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

[行政区划代码]530921 [邮编]675900 [区号]0883 [拼音]Fèngqìng xiàn [英文]Fengqing County

位置面积 凤庆县是临沧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西部,临沧市西北部,跨东经99°31′-100°13′、北纬24°13′-25°03′之间,东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接壤。全县总面积3323.8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7.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37万人。有汉族、彝族、苗族、白族等民族。

政区划分 凤庆县辖8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凤山镇、鲁史镇、小湾镇、营盘镇、勐佑镇、洛党镇、雪山镇、三岔河镇、诗礼乡、新华彝族苗族乡、大寺乡、腰街彝族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县政府驻凤山镇滇红南路四机关院内。

名胜古迹 #茶马古道[鲁史茶马古道、鲁史镇古建筑群、塘房石头寨]、流浪河磨房群、凤庆茶厂老厂区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史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名由来 凤庆原名顺宁,古为百濮地,为土著蒲蛮所居,故古时顺宁以“蒲蛮”之谐音亦称为“蒲门”。1954年改顺宁县为凤庆县。县治驻凤山镇,故县以镇为名。

历史沿革 西汉属古哀牢国地。东汉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剑南道姚州。唐南诏国为唐封川,属永昌节度辖地。宋大理国为庆甸,属永昌府。元天历元年(1328)置顺宁直隶府,置庆甸县为倚郭。明洪武十五年(1382)降为顺宁州,改属大理府。同年省庆甸县入顺宁州。洪武十七年(1384)复升为顺宁府,属云南布政司。清初袭明制,属顺宁府。雍正八年(1730)7月,顺宁府属迤西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置顺宁县为府之附郭。

民国2年(1913),迤西道改为滇西道,顺宁县属之。民国3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顺宁县属之。民国18年(1929)裁道,直隶省府。民国31年(1942),顺宁县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大理县)。民国38年(1949),属云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1950年2月22日,顺宁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3月属大理专区。

1954年8月2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报告备案:顺宁县更名为凤庆县,县治驻凤山镇。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原由大理专区代省领导的凤庆县,改由临沧专区领导,原凤庆县彝族聚居的爱国乡划归大理州管辖。1959年1月,云县、凤庆两县合并,改县名为云凤县。1959年10月撤销云凤县,恢复两县建制。2003年12月,临沧撤地设市,凤庆县属地级临沧市。

 

明清时顺宁里甲制:近城四里(东扁里、白塔里、平村里、回子里),江外四里(牛街里、马街里、东木龙里、观音里),右甸四里(右甸里、达丙里、明邑里、枯柯里),山后四里(猛右里、锡腊里、阿度吾里、邦买里)。民国2年(1913),顺宁县域北界保山,东界蒙化,南界云县,西界镇康,西南则以耿马土司与孟定接壤,东西宽约三百余里,南北长约六百余里,面积约一万八千余方里。民国8年(1919),设顺宁县右甸分县(今昌宁县境)。民国21年(1932)、民国22年(1933),龙马乡先后划归永平及今昌宁。

民国22年(1933)9月,顺宁县右甸分县改为顺宁县第四区。民国23年(1934),顺宁县第四区右甸、柯漭、达丙、明益四乡划入新成立的昌宁县。民国28年(1939),顺宁县治东界蒙化,南界云县,西界接镇康,西北界昌宁,东西约宽二百五十里,南北斜长约五百余里,面积约一万二千余方里。由县城东北至蒙化界二百三十五里,西北至昌宁界八十里,西至湾甸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镇康界二百二十里,东南至云县界九十里,至昆明陆地一千一百里。

1950年2月22日,顺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全县沿用旧的乡保制。1950年10月整编后,废除乡保制,建立区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为六个区:即第一区(鲁史)、第二区(大寺)、第三区(凤山)、第四区(马街)、第五区(洛党)、第六区(营盘)。1952年9月,各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1953年由第六区划出增设第七区(郭大寨)。1956年11月,彝族聚居的爱国乡划归大理州管辖。

1957年5月,全县进行撤区并乡工作:撤区并乡后,保留两个区(营盘、鲁史),下辖17个乡;成立20个县直属乡镇,即大寺乡、德乐乡、平河乡、猛佑乡、习谦乡、立达乡、新寨乡、青树乡、后丰乡、金平乡、洛党乡、大兴乡、上达乡、马街乡、腰街乡、美光乡、新联乡、立马乡、永金乡、凤山镇。1958年9月,为适应农业大跃进,将全县两个区和20个县直属乡镇规模调整为五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即红旗乡跃进(鲁史)公社、东风乡上游(马街)公社、红专乡前进(猛佑)公社、凤山乡卫星(凤山)公社、团结乡红星(营盘)公社。

1959年1月,云县、凤庆两县合并为云凤县。全县分为两个片,凤庆片沿用五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名称,云县片七个人民公社,共有十二个公社。1959年5月22日,中共临沧地委批复,将凤庆片五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改称为鲁史、马街、凤山、猛佑、营盘公社。1959年8月,云凤县委决定,将凤庆片五个公社改为18个公社;同年10月撤销云凤县,恢复两县建制,凤庆县沿用18个公社名称。即诗礼公社、鲁史公社、犀牛公社、瓦屋公社、平河公社、德乐公社、猛佑公社、马街公社、凤山公社、洛党公社、立马公社、永金公社、立达公社、营盘公社、小米山公社、文化公社、郭大寨公社、乌木龙公社。

1961年6月,撤销18个公社,全县划为6个区,成立区人民政府,即鲁史区、猛佑区、马街区、凤山区、雪山区、营盘区,同时凤山镇升格为区级单位,称凤山镇人民政府。1962年7月,增设大寺、洛党、郭大寨、诗礼四个区。1962年11月,将全县十个区人民政府改为十个区公所,凤山镇人民政府不变,下辖124个小公社。1967年3月,实行军管后,各区、镇成立革命领导小组。1968年1月26日,县军管会决定:将大寺区改为江河区,马街区改为春江区、郭大寨区改为琼英区,鲁史区改为汇江区。1968年4月后,各区先后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1969年5月22日,省革委通知将区改为公社,汇江区改为汇江公社、猛佑区改为红旗公社、江河区改为前进公社、春江区改为春江公社,洛党区改为东风公社、营盘区改为五七公社、琼英区改为东方红公社、凤山区改为凤山公社、雪山区改为雪山公社。1972年12月,设立永新公社(从鲁史划出)、三岔河公社(从营盘、郭大寨、雪山划出)。1973年1月,设立腰街公社(从马街划出),德思理公社(从猛佑划出)。至此,全县共有15个公社、1个镇、216个生产大队,4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79年7月后,全县15个公社取消革委会名称,改称公社管理委员会(简称公社管委会)。

1984年3月,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取消公社管委会名称,实行党政分设,成立区公所。大队管委调整为乡人民政府,为一级基层政权机构。通过体制改革后,全县共设15个区公所,一个镇人民政府,185个乡(镇)人民政府,4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规模。

1988年2月,全县开展撤区建乡,设12个乡(其中7个民族乡),即诗礼乡、大寺乡、猛佑乡、三岔河乡、雪山乡、新华彝族苗族乡、永新彝族乡、马街彝族乡、腰街彝族乡、洛党彝族乡、德思里彝族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3个镇,即凤山镇、鲁史镇、营盘镇。下辖138个村公所,51个办事处(其中4个街道办事处)。

1993年3月11日,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马街彝族乡,建立小湾镇,下属12个村公所改为办事处。

1996年,凤庆县辖4个镇、11个乡(含6个民族乡):凤山镇、鲁史镇、营盘镇、小湾镇、诗礼乡、新华彝族苗族乡、永新彝族乡、大寺乡、腰街彝族乡、洛党彝族乡、勐佑乡、德思里彝族佤族乡、三岔河乡、雪山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县政府驻凤山镇。

2000年10月,开展村级体制改革,改126个村公所、63个办事处为185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街道办事处。

2001年,全县辖4个镇、5个乡、6个民族乡:凤山镇、鲁史镇、营盘镇、小湾镇、勐佑乡、雪山乡、三岔河乡、洛党彝族镇、诗礼乡、大寺乡、新华彝族苗族乡、永新彝族乡、德思里彝族佤族乡、腰街彝族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2002年,三岔河乡、勐佑乡、雪山乡撤乡设镇(省政府2002年3月19日批准);洛党彝族乡撤乡设镇(省政府2002年4月3日批准)。2002年末,全县共有8个镇,7个乡;下辖185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

2005年,撤销永新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鲁史镇,鲁史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德思里彝族佤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佑镇,勐佑镇政府驻地不变(省政府2005年8月16日批准)。

2006年,凤庆县辖8个镇、5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凤山镇、鲁史镇、小湾镇、营盘镇、三岔河镇、勐佑镇、雪山镇、洛党镇、诗礼乡、新华彝族苗族乡、大寺乡、腰街彝族乡、郭大寨彝族白族乡。共有4个居委会、18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凤山镇。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7.5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0.25%,比上年末提高1.38个百分点。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0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8.87%,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9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8.67%,比上年末提高0.92个百分点。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凤庆县常住人口38542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0172人,占总人口的31.18%;城镇人口106946人,占总人口的27.75%。人口分布:凤山镇88862人,鲁史镇21851人,小湾镇22215人,营盘镇37884人,三岔河镇22786人,勐佑镇41980人,雪山镇24348人,洛党镇31362人,诗礼乡20173人,新华彝族苗族乡20427人,大寺乡27265人,腰街彝族乡7817人,郭大寨彝族白族乡18450人。(注:七普后,2015-2019年全县常住人口数据分别修订为:2015年末41.72万人,2016年末41.05万人,2017年末40.4万人,2018年末39.75万人,2019年末39.05万人。)

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750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7113人,乡村常住人口267917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6%,比上年末提高1.18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凤庆县常住人口458322人,其中:凤山镇79857人,鲁史镇29994人,小湾镇27547人,营盘镇45709人,三岔河镇28708人,勐佑镇51213人,雪山镇30953人,洛党镇40072人,诗礼乡26124人,新华乡27912人,大寺乡38098人,腰街乡9233人,郭大寨乡22902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凤庆县常住人口426943人,其中:凤山镇69809人,鲁史镇20354人,小湾镇28947人,营盘镇41642人,诗礼乡24605人,新华乡26841人,永新乡9296人,大寺乡37051人,勐佑乡36672人,德思里乡11162人,腰街乡8535人,洛党乡36021人,雪山乡28535人,三岔河乡26540人,郭大寨乡20933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