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823 [区号]0879 [拼音]Jǐngdōng Y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76200 [英文]Jingdong Y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景东彝族自治县是普洱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西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东与南华县、楚雄市、双柏县接壤;南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相依;西同云县隔澜沧江相望;北和南涧彝族自治县、弥渡县相连。全县总面积4455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全县户籍人口35.86万人,常住人口29.32万人(2023年末)。有汉、彝、哈尼、瑶、傣、回等民族。
政区划分 景东彝族自治县辖10个镇、3个乡:锦屏镇、文井镇、漫湾镇、大朝山东镇、花山镇、大街镇、安定镇、太忠镇、文龙镇、景福镇、龙街乡、林街乡、曼等乡。县政府驻锦屏镇。
名胜古迹 景东漫湾—哀牢山风景名胜区(省级),景东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景东,是傣语音译,意为“坝子里的城”。一说为县西有景董山,以在景董山之东而得名。历史上曾有柘南、勐谷、景董、银生、开南之称。
历史沿革 秦以前属西南夷地;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唐南诏国属银生节度银生府,治所在开南城(今景东县);宋大理国为威楚府当箸赕(又称景董)。
元中统三年(1262),属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置开南州,隶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置景东军民府,辖开南(今景东县)、威远(今景谷县)、远干(今镇沅县)3州,隶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开南州并入景东府,并降景东府为州,改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升为景东府,属云南布政司。清初沿明制,为景东府;雍正八年(1730)7月,景东府属迤西道;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设景东直隶厅,仍属迤西道。
民国2年(1913)4月,裁府改县,名景东县,属腾越道。民国4年(1915),景东县改属普洱道。民国18年(1929)11月,废普洱道,景东县直属省;民国21年(1932)4月,景东县属第12政务视察区;民国23年(1934)4月,属第14政务视察区;民国24年(1935)8月,属第5政务视察区;民国27年(1938)9月,属第10政务视察区;民国30年(1941)6月15日,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1年(1942)7月,属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1946)10月,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新平县)。
1949年11月23日,景东县解放。1950年2月,景东县属宁洱专区;3月1日,景东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6月,景东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景东县属普洱专区。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景东县属思茅专区。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镇沅县,将原镇沅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景谷、景东、墨江、新平4县(1958年12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镇沅县,以合并于景谷、景东2个县的原镇沅县其行政区域为镇沅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3月1日复置)。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景东县属思茅地区。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85)国函字88号)批复:撤销景东县,设立景东彝族自治县。以原景东县的行政区域为景东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2003年,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属地级普洱市。
1996年,景东彝族自治县辖4个镇、11个乡:锦屏镇、漫湾镇、文井镇、大朝山镇、安定乡、文龙乡、龙街乡、林街乡、太忠乡、曼等乡、景福乡、大街乡、花山乡、永秀乡、者后乡。县政府驻锦屏镇。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永秀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朝山东镇,镇政府驻原永秀乡政府驻地;撤销者后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文井镇,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9个乡:锦屏镇、文井镇、漫湾镇、大朝山东镇、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文龙乡、安定乡、林街乡、景福乡、曼等乡。共有3个居委会、16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锦屏镇。
2012年12月28日,省政府(云政复〔2012〕86号)批复同意撤销花山乡、大街乡、安定乡、太忠乡、文龙乡、景福乡,设立花山镇、大街镇、安定镇、太忠镇、文龙镇、景福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3个乡:锦屏镇、文井镇、漫湾镇、大朝山东镇、花山镇、大街镇、太忠镇、文龙镇、安定镇、景福镇、曼等乡、龙街乡、林街乡。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9.32万人,比上年减少0.4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5.28万人,占总人口52.1%;女性人口为14.04万人,占总人口的 47.9%。城镇化率31.48%。全县户籍人口116749户358591人,其中:男性186113人,女性172478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9%、48.1%。按年龄结构划分:18岁以下62818人,占总人口的17.5%;18-34岁73082人,占总人口的20.4%;35-59岁153173人,占总人口的42.7%;60岁以上69518人,占总人口的19.4%。按城乡区域划分:城镇人口为76305人,乡村人口282286人。全县有汉族172009人,占总人口的48.0%;少数民族人口186582人,占总人口的52.0%,其中彝族156514人,占总人口的43.6%。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9.8万人,比上年减少0.1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6.1万人,占总人口54.0%;女性人口为13.7万人,占总人口的 46.0%。全县户籍人口117146户360195人,其中:男性186974人,占总人口的51.9%;女性173221人,占总人口的48.1%。按年龄结构划分:18岁以下65550人,占总人口的18.2%;18-34岁73840人,占总人口的20.5%;35-59岁155165人,占总人口的43.1%;60岁以上65640人,占总人口的18.2%。按城乡区域划分:城镇人口为76389人,乡村人口283806人。全县有汉族173254人,占总人口的48.1%;少数民族人口186941人,占总人口的51.9%,其中彝族156891人,占总人口的43.6%。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7658户361625人,其中:男性187746人,占总人口的51.9%;女性173879人,占总人口的48.1%。按年龄结构划分:18岁以下68291人,占总人口的18.9%;18-34岁75653人,占总人口的20.9%;35-59岁155470人,占总人口的43.0%;60岁以上62211人,占总人口的17.2%。按城乡区域划分:城镇人口为76329人,乡村人口285296人。汉族人口174493人,占总人口的48.3%,少数民族人口187132人,占总人口的51.7%,其中彝族157164人,占总人口的43.5%。 全县常住人口29.91万人,比上年减少0.4万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5万人,占总人口54%;女性人口为13.76万人,占总人口的46%。城镇化率30.31%。
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18298户362984人,其中:男性188530人,占总人口的51.9%;女性174454人,占总人口的48.1%。按年龄结构划分:18岁以下70675人,占总人口的19.5%;18-34岁77846人,占总人口的21.4%;35-59岁153068人,占总人口的42.2%;60岁以上61395人,占总人口的16.9%。按城乡区域划分:城镇人口为76366人,乡村人口286618人。全县有汉族175633人,占总人口的48.4%;少数民族人口187351人,占总人口的51.6%;其中彝族157478人,占总人口的43.4%。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景东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0310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06万人,占总人口的49.70%。人口分布:锦屏镇77655人,文井镇53258人,漫湾镇15184人,大朝山东镇20466人,花山镇21759人,大街镇17429人,太忠镇17498人,文龙镇14658人,安定镇14477人,景福镇14202人,曼等乡10508人,龙街乡15784人,林街乡1023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景东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59527人,其中:锦屏镇64321人,文井镇66141人,漫湾镇19842人,大朝山东镇27806人,曼等乡15974人,花山乡28042人,大街乡22562人,太忠乡22925人,龙街乡20103人,文龙乡18150人,安定乡19011人,林街乡13583人,景福乡21067人。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非农业人口2.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46.3%,其中彝族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39.5%。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景东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52089人,其中:锦屏镇54542人,文井镇45904人,漫湾镇20848人,大朝山东镇9688人,者后乡14530人,花山乡27450人,大街乡22160人,太忠乡23031人,龙街乡22730人,文龙乡18026人,安定乡21341人,林街乡14138人,景福乡21952人,曼等乡16645人,永秀乡190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