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721 [区号]0888 [拼音]Yùlóng Nàxī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74100 [英文]Yulong Nax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丽江市辖县,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东经99°22′49″~100°32′17″、北纬26°35′03″~27°45′46″之间。东与古城区、宁蒗彝族自治县相邻,南与鹤庆县、剑川县相连,西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接壤,北隔金沙江与香格里拉市、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毗邻。南北长151千米,东西宽112千米,全县总面积6199.59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县城黄山镇海拔2400米,距省会昆明502千米。
自然地理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衔接地段,兼具横断山峡谷和滇西高原两单元的地貌特征,北高南低,群峰林立,沟壑纵横。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53%,高原山区多山少田的格局显著。最高点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鸣音镇洪门村江边四组,海拔1370米,相对高差4226米。县城海拔2392米,距省会昆明502千米。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28%。居住着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苗、藏、回等民族,具有“纳西族聚居、多民族杂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人口19.63万人,占总人口的85.65%。其中,纳西族人口12.66万人,占总人口的55.23%。
政区划分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6个镇、9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黄山街道、石鼓镇、巨甸镇、鸣音镇、奉科镇、白沙镇、拉市镇、太安乡、石头白族乡、黎明傈僳族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九河白族乡、龙蟠乡。县政府驻黄山街道文笔路1号。
名胜古迹 #丽江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世界遗产),#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老君山片区(老君山景区)](世界遗产),#丽江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8;5A级旅游景区),#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老君山片区](国家级,1988),玉龙黎明—老君山、丽江玉龙雪山冰川2个国家地质公园,大宝积宫与琉璃殿、宝山石头城、#金沙江岩画、#茶马古道[七十二道拐茶马古道、上元茶课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县域在战国时期属秦国边地,楚庄蹻建滇国时属滇国之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至东汉时期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蜀汉建兴三年划归云南郡。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云南郡西姑复县。唐代,吐蕃和南诏先后在铁桥城(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宋大理国前期属剑川节度,后属成纪镇善巨郡,时县境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石鼓等)等几个行政区。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国,在境内设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改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从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设丽江路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丽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归附明朝,明朝置丽江府。清顺治十七年(1660),仍设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归流”,解除木氏土司统治权。乾隆三十五年(1770)设丽江县。
民国2年(1913)废丽江府,丽江县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云南省。民国30年(1941),隶属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丽江县城;民国36年(1947)隶属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先设于维西,民国37年迁丽江,与设于鹤庆的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合并。
1949年7月1日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丽江政务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属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丽江县。1950年属丽江专区丽江县。1961年4月10日,设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专区(1971年改为丽江地区)。
2002年5月17日,省政府批准黄山乡撤乡设镇。
2002年12月26日,国务院(国函〔2002〕122号)批准同意设立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辖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黄山镇、石鼓镇、巨甸镇、白沙乡、拉市乡、太安乡、龙蟠乡、金庄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奉科乡、鸣音乡、石头白族乡、仁和傈僳族、黎明傈僳族乡、九河白族乡。县人民政府驻黄山镇。
2003年4月1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正式撤销,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辖黄山、石鼓、巨甸3个建制镇,石头白族乡、黎明傈僳族乡、九河白族乡等3个民族乡,白沙、拉市、太安、龙蟠、鲁甸、塔城、大具、宝山、奉科、鸣音10个乡,100个行政村,913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黄山镇五台行政村中心村。
2005年8月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仁和傈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鼓镇,石鼓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金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黎明傈僳族乡,乡政府驻原金庄乡政府驻地。
2006年末,全县辖3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黄山镇、石鼓镇、巨甸镇、白沙乡、拉市乡、太安乡、龙蟠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奉科乡、鸣音乡、石头白族乡、黎明傈僳族乡、九河白族乡。共有100个行政村。
2012年,撤销鸣音乡、奉科乡、白沙乡、拉市乡,设立鸣音镇、奉科镇、白沙镇、拉市镇。至此,全县辖7个镇、9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黄山镇、石鼓镇、巨甸镇、白沙镇、拉市镇、奉科镇、鸣音镇、太安乡、龙蟠乡、黎明傈僳族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石头白族乡、九河白族乡。
2021年,撤销黄山镇,设立黄山街道(云政复〔2021〕45号)。2022年6月16日,黄山街道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全县辖1个街道、6个镇、9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黄山街道、石鼓镇、巨甸镇、鸣音镇、奉科镇、白沙镇、拉市镇、太安乡、石头白族乡、黎明傈僳族乡、鲁甸乡、塔城乡、大具乡、宝山乡、九河白族乡、龙蟠乡。县政府驻黄山街道。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2.4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3.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28%。少数民族人口19.63万人,占总人口的85.65%。其中,纳西族人口12.66万人,占总人口的55.23%。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28326人,全年增加人口635人。其中,乡村人口190041人,城镇人口38285人;男性人口115588人,女性人口112738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95330人,其中,纳西族126122人,傈傈族26816人,白族21839人。
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27691人,全年增加人口1005人。其中,乡村人口190181人,城镇人口37510人;男性人口115349人,女性人口112342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95746人,其中,纳西族126368人,傈傈族26725人,白族21881人。
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26686人,全年增加人口1411人。其中,乡村人口189959人,城镇人口36727人;男性人口114918人,女性人口111768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94614人,其中,纳西族125663人,傈傈族26850人,白族21753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24039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6411人,女性人口为107628人;汉族人口为49888人,少数民族人口为174151人,其中,纳西族人口为110118人,傈僳族人口为23866人,白族18691人。各乡(镇)常住人口:黄山镇68591人,石鼓镇17253人,巨甸镇16517人,白沙镇8077人,拉市镇14547人,奉科镇5132人,鸣音镇5429人,太安乡7617人,龙蟠乡8878人,黎明傈僳族乡12950人,鲁甸乡14907人,塔城乡6826人,大具乡6196人,宝山乡5273人,石头白族乡7108人,九河白族乡18738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225275人,全年增加人口1378人。其中,乡村人口189730人,城镇人口35545人;男性人口114241人,女性人口111034人。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93524人,其中,纳西族125056人,傈傈族26883人,白族2160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14697人,其中:黄山镇20136人,石鼓镇21006人,巨甸镇21368人,白沙乡8157人,拉市乡16446人,太安乡9288人,龙蟠乡10700人,黎明傈僳族乡15344人,鲁甸乡16987人,塔城乡9117人,大具乡9481人,宝山乡7528人,奉科乡7747人,鸣音乡8605人,石头白族乡9107人,九河白族乡23680人。
2006年末,玉龙县总人口57816户、211165人,其中农业人口196058人,非农业人口15107人。少数民族人口179284人,其中纳西族人口118200人,白族人口20041人,傈僳族人口25715人。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3.03人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09710人,其中农业人口199386人,非农业人口10324人。少数民族人口178306人,占总人口的90%;其中纳西族人口118474人,占总人口的56.49%。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鼓镇17839人,巨甸镇21126人,白沙乡12430人,黄山乡15299人,拉市乡14966人,太安乡8822人,石头白族乡9454人,仁和傈僳族乡3491人,金庄乡7355人,黎明傈僳族乡8153人,鲁甸乡17151人,塔城乡9149人,鸣音乡7777人,大具乡7477人,宝山乡7872人,奉科乡7617人,九河白族乡24684人,龙蟠乡104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