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

[行政区划代码]532327 [邮编]651400 [区号]0878 [拼音]Yǒngrén Xiàn [英文]Yongren County

位置面积 永仁县是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云南省北部,跨东经101°14′-101°49′,北纬25°51′-26°30′之间。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市隔江相望,南同元谋县毗邻,西南和大姚县接壤,西北与华坪县隔江相望,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全县总面积2150.17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地处云南高原北缘,金沙江狭谷地带,因受河流的强烈切割,地形较为破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地势开阔,平均海拔1530—1700米之间。全县山区占96%,坝区占4%。境内最高点为宜就镇大雪山主峰,海拔2884.6米,最低处是永定镇石坎子下的金沙江边,海拔925米。主要河流有金沙江、万马河、大河、永定河、羊蹄江,属金沙江水系。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50万人,全县户籍人口10.48万人。有汉、彝、傣、回、傈僳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86万人,占总人口的65.5%,其中彝族人口5.84万人,占总人口的55.8%。

政区划分 永仁县辖3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镇、莲池乡、维的乡、猛虎乡、永兴傣族乡。县政府驻永定镇。

名胜古迹 永仁方山风景名胜区(省级),全国最大的云南松母树林基地,祭孔兴学之地黉学庙。始建于1893年的中和古街、1937年的夏氏故居和1927年的夏家大院是州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文化有传承千年的直苴赛装等。

地名由来 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取原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名称首字定名“永仁”。

历史沿革 先秦属古滇国地。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属越雟郡蜻蛉县。东汉属益州越雟郡蜻蛉县。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蜻蛉县。西晋属宁州云南郡蜻蛉县。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宁郡蜻蛉县。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朝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曾置强乐县,武德四年(621)属微州,设深利(今永仁)和十部(今仁和)。唐南诏国时为弄栋节度伽毗馆。宋大理国属弄栋府。

元宪宗七年(1257)废褒州置大姚堡千户所,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大姚县,改属姚州;元天历元年(1328)改属姚安路军民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军民府,辖姚州(今姚安)、大姚县。清初沿明制,为姚安军民府大姚县;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军民府属迤西道(驻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销姚安军民府,大姚县改属迤西道楚雄府。道光三年(1823)以大姚县北境置苴却行检分治。

民国2年(1913),迤西道更名为滇西道,改苴却巡检司为苴却行政委员,驻苴却,属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苴却行政区属腾越道。民国13年(1924),苴卻行政区改置永仁县(1929年11月批准),属腾越道。取永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首字定名永仁县。另有”永远施行仁义“之意。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于省。民国35年(1946),属云南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决定: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58年10月15日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设立永仁县,以合并于大姚县的原永仁县行政区域为永仁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分置)。

1965年8月9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会字652号)通知: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区(18个公社)、大田区(9个公社)、和平区的大跃进水库划归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1974年11月8日,国务院(国发107号)批复:云南省永仁县平地公社(落水洞、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除外)、大潭公社,面积381.97平方千米划归四川省渡口市(1974年9月4日交接)。【注: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为支援攀枝花“三线”建设,划出当时的38.5%的国土面积、54.8%的人口以及64%的财政收入、99.7%以上的矿产资源】

1996年,永仁县辖1个镇、7个乡:永定镇、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中和乡、维的乡、猛虎乡、莲池乡、宜就乡。县政府驻永定镇。

2001年,宜就乡撤乡设镇。2001年末,全县辖2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乡、猛虎乡、莲池乡、维的乡、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共有65个行政村。

2003年末,全县辖2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莲池乡、猛虎乡、维的乡、中和乡、万马傣族乡、永兴傣族乡。下设65个村(居)委会,685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永仁县撤销万马傣族乡,将原万马傣族乡所辖的迤资、昔丙、拉姑、鱼鲊4个行政村划归永兴傣族乡管辖;将原万马傣族乡万马、进化2个行政村划归中和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中和乡改设为中和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

2006年,永仁县辖3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镇、莲池乡、维的乡、猛虎乡、永兴傣族乡。共有3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永定镇。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50万人。其中:男性4.89万人,女性4.61万人;城镇人口3.87万人,乡村人口5.63万人。全县户籍人口104771人。其中:城镇人口41543人,乡村人口63228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68606人,占总人口的65.5%,其中:彝族人口58433人,占总人口的55.8%,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2%。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62万人。全县户籍总人口105215人,其中:乡村人口66167人,城镇人口39048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4。全县少数民族人口68744人,占总人口的65.3%,其中:彝族人口58557人,占总人口的55.7%,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2%。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69万人。全县户籍总人口105495人,比上年减少409人。其中:乡村人口68887人,城镇人口36608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全县少数民族人口68792人,占总人口的65.2%,其中:彝族人口58573人,占总人口的55.5%,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1%。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5904人,比上年减少418人。其中:乡村人口71448人,城镇人口34456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全县少数民族人口68895人,占总人口的65.1%,其中:彝族人口58686人,占总人口的55.4%,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2%。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永仁县常住人口97985人。其中:汉族人口37293人,少数民族人口60692人(其中彝族人口52204人);城镇人口37905人,乡村人口60080人。各乡镇常住人口:永定镇40470人,宜就镇13029人,中和镇7262人,莲池乡12642人,维的乡8998人,猛虎乡7274人,永兴乡8310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6322人,比上年减少77人。其中:乡村人口80237人,城镇人口26085人。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全县少数民族人口68988人,占总人口的64.9%,其中:彝族人口58800人,占总人口的55.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仁县常住人口109304人,其中:永定镇32832人,宜就镇16909人,中和镇11447人,莲池乡13566人,维的乡11664人,猛虎乡9601人,永兴傣族乡13285人。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103960人,少数民族人口56871人,非农业人口12903人,农业人口91057人。

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5万人,占总人口的88.03%;少数民族人口5.72万人,占总人口的55.64%。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仁县常住人口103606人,其中:永定镇28101人,莲池乡9861人,宜就乡16784人,猛虎乡9634人,中和乡9853人,万马乡7250人,永兴乡10336人,维的乡11787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