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826 [区号]0879 [拼音]Jiāngchéng Hānízú Y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65900 [英文]Jiangcheng Hani and Y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市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36′之间。东与绿春县为邻,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界,西与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与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连,北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3429.05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0.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4%。全县户籍人口11.80万人。有哈尼族、汉族、彝族、瑶族等民族。
政区划分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5个镇、2个乡:勐烈镇、整董镇、康平镇、宝藏镇、曲水镇、国庆乡、嘉禾乡。县政府驻勐烈镇。
名胜古迹
地名由来 1929年由元江、墨江、宁河等县析置,故名江城县。
历史沿革 秦朝属西南夷地。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唐南诏国,属银生节度地羌浪川;宋大理国属威楚府;元为钮兀寨属元江路;明宣德八年(1433)析置钮兀御夷长官司,直属云南布政司。
清称勐烈,顺治十八年(1661)属元江府;雍正八年(1730)7月,元江府属迤东道;雍正十年(1732)元江府设他郎抚彝厅,勐烈属他郎厅;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元江府改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元江府降为直隶州,他郎厅改隶普洱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驻勐烈的普定左营管带改为勐烈弹压委员,文武兼辖(一说为光绪21年5月,他郎猛烈行政区添设行政委员)。
民国2年(1913)4月,勐烈弹压委员改为勐烈行政委员,属滇南道;民国3年(1914)6月,滇南道改为普洱道。民国18年(1929)9月13日,云南省政府第110次省务会议批准:以(墨江县属)猛烈行政区设置江城县,县治设于猛烈;12月正式改置。同年11月,废普洱道,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江城县属之。民国21年(1932),墨江、江城两县官绅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划界争执,划李仙江以南地区归江城县。
民国21年(1932)4月,江城县属第12政务视察区;民国23年(1934)4月,江城县属第15政务视察区;民国24年(1935)8月,江城县属第6政务视察区;民国27年(1938)9月,江城县属第8政务视察区;民国28年(1939)第二殖办督办公署裁撤;民国30年(1941)6月15日,江城县属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7月,江城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5年(1946)10月,江城县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
1949年3月,江城县解放;4月1日,江城县临时联合政府成立,取代临时军政委员会;11月1日,江城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4月,江城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属宁洱专区。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江城县属之。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江城县属之。1954年5月18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江城县,设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县级),属思茅专区。
1954年9月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地级),将江城县的整董乡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更名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江城县属思茅地区。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江城县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江城县属地级普洱市。
1996年,全县辖2个镇、6个乡:勐烈镇、整董镇、康平乡、宝藏乡、嘉禾乡、国庆乡、红疆乡、曲水乡。县政府驻勐烈镇。
2000年末,全县辖2个镇、6个乡:勐烈镇、整董镇、红疆乡、嘉禾乡、宝藏乡、国庆乡、曲水乡、康平乡。
2006年,撤销红疆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烈镇,镇政府驻原红疆乡政府驻地(省政府2006年1月20日批准)。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5个乡:勐烈镇、整董镇、国庆乡、嘉禾乡、宝藏乡、康平乡、曲水乡,江城农场。共有2个居委会、48个行政村。
2012年末,云南省政府(云政复〔2012〕82号)批复同意江城县撤销康平乡、宝藏乡、曲水乡,设立康平镇、宝藏镇、曲水镇。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2个乡:勐烈镇、整董镇、宝藏镇、康平镇、曲水镇、国庆乡、嘉禾乡。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0.3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42万人,女性人口4.91万人;城镇人口4.69万人,乡村人口5.6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4%,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县户籍人口11.80万人,其中:男性6.07万人,占总人口的51.5%;女性5.72万人,占总人口的48.5%。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0.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6万人,女性人口4.9万人;城镇人口4.63万人,乡村人口5.87万人,全县城镇化率44.1%。全县户籍人口11.8242万人,其中:男性6.0872万人,占总人口的51.5%;女性5.7370万人,占总人口的48.5%。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0.80万人,比上年减少0.3万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79万人,占总人口53.6%;女性人口为5.01万人,占总人口的46.4%。城镇化率42.78%。全县户籍人口36058户118302人,其中:男性60926人,占总人口的51.5%;女性57376人,占总人口的48.5%。全县有汉族25811人,占总人口的21.8%,少数民族人口92491人,占总人口的78.2%,其中哈尼族57431人,占总人口的48.5%;彝族16043人,占总人口的13.6%;傣族8392人,占总人口的7.1%;瑶族5482人,占总人口的4.6%。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1103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4027人,占总人口的75.68%;城镇人口45181人,占总人口的40.69%。人口分布:勐烈镇38220人,整董镇10142人,曲水镇13366人,宝藏镇7243人,康平镇21873人,国庆乡9675人,嘉禾乡10514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7945人,比上年增加18人,增长0.01%。其中:城镇人口26368人,乡村人口91577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60828人,占总人口的51.6%;女性人口57117人,占总人口的48.4%。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21545人,其中:勐烈镇32306人,整董镇12185人,曲水乡16811人,国庆乡13898人,嘉禾乡14727人,宝藏乡9102人,康平乡22516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00243人,其中:勐烈镇11835人,整董镇8987人,红疆乡13908人,国庆乡12170人,嘉禾乡13596人,宝藏乡9183人,康平乡17346人,曲水乡13218人。全县非农业人口15969人,农业人口84274人。县内哈尼族、彝族、汉族、傣族、瑶族、拉祜族为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万人,占总人口的79.8%。其中,哈尼族52339人,占总人口的52.2%;彝族14421人,占总人口的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