坡乡9609人,骑马坝乡11541人,三猛乡22394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46001人,其中:男性130423人,女性115578人;城镇人口20607人,同比增长0.7%。少数民族人口24310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98.8%,其中哈尼族人口215488人,占总人口的87.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绿春县常住总人口222180人,其中,大兴镇51812人,戈奎乡20173人,牛孔乡33557人,大水沟乡18150人,大黑山乡19881人,半坡乡10959人,骑马坝乡12758人,三猛乡25142人,平河乡29748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绿春县常住总人口201256人,其中,大兴镇44063人,戈奎乡19236人,牛孔乡29496人,大水沟乡18179人,大黑山乡17183人,半坡乡9462人,骑马坝乡12379人,三猛乡22967人,平河乡28291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