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临翔区

[行政区划代码]530902 [邮编]677000 [区号]0883 [拼音]Línxiáng Qū [英文]Linxiang District

位置面积 临翔区是临沧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跨北纬23°29′-24°16′、东经99°49′-100°26′之间。区境东与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相邻,南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相连,北与云县交界。全区总面积2557.5811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30万人,城镇化率60.29%。全区户籍人口33.85万人。有汉族、傣族、拉祜族、彝族等民族。

政区划分 临沧市临翔区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凤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南美拉祜族乡、蚂蚁堆乡、章驮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区政府驻忙畔街道白塔路101号。

名胜古迹 临沧大雪山风景名胜区(省级),勐旺塔及西北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属古哀牢国地。东汉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永昌郡。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黑僰濮地;唐南诏国为凤蓝葺,为永昌节度辖地。宋大理国为蒲满孟佑地,属永昌府。元属谋粘路和景东府地。明宣德五年(1430)6月,于景东府猛缅、猛梳地置猛缅长官司,属景东府,后直属云南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属顺宁府云州。

清初袭明制,为猛缅长官司,属顺宁府。雍正八年(1730)7月,设迤西道,顺宁府属迤西道。乾隆十二年(1747)3月,改土归流,裁猛缅长官司置缅宁厅,属顺宁府。乾隆十八年(1753),勐勐土巡检改隶缅宁厅。乾隆二十九年(1764),勐勐土司改隶顺宁府。嘉庆十八年(1813),勐勐倮黑山改属缅宁厅。光绪二十九年(1903),拨勐勐土司六圈地归缅宁厅,改困角、勐库、公弄、帮协、四排山、大勐峨为六屯,设四排山巡检招那赛营盘。光绪三十六年(1904)8月,勐勐土官地坝内九圈改为上坝、中坝、下坝三屯,属缅宁厅四排山巡查。

民国2年(1913)4月,改缅宁厅为缅宁县,迤南道改为滇南道,缅宁县属之。民国三年(1914),滇南道改为普洱道,缅宁县属之。民国16年(1927)8月,缅宁县列为二等县。民国18年(1929),裁道直属省。同年9月13日,云南省政府第110次会议批准:析澜沧、缅宁两县上改心、四排山(含勐勐)置双江县。民国21年(1932)缅宁县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视察区。民国23年(1934)属第十四视察区。民国24年(1935)属第五视察区。民国27年(1938)属第十视察区。民国31年(1942)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顺宁县)。民国37年(1948),属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1949年3月17日,成立缅宁临时军政县务管理委员会;6月22日,缅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同时撤销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5月7日,缅宁解放;5月11日,缅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属大理专区。1952年11月25日,内务部(内民字第634号)批复:设立缅宁专区,原大理专区的缅宁县划入缅宁专区,为专区驻地。1954年6月30日政务院批准:缅宁专区更名为临沧专区,缅宁县更名为临沧县,临沧县属临沧专区,为专区驻地。因临澜沧江而得名。1958年12月29日,临沧县、双江县合并,成立临双县;1959年12月,撤销临双县,恢复临沧、双江两县建制。1970年,临沧专区改为临沧地区,临沧县隶属临沧地区,为地区驻地。

1996年,临沧县辖2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凤翔镇、博尚镇、蚂蚁堆乡、章驮乡、南美拉祜族乡、忙畔乡、邦东乡、马台乡、那招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圈内乡。县政府驻凤翔镇。

2003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36号)撤销临沧地区,设立地级临沧市:(1)撤销临沧地区和临沧县,设立地级临沧市。(2)临沧市设立临翔区,以原临沧县的行政区域为临翔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凤翔镇南塘街。2004年10月18日临沧县正式改为临翔区。

2005年,临翔区撤销那招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博尚镇,博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凤翔镇和忙畔乡,分别改设凤翔和忙畔街道办事处(省政府2005年8月16日批准)。

2006年末,临翔区辖2个街道、1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风翔街道、忙畔街道、博尚镇、南美拉祜族乡、蚂蚁堆乡、章驮乡、圈内乡、马台乡、邦东乡、平村彝族傣族乡。共有9个社区、93个行政村。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99万人,比上年增长0.03%,其中城镇人口22.30万人,城镇化率60.29%。全区户籍人口10.52万户33.85万人。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98万人,城镇化率59.08%。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4万人,乡村人口15.28万人;男性人口18.68万人,女性人口18万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临翔区常住人口37094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1172人,占总人口的21.88%。城镇人口211878人,占总人口的57.12%。人口分布:凤翔街道138995人,忙畔街道81112人,博尚镇32608人,南美拉祜族乡5122人,蚂蚁堆乡27439人,章驮乡17930人,圈内乡25656人,马台乡20721人,邦东乡13804人,平村彝族傣族乡7560人。(注:七普后,2015-2019年全区常住人口数据分别修订为:2015年末34.68万人,2016年末35.15万人,2017年末35.63万人,2018年末36.11万人,2019年末36.6万人。)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3.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54万人,乡村人口14.45万人。全区户籍人口33.0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596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23.0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临翔区常住人口323708人,其中:凤翔街道111810人,忙畔街道42775人,博尚镇36764人,南美乡4578人,蚂蚁堆乡29586人,章驮乡20282人,圈内乡31286人,马台乡24515人,邦东乡13411人,平村乡8701人。

2002年末,全县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临沧县常住人口285163人,其中:风翔镇88205人,博尚镇27643人,忙畔乡35507人,南美乡4386人,蚂蚁堆乡29849人,章驮乡19642人,那招乡7836人,圈内乡28093人,马台乡22834人,邦东乡12444人,平村乡8724人。

(以下为本站旧资料,待更新)

 

凤翔街道位于临翔区中部坝区,南汀河上游东西沿岸,东经99°49′-100°26′、北纬23°29′-24°16′(东经100°05′、北纬23°52′)。市政府、区政府驻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连忙畔街道,东接马台乡、博尚镇,西南与博尚镇接壤,西北与章驮乡毗连。面积181.62平方千米,总户数22630户、总人口81665人(2006年末),其中农业人口33929人。有汉、傣、彝、拉祜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984人,占总人口的15.9%。辖章嘎、忙角、南屏、菜园、圈掌、中平、塘平7个社区,大石房、老五、新村、昔本、南本、竹蓬、南信、文华、南信桥、中山10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168个居民小组。办事处驻旗山路258号,海拔1440米。214、323国道、临耿公路贯通全镇。

【沿革】1932年设太平、太和2镇,1940年并置凤翔镇。1950年与文邦乡并设第三区。1954年7月凤翔镇更名为城关镇。1958年建红旗公社,1959年更名城区公社,1961年分设城关镇、城区公社。1986年8月恢复凤翔镇名称。1987年11月,城区公社与凤翔镇合并为凤翔镇。1996年,面积185.3平方千米,人口7万人,辖城关、圈掌、南屏、忙角、塘平、章嘎、中平、菜园、文华、南信桥、中山、南信、昔本、竹蓬、新村、南本、老五村、大石房18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日,撤销凤翔镇,改设凤翔街道。

【邮编】677000【2008年代码】530902001凤翔街道:~001章嘎社区 ~002忙角社区 ~003南屏社区 ~004菜园社区 ~005圈掌社区 ~006中平社区 ~007塘平社区 ~201大石房村 ~202老五村村 ~203新村村 ~204昔本村 ~205南本村 ~206竹篷村 ~207南信村 ~208文华村 ~209南信桥村 ~210中山村【2006年代码】530902001凤翔街道:~001章嘎社区 ~002忙角社区 ~003南屏社区 ~004菜园社区 ~005圈掌社区 ~006中平社区 ~007塘平社区 ~201大石房村 ~202老五村村 ~203新村村 ~204昔本村 ~205南本村 ~206竹篷村 ~207南信村 ~208文华村 ~209南信桥村 ~210中山村

 

忙畔街道位于临翔区中部,城区北郊,东经100°06′、北纬23°55′,距市区5千米。东与邦东乡、马台乡毗邻,南接凤翔街道,西连章驮乡,北与蚂蚁堆乡接壤。面积263.4平方千米,总户数7726户、总人口32466人(2006年末),其中农业人口31630人。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辖忙畔、忙令2个社区,青华、文伟、丙简、岔河、明子5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215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小组。办事处驻喜鹊窝,海拔1450米。214国道穿境。

【沿革】1940年设文邦乡。1950年并入第三区,1957年设岔河、青文乡。1958年并置红旗(城区)公社。1961年设忙畔公社,同年并入第三区(即城区)。1966年析设大文公社,1970年更名为胜利公社,1981年更名为忙畔公社,1983年改忙畔区,1987年改忙畔乡。1996年,面积264.6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忙畔、忙令、青华、文伟、丙简、明子、岔河7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日,撤销忙畔乡,改设忙畔街道。

【邮编】677011【2008年代码】530902002忙畔街道:~001忙畔社区 ~002忙令社区 ~202青华村 ~203文伟村 ~204丙简村 ~205岔河村 ~206明子村【2006年代码】530902002忙畔街道:~001忙畔社区 ~201忙令村 ~202青华村 ~203文伟村 ~204丙简村 ~205岔河村 ~206明子村

 

博尚镇位于临翔区西南部。东与马台乡接壤,南与圈内乡毗邻,西与双江县勐库镇交界,北与章驮乡和凤翔街道相连。面积336.93(一说378)平方千米,总户数9309户、总人口36598人(2006年末),其中农业人口35573人。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585人,占总人口的13%。辖博尚、户有、完贤、完海、勐托、碗窑、幕布、勐准、弯子、永和、永泉、夹山、那戈、小那么、大那么、那招、邦别、邦公、坝蜜河19个行政村,91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博尚,距市区22千米。

地处南汀河源头,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全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高峰是户有村南高箐石排坡,海拔2835米,最低点是博尚河与勐托河,汇合进入凤翔细嘎村处,海拔1650米。214、323国道贯通镇境,镇区距临沧机场3千米。

【沿革】1931年设太恒镇,1950年设乡,1955年改博尚乡,1958年设上游公社,1959年更名博尚公社,1961年改区,1966年设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镇。1996年,面积230.9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博尚、户有、完贤、勐托、完海、碗窑、幕布、弯子、勐准、永和、永泉11个行政村。2005年11月1日,撤销那招乡,并入博尚镇。

【邮编】677008【2008年代码】530902102博尚镇:~201博尚村 ~202户有村 ~203完贤村 ~204完海村 ~205勐托村 ~206碗窑村 ~207幕布村 ~208勐准村 ~209弯子村 ~210永和村 ~211永泉村 ~212夹山村 ~213那戈村 ~214小那么村 ~215大那么村 ~216那招村 ~217邦别村 ~218帮公村 ~219坝密河村【2006年代码】530902102博尚镇:~201博尚村 ~202户有村 ~203完贤村 ~204完海村 ~205勐托村 ~206碗窑村 ~207幕布村 ~208勐准村 ~209弯子村 ~210永和村 ~211永泉村 ~212夹山村 ~213那戈村 ~214小那么村 ~215大那么村 ~216那招村 ~217邦别村 ~218帮公村 ~219坝密河村

【原那招乡】位于临翔区东南部,距市区51千米。有汉、彝、拉祜、傣等民族。博那公路过境。1931年设临沧乡,1950年设那戈乡、邦公乡,1952年增设那招乡,1957年并设那戈乡,1958年分设那招、那戈、邦公3个管理区,1961年设那招公社,1966年更名红卫公社,1969年并入博尚公社,1973年设那招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6年,面积100.4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那招、夹山、坝密河、邦别、邦公、大那么、那戈、小那么8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那招乡,并入博尚镇。

【勐准村】始建于1414年,最早进入定居的俸氏是在明朝初期。原分为大勐准和防混南两寨,后因临沧机场建设,防混南寨下迁并入大勐准寨。古迹有勐准佛寺,始建于明太祖洪武31年(1386年)。勐准傣族主要三大节日:傣人春节,关门节,点大灯节。

 

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翔区西部,介于东经99°45′-100°26′、北纬23°24′-24°06′之间。东与博尚镇相连,东北与章驮乡相连,西与耿马县接壤,南与双江县毗邻。面积120.85(含国有林)(一说118.32)平方千米。总户数1221户、总人口4532人(2007年末),其中农业户1100户、4361人。有拉祜、汉、彝、布朗、傣、佤、回7种民族,其中拉祜族人口3236人,约占总人口的71.4%。辖南美、多依、南华、坡脚4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小南美,距市区48千米。境内最低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2835米。

【沿革】1987年12月从章驮区析设南美拉祜族乡。1996年,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南美、多衣、南华、坡脚4个行政村。

【邮编】677009【2008年代码】530902202南美拉祜族乡:~201南美村 ~202多依村 ~203南华村 ~204坡脚村【2006年代码】530902202南美拉祜族乡:~201南美村 ~202多依村 ~203南华村 ~204坡脚村

【多依村】位于南美乡政府以北17千米处,分布在海拔1800—2300米之间。辖7个村民小组,267户、1110人(约2006年)。

【南美村】是南美乡唯一纯拉祜族村,位于乡政府以北3千米处,分布在海拔1800—2200米之间。面积30平方千米,辖10个村民小组,260户、972人(约2006年)。

【南华村】位于南美乡政府以南5千米处,分布在海拔1700—2300米之间,辖9个村民小组,367户、1475人(约2006年)。

【坡脚村】位于南美拉祜族乡南部,属山区,距乡政府10千米,北与南华村相连,东邻博尚镇完贤村委会,南与双江县勐库镇山水相连,西与耿马县大兴乡接壤。全村平均海拔1710米。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07年末有198户农户、共783人。

【南美拉祜族】属氐羌族群,发源于青海湖畔,自称“葫芦里蹦出来的人”,明末清初,因生存需要迁徙到南美,因地域封闭与外界隔绝,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格,时至今日依然保存着较为神秘而原始的服饰、饮食、宗教信仰、风俗、舞蹈、工艺品制作的民族文化传统。服饰是拉祜族最具代表的象征,拉祜同胞们喜以黑色或藏青色为基调,辅以深红深绿色条。拉祜族是一个节日众多的民族,一年四季有春节、土主节、搭桥节、清明节等节日。饮食比较有特色,主要以烤食为主,多喜辛辣,且男女老少都喜欢酒和吸烟。主要菜谱有鱼腥菜烤鱼、芦子叶拌蜂儿、熟地毛拌木耳、黄精煮排骨、甜笋煮乌骨鸡。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打歌”。

 

蚂蚁堆乡位于临翔区北部,北纬24°05′、东经100°04′。南与忙畔街道、章驮乡为邻,东、西、北三面与云县大寨、茶房、头道水、幸福等乡镇接壤。面积425.67平方千米,人口3.21万人(2006年)。有汉、拉祜、彝、傣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3%。辖蚂蚁堆、一水、马峰腰、邦海、曼毫、新民、小河边、曼启、杏勒、忙糯、邦谷、白河、遮奈、糯恩14个行政村,188个村民小组,168个自然村。乡政府驻蚂蚁堆,海拔1220米(一说1180米),距市区(公路)28千米。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山区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99.5%,最高海拔2471米,最低海拔1100米。南汀河从南向北穿境而过。地貌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山间盆地(遮奈坝子),二是深度切割的中山窄谷(南汀河河谷地带)。常年平均温度19℃,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214国道过境。

【沿革】古时是云县、临翔区往来的交通要道,设有驿站,俗名马驿堆。后因驿、蚁音近,演变为今。1940年设驿亭乡、德化乡,1950年设第一区,1955年更名为蚂蚁堆区,1958年设红星公社,1959年更名蚂蚁堆公社,1961年分设蚂蚁堆、遮奈公社,同年并设蚂蚁堆区,1966年分设红山、先锋、红光公社,1969年合并设红光公社,1973年更名蚂蚁堆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6年,面积346.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蚂蚁堆、一水、马峰腰、邦海、曼毫、新民、小河边、曼启、杏勒、忙糯、邦谷、白河、遮奈、糯恩14个行政村。

【邮编】677005【2008年代码】530902203蚂蚁堆乡:~201蚂蚁堆村 ~202一水村 ~203马峰腰村 ~204邦海村 ~205曼毫村 ~206新民村 ~207小河边村 ~208曼启村 ~209杏勒村 ~210忙糯村 ~211邦谷村 ~212白河村 ~213遮奈村 ~214糯恩村【2006年代码】530902203蚂蚁堆乡:~201蚂蚁堆村 ~202一水村 ~203马峰腰村 ~204邦海村 ~205曼毫村 ~206新民村 ~207小河边村 ~208曼启村 ~209杏勒村 ~210忙糯村 ~211邦谷村 ~212白河村 ~213遮奈村 ~214糯恩村

【一水村】东、西、北三面邻云县,南邻马峰村。面积51.60平方千米,海拔1600米。辖中山良子、中山、平掌、岩子头、杨家、大园子、博房、旧帕令、新帕令等9个自然村,共1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80户、乡村人口2414人,其中农业人口2405人。

【马峰腰村】西距乡政府所在地10千米。东邻邦海村,南邻曼毫村,西邻214国道线,北邻一水村。面积31.07平方千米,海拔1200米。辖弯担、新寨、张寨、石旮旯、余家、马峰一、二、任家一、二、牛厩坡、养马、洼子等12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44户、乡村人口1819人,其中农业人口1816人。居住有汉、拉祜、彝等民族。

【邦海村】南距乡政府所在地16千米。东邻云县,南邻曼毫村,西邻马峰村,北邻云县大寨。面积28.40平方千米,海拔1900米。辖上王家、下王家、上邦海、团山、扎古地、夹山、大村、下邦海一、二等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08户、乡村人口1275人,其中农业人口1273人,居住有汉、拉祜、布朗等民族。

【曼毫村】西南距乡政府所在地14千米。东邻云县大寨,南邻新民,西邻214国道,北邻邦海村。面积30.20平方千米,海拔1500米。辖曼毫一组、曼毫二组、曼毫三组、曼毫四组、曼毫五组、夹山组、良子组、平掌组、大田组、尖山组共10个村民小组,5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96户、乡村人口1989人,居住有汉、拉祜、彝等民族。

【新民村】西距乡政府所在地20千米。东邻小河边村,西邻蚂蚁堆村,南邻曼启村,北邻曼毫村。面积24.73平方千米,海拔1920米。辖新寨组、学校组、青树组、大村组、上寨组、罗家组、下南信组、上排组、中寨组、董家组、闵家组、山脚组等12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95户、乡村人口1911人,其中农业人口1902人。居住有汉、拉祜、彝等民族。

【河边村】西距乡政府所在地32千米。东邻云县大寨,南邻曼启村,西邻新民村,北邻云县大寨。面积23.47平方千米,海拔2100米。辖隔界、小新寨、小河边、小村、旧家、撒马坝等6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246户、乡村人口998人,其中农业人口978人。居住有汉、彝、回等民族。

【曼启村】西北距乡政府所在地22千米。东邻云县,南邻忙畔街道,西邻214国道,北邻新民村。面积48.60平方千米,海拔1935米。辖小曼启、大曼启、山背后、坝兔、背阴、糯博、周家何家上、何家下、凹子、岔河等11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604户、乡村人口2586人,其中农业人口2572人。以汉族为主。

【蚂蚁堆村】西距乡政府所在地0.30千米。东邻新民村,南邻曼启村,西邻214国道,北邻曼毫村。面积45.53平方千米,海拔1200米。辖大田组、在树村上组、大树村下组、中寨组、丫口寨组、帮抗组、丫口田上组、丫口田下组、忙杏组、街子上组、街子下组、明子组、龙洞组等13个村民小组。2007年,有农户620户、乡村人口2638人,其中农业人口2600人。居住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

【杏勒村】东南距乡政府所在地11千米。东邻蚂蚁堆村,南邻忙糯村,西北邻云县幸福。面积31平方千米,海拔1700米。辖杏勒一组、杏勒二组、杏勒三组、杏勒四组、杏勒五组、杏勒六组、杏勒七组、大箐组、大地组、上拱干组、中拱干组和下拱干组12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2007年,有农户776户、乡村人口3306人,其中农业人口3280人。居住有汉、布朗、傣等民族。 

【忙糯村】东距乡政府所在地7千米。东邻蚂蚁堆村,南邻邦谷村,西邻云县幸福镇控抗村,北邻杏勒村。面积26.70平方千米,海拔1620米。辖上坝老一、二、下坝老、上忙糯一、二、下忙糯、浪坝寨、上忙六、上腊丁一、二、下腊丁一、二、下忙六等13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2007年,有农户452户、乡村人口1912人,其中农业人口1908人。居住有汉、拉祜等民族。

【邦谷村】东距乡政府所在地10千米。东邻遮奈村,南邻白河村,西邻云县幸福镇,北邻忙糯村。面积28平方千米,海拔1440米。辖大邦谷一、大邦谷二、大邦谷三、大邦谷四、大邦谷五、大邦谷六、大邦谷七、小邦谷上、小邦谷下、石门坎、浪坝寨、坝老上、坝老中、坝老下、那令、大帮害、高家一、高家二、刺通林、刘家、下邦谷一、下邦谷二共22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2007年,有农户677户、乡村人口2965人,其中农业人口2944人。居住有汉、拉祜等民族。

【白河村】东北距乡政府所在地15.50千米。东邻遮奈村,南邻章驮乡帮怕村,西邻邦谷村,北邻邦谷村。面积27.85平方千米,海拔1780米。辖上新寨、中新寨、下新寨、箐门口一、箐门口二、、芭蕉林、棉花林、毛稗田一、毛稗田二、王家、李家、鲁家、平掌一、平掌二、平掌三、新河、上白河、下白河、水箐、帮富一、帮富二共21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村。2007年,有农户771户、乡村人口3201人,其中农业人口3189人,劳动力1671人。居住有汉、拉祜等民族。

【遮奈村】东北距乡政府所在地12千米。东邻糯恩村,南邻白河村,西邻邦谷村,北邻蚂蚁堆村。面积17.27平方千米,海拔1430米。辖那腊田组、大寨一~四组、丫口寨一~二组、回营一~二组、那朽一~二组、街子一~八组1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2007年,有农户754户、乡村人口3167人,其中农业人口3113人。居住有汉、拉祜、傣等民族。

【糯恩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4千米。东邻曼启村,南邻忙畔,西邻遮奈村,北邻蚂蚁堆村。面积21平方千米,海拔1300米。辖糯恩组、忙旭组、三家村上组、三家村下组、邵家组、瓶罐窑组、上大田组、下大田组、大柏树上组和大柏树下组10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2007年,有农户415户、乡村人口1849人,其中农业人口1818人。居住有汉、傣等民族。

 

章驮[duò]乡位于临翔区西北部,地处东经99°52′38″-100°04′08″、北纬23°51′12″-24°01′53″,与蚂蚁堆乡、忙畔乡、凤翔街道、南美乡以及云县幸福镇、耿马县勐永镇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5.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6.4千米,面积217.4(一说214.57)平方千米,人口4895户、21228人(2009年末)。有汉、彝、拉祜、傣等民族。辖章驮、邦福、户远、龙平、塘房、勐旺、采花坝、邦卖、新寨9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章驮,距临沧城区26千米。海拔1169米—2702米。省道临耿公路过境。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是临翔区煤炭主要生产基地,锗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

【沿革】1940年设永安乡,1950年设第二区,1955年更名勐旺区,1957年分设章驮、南美、勐旺、邦卖4乡。1958年设立新星公社,1959年更名章驮公社,1961年改章驮区,1966年改庆丰、曙光公社,1969年合并为庆丰公社,1973年更名章驮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6年,面积217.6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章驮、户远、邦福、塘房、龙平、邦卖、采花坝、勐旺、新寨9个行政村。2008年末,共有21104人,其中农村居民人口20421人;主要少数民族有傣族1245人、彝族3338人、拉祜族1267人。

【邮编】677004【2008年代码】530902204章驮乡:~201章驮村 ~202邦福村 ~203户远村 ~204龙平村 ~205塘房村 ~206勐旺村 ~207采花坝村 ~208邦卖村 ~209新寨村【2006年代码】530902204章驮乡:~201章驮村 ~202邦福村 ~203户远村 ~204龙平村 ~205塘房村 ~206勐旺村 ~207采花坝村 ~208邦卖村 ~209新寨村

 

圈内乡位于临翔区南部,东经99°59′00″-100°11′07″、北纬23°30′19″-23°42′04″。东与平村乡和普洱市景谷县隔江相望,西南与双江县接壤,北与博尚镇毗邻。南北最大纵距2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9.20千米,面积308(一说327.99)平方千米。人口30016人(2006年),其中农业人口29076人。有汉、傣、拉祜、彝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0.7%。辖圈内、坝胡、斗阁、细博、昆赛、宁安、文宁、文远、南赛河、昔木、炭窑11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145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圈内村,海拔1700米,距市区41千米。

地处山区半山半坝区,地势北高南低。最高峰是雾龙山,海拔2438米;最低点为玉带河与澜沧江汇江处(虎跳石),海拔720米。河流主要有玉带河、宁安河、昔木河和南赛河。323、214国道贯通乡境,距临沧机场21千米。

【沿革】1940年设寿山乡,1950年析设圈内、丰阁、昔木、宁安、昆赛5个小乡,1957年并设圈内乡、宁安乡,1958年设火箭公社,1959年更名圈内公社,1961年设圈内、宁安公社,1961年并设圈内区,1966年分设金桥、跃进公社,1969年并设金桥公社,1973年复置圈内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6年,面积304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辖圈内、坝胡、细博、斗阁、昆赛、宁安、文宁、文远、南赛河、昔木、炭窑11个行政村。

【邮编】677002【2008年代码】530902206圈内乡:~201圈内村 ~202坝胡村 ~203斗阁村 ~204细博村 ~205昆赛村 ~206宁安村 ~207文宁村 ~208文远村 ~209南赛河村 ~210昔木村 ~211炭窑村【2006年代码】530902206圈内乡:~201圈内村 ~202坝胡村 ~203斗阁村 ~204细博村 ~205昆赛村 ~206宁安村 ~207文宁村 ~208文远村 ~209南赛河村 ~210昔木村 ~211炭窑村

【圈内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东邻细博村,南邻斗阁村,西邻炭窑村,北邻坝胡村。面积20.07平方千米,海拔1705米。辖19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972人,其中农业人口2972人。

【坝胡村】距乡政府所在地3千米。东邻圈内村,南邻圈内村,西邻双江县,北邻博尚镇永和村。面积36.06平方千米,海拔1750米。辖南代、旧家、东弄河、赵家、文林、下王家、平掌、张家、唐家、汪山、上王家、坡脚、文和、肖家、李家1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4388人,其中农业人口4368人。

【斗阁村】地处国道214边,距乡政府所在地3.50千米。东邻景谷县,南邻昆赛村,西邻昔木村,北邻圈内村。面积42.66平方千米,海拔1700米。辖2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3539人,其中农业人口3499人。

【宁安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2千米。东邻昆赛村,南邻南赛河村,西邻文宁村,北邻昔木村。面积10.79平方千米,海拔1702米。辖2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3687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人。

【文宁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千米。东邻宁安村,南邻南赛河村,西邻文远村,北邻炭窑村。面积26.52平方千米,海拔1767米。辖13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081人。

【文远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7千米。东邻文宁村,南邻双江县,西邻双江县,北邻炭窑村。面积29.88平方千米,海拔2000米。辖吴家、文远、尖山、戎家、丫口、尖石头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1413人,其中农业人口1397人。

【炭窑村】距乡政府所在地6千米。面积26.79平方千米,海拔1856米。辖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192人,其中农业人口2168人。

【细博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千米。东邻平村乡,南邻那招村,西邻斗阁村,北邻圈内村。面积25.95平方千米,海拔1600米。辖17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028人,其中农业人口2019人。

【昆赛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3千米。东邻细博村,南邻双江县,西邻宁安村,北邻斗阁村。面积22.52平方千米,海拔1450米。辖25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726人,其中农业人口2712人。

【昔木村】距乡政府所在地9千米。东邻斗阁村,南邻宁安村,西邻炭窑村,北邻斗阁村。面积15.16平方千米,海拔1900米。辖1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2313人。

【南赛河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千米。东邻双江县,南邻双江县,西邻文远村,北邻宁安村。面积21.35平方千米,海拔1750米。辖南赛河、荒坝、田坝、杨柳树箐、大水箐、唐家、上帮海、下帮海、南觅、南茂河等10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乡村人口1905人,其中农业人口1893人。

 

马台乡位于临翔区东部,澜沧江畔,东经100°16′、北纬23°47′。东与平村乡隔江相望,南与博尚镇那招相连,西与凤翔、忙畔2个街道接壤,北与邦东乡毗邻。面积296(一说289.12)平方千米,人口6040户、23921人(2008年末),其中农业户5797户、23546人。辖马台、清河、琅琊、唐家寨、全河、那杏、平河、南糯、平掌9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223个自然村。乡政府驻马台,海拔1320米,距市区44千米。有汉、拉祜、彝、傣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0.9%。。境内最低海拔750米,最高海拔3429米。临邦公路过境。

【沿革】1940年设马台乡,1950年设第五区,1955年更名马台区,1957年设乡,1958年设东风公社,1959年更名马台公社,1961年设区,1966年设东方红公社,1973年复置马台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6年,面积294.6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马台、平河、那杏、全河、南糯、平掌、清河、唐家寨、琅琊9个行政村。

【邮编】677006【2008年代码】530902207马台乡:~201马台村 ~202清河村 ~203琅琊村 ~204唐家寨村 ~205全河村 ~206那杏村 ~207平河村 ~208南糯村 ~209平掌村【2006年代码】530902207马台乡:~201马台村 ~202清河村 ~203琅琊村 ~204唐家寨村 ~205全河村 ~206那杏村 ~207平河村 ~208南糯村 ~209平掌村

 

邦东乡位于临翔区东北部,东经100°21′、北纬23°56′。东与普洱市的景东、镇沅、景谷隔江相望,西南与忙畔街道、马台乡毗邻,北与云县大朝山西镇接壤。面积223.86(一说217.34)平方千米。总户数3710户、总人口13746人(2008年末),其中农业人口13334人。辖邦包、璋珍、团山、和平、卫平、邦东、曼岗7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67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坡头,海拔1630米,距临沧城区公路里程64千米。

有汉、傣、彝、拉祜、白、佤、布朗等民族。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50米,主要有璋珍河、大忙朗河、那亢河三条河流,境内澜沧江干流26千米。立体气候十分显著,常年平均温度17℃,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临邦公路,大石公路过境。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滇西南绿珠”之美誉。有远古时代的新石器,近代的古镇、古驿道、渡口、造纸古作坊等遗址。特产忙麓茶。

【沿革】1940年设邦东乡,1950年分设邦东、璋珍、邦包三乡,1957年并设邹东乡、璋珍乡,1958年析设邦东等4个管理区,1961年并设邦东公社,1966年更名和平公社,1973年复置邦东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乡。1996年,面积218.6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邦东、曼岗、卫平、邦包、和平、璋珍、团山7个行政村。

【邮编】677007【2008年代码】530902208邦东乡:~201邦包村 ~202璋珍村 ~203团山村 ~204和平村 ~205卫平村 ~206邦东村 ~207曼岗村【2006年代码】530902208邦东乡:~201邦包村 ~202璋珍村 ~203团山村 ~204和平村 ~205卫平村 ~206邦东村 ~207曼岗村

 

平村彝族傣族乡位于临翔区东南部,东经100°39′、北纬23°39′。西与圈内乡、博尚镇、马台乡、邦东乡隔江望,东南、东北分别与景谷县毗邻,北与镇沅县接壤。面积296.88平方千米,人口2025户、8516人(2007年末),其中农业户1911户、8122人。辖平村、忙丫、永平、换良、那玉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63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垭口田街,距区政府102.58千米。有汉、彝、傣、拉祜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7%。

地处澜沧江以东,最低海拔750米(那招渡口),最高海拔2122米(那玉大尖山),绝大部分区域海拔900—1500米之间,乡所在地海拔为1100~1500米。属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海拔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年积温7015℃,年日照2300多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33.8毫米。九平公路过境。

【沿革】1940年设平村乡,1950年设平村乡、那玉乡,1958年设团结公社,1959年更名平村公社,1961年改区,1966年设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设平村彝族傣族乡。1996年,面积305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平村、永平、换良、那玉、忙丫5个行政村。

【邮编】677003【2008年代码】530902209平村彝族傣族乡:~201平村村 ~203永平村 ~204换良村 ~205那玉村【2006年代码】530902209平村彝族傣族乡:~201平村村 ~202忙丫村 ~203永平村 ~204换良村 ~205那玉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