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824 [区号]0879 [拼音]Jǐnggǔ Dǎizú Y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66400 [英文]Jinggu Dai and Y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是普洱市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地理坐标为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四周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市思茅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市临翔区相邻。全县总面积7518.64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77万人,城镇化率33.25%。有傣、彝、拉祜、哈尼等少数民族。
政区划分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6个镇、4个乡:威远镇、永平镇、正兴镇、民乐镇、景谷镇、凤山镇、半坡乡、勐班乡、碧安乡、益智乡。县政府驻威远镇。
名胜古迹 景谷威远江风景名胜区(省级),景谷傣族佛寺建筑群[勐卧佛寺双塔、迁糯佛寺、芒岛佛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景谷古称“威远”和“勐卧”(“威远”系“卧允”的译音),傣语里“勐”为地方,“允”为城市,“卧”为井,傣语意为产盐的平坝或盐井城。
历史沿革
秦以前属西南夷地;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唐南诏时,永泰元年(765)设威远城,属银生节度(今景东)。宋大理国为威楚府威远赕。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立威远州,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威远州改为威远蛮栅府,属元江路;至顺二年(1331)改属景东军民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制威远土知州,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升为威远府,直隶云南省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置威远御夷直隶州,仍属布政司。清初袭明制,为威远土直隶州;雍正三年(1725)4月,威远直隶土州改为威远直隶厅。雍正十三年(1735)10月,降威远直隶厅为散厅,属迤东道镇沅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镇沅府改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威远厅改属迤南道普洱府。
民国2年(1913)4月,改威远厅为威远县,迤南道更名为滇南道,威远县属滇南道。民国三年(1914)1月,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改为景谷县,因县西有景谷江而得名。同年6月,滇南道改为普洱道,景谷县属普洱道。民国18年(1929)11月,废普洱道,景谷县直属于省。民国21年(1932)4月,景谷县属第12政务视察区;民国23年(1934)4月,属第16政务视察区;民国24年(1935)8月,属第6政务视察区;民国27年(1938)9月,属第10政务视察区;民国30年(1941)6月15日,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1年(1942)7月,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5年(1946)10月,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缅宁县)。
1949年6月景谷县和平解放,同年6月6日成立景谷县人民政府,属宁洱专区。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景谷县属普洱专区。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景谷县属思茅专区。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镇沅县,将原镇沅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景谷、景东、墨江、新平4县(1958年12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镇沅县,以合并于景谷、景东2个县的原镇沅县其行政区域为镇沅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3月1日复置)。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景谷县属思茅地区。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85)国函字88号)批复同意撤销景谷县,设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原景谷县的行政区域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2月25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2003年,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属地级普洱市。
1996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2个镇、10个乡:威远镇、永平镇、钟山乡、边江乡、半坡乡、勐班乡、碧安乡、益智乡、正兴乡、凤山乡、景谷乡、民乐乡。县政府驻威远镇。
2000年4月29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正兴乡撤乡设镇。2001年12月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民乐乡撤乡设镇。至此,全县辖4个镇、8个乡:威远镇、永平镇、正兴镇、民乐镇、凤山乡、景谷乡、钟山乡、边江乡、碧安乡、半坡乡、益智乡、勐班乡。
2003年末,全县辖钟山、凤山、景谷、边江、半坡、勐班、碧安、益智8个乡和威远、永平、正兴、民乐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钟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威远镇,镇政府驻原钟山乡政府驻地;撤销边江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永平镇,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6个乡:威远镇、永平镇、正兴镇、民乐镇、凤山乡、景谷乡、半坡乡、勐班乡、碧安乡、益智乡。共有3个居委会、13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威远镇。
2012年12月28日,省政府(云政复〔2012〕86号)批复同意撤销景谷乡、凤山乡,设立景谷镇、凤山镇。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4个乡:威远镇、永平镇、正兴镇、民乐镇、凤山镇、景谷镇、益智乡、碧安乡、半坡乡、勐班乡。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6.77万人,其中:男性14.08万人,女性12.69万人。城镇化率33.25%。其中:0-15岁5.45万人,16-59岁16.49万人,60岁以上4.83万人,65岁以上3.67万人。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20万人,其中:男性14.30万人,女性12.90万人。城镇化率32.28%。其中:0-15岁5.56万人,16-59岁16.90万人,60岁以上4.74万人,65岁以上3.64万人。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4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4.34万人,女性人口13.1万人。城镇化率31.89%。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0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6.83万人,女性人口152308人;少数民族人口16.14万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77417人。其中:威远镇95795人,永平镇63162人,正兴镇14672人,民乐镇22697人,凤山镇15289人,景谷镇13692人,半坡乡7557人,勐班乡18105人,碧安乡16429人,益智乡10019人。
2015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1.1万人,常住人口29.7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91672人,其中:威远镇91536人,永平镇63042人,正兴镇17542人,民乐镇22964人,碧安乡20384人,凤山乡17761人,景谷乡15331人,益智乡12538人,半坡乡11939人,勐班乡18635人。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60023户。每平方千米人口密度38.64人。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88794人,其中:威远镇32547人,永平镇49493人,正兴镇19933人,钟山乡43676人,凤山乡20658人,景谷乡15913人,民乐乡23037人,边江乡13218人,半坡乡13188人,勐班乡21917人,碧安乡21968人,益智乡1324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