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423 [邮编]652700 [区号]0877 [拼音]Tōnghǎi Xiàn [英文]Tonghai County
位置面积 通海县是玉溪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接华宁县,南连石屏县、建水县,西与峨山彝族自治县、玉溪市红塔区相交,北和玉溪市江川区毗邻。全县总面积739.40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0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77%。全县户籍人口292407人。其中城镇人口15949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4.5%。有汉族、彝族、回族、蒙古等民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1687人,占17.7%。兴蒙蒙古族乡是蒙古族在云南省的唯一聚居地。
政区划分 通海县辖2个街道、4个镇、3个民族乡:秀山街道、九龙街道、杨广镇、河西镇、四街镇、纳古镇、里山彝族乡、高大傣族彝族乡、兴蒙蒙古族乡。共有28个社区、49个行政村,219个居民小组、331个村民小组,362个自然村。县政府驻秀山街道通达路3号。
名胜古迹 2021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云南省通海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函〔2021〕30号)。通海县历史悠久,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特色鲜明,文化遗存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秀山古建筑群[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土主庙、万寿宫、白龙寺、通海文庙、青龙庵]。秀山风景名胜区(省级),河西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属古滇国地。西汉属益州郡毋棳县地。三国蜀汉属益州兴古郡西丰县地。西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古郡毋棳县地。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剑南道姚州;唐南诏国置通海镇,启通海人文之风,属通海都督辖地。宋大理国属秀山郡。元宪宗六年(1256)通海置千户所,属善阐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改通海千户所为通海县,属临安路宁海府(同年降为宁州);二十七年(1280)直属临安路,后复属宁州,为临安路驻地。至元十三年(1276),将原大理国阿僰部休腊地置河西州,至元二十六年(1289)改为河西县,属临安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通海、河西两县直属临安府,府驻地移驻建水县。清初沿明制,通海、河西县属临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民国2年(1913)通海、河西县均属蒙自道。民国18年(1929)废道直属省。民国37年(1948)通海、河西县均属云南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
1949年12月13日,通海县和平解放;1949年12月10日,河西县正式解放。通海、河西县均属玉溪专区。1953年2月,将华宁县兴义乡(包括新寨、香树营、义广哨、大义广、马家湾、窑冲、四家村)共21平方千米划归通海县。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河西、通海2个县,设置杞麓县;以原河西、通海2县的行政区域为杞麓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委员会驻原通海县城(一说为:1958年10月,华宁县与杞麓县合并为通海县,驻今通海县秀山镇。1959年10月,从通海县分出恢复华宁县)。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将杞麓县改名为通海县,属玉溪专区。1970年属玉溪地区,1997年属玉溪市。
1997年,全县辖6个镇、3个乡:秀山镇、河西镇、四街镇、杨广镇、九街镇、纳古回族镇、兴蒙蒙古族乡、里山彝族乡、高大傣族彝族乡。县政府驻秀山镇。
2002年1月10日,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通海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政复〔2002〕2号)和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通海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精神,将通海县九街镇管辖的万家、大树、六一、金山、长河5个村委会(国土面积25.66平方千米,人口23007人)和杨广镇管辖的城郊、东村、黄龙3个村委会(国土面积17.81平方千米,人口13106人)划为秀山镇管辖。3月25日,通海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正式启动。10月28日,玉溪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通海县河西镇东渠村委会更名为大回村委会的批复》,同意河西镇东渠村委会更名为大回村委会,更名后原行政村管辖的行政区域、隶属关系不变(2003年7月22日正式实施更名)。
2002年末,全县辖6个镇、3个民族乡,即:秀山镇、河西镇、四街镇、九街镇、杨广镇、纳古镇、里山彝族乡、兴蒙蒙古族乡及高大傣族彝族乡,共有4个社区、65个行政村,530个村(居)民小组,360个自然村。
2011年,撤销秀山镇、九街镇,设立秀山街道、九龙街道。调整后,通海县辖2个街道、4个镇、3个民族乡:秀山街道、九龙街道、杨广镇、河西镇、四街镇、纳古镇、里山彝族乡、高大傣族彝族乡、兴蒙蒙古族乡。县政府驻秀山街道。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96万人,比上年减少0.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02万人,城镇化率58.77%,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全县户籍人口106101户292407人。其中,男性人口145357人,女性人口14705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7%、50.3%;城镇人口159497人,乡村人口13291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4.5%、45.5%。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1687人,占总人口的17.7%。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9.23万人,比上年增加0.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76万人,城镇化率57.35%,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全县户籍人口106307户292678人,分别比上年减少27户109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45379人,女性人口14729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7%、50.3%;城镇人口153213人,乡村人口13946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47.7%。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1443人,占总人口的17.6%。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86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5万人,城镇化率56.2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县户籍人口106334户292787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8户253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45356人,女性人口14743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50.4%;城镇人口148195人,乡村人口14459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6%、49.4%。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1100人,占总人口的17.5%。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通海县常住人口289891人。其中,城镇人口160858人,占总人口的55.49%;乡村人口129033人,占44.51%。各乡(镇、街道)常住人口:秀山街道89341人,九龙街道32508人,杨广镇45334人,河西镇47152人,四街镇40763人,纳古镇12449人,里山乡8281人,高大乡8777人,兴蒙乡5286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5478户29208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961户1380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44814人,女性人口14726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50.4%;城镇人口135595人,乡村人口15648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4%、53.6%。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0358人,占总人口的17.2%。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通海县常住人口300800人,其中:秀山镇80299人,杨广镇48512人,九街镇35822人,河西镇50423人,四街镇44797人,纳古镇16148人,里山乡8734人,高大乡10547人,兴蒙乡5518人。
2002年末,全县总户数75320户,人口265457人,比上年增加1110人,增0.42%。总人口中,男性130981人,占总人口的49.34%;女性134476人,占总人口的50.66%。农业户63179户,农业人口231320人,占总人口的87.14%;非农业户12141户,非农业人口34137人,占12.86%。全县少数民族人口37139人,占总人口的13.99%。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2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4%,其中5000人以上的有汉、彝、回、蒙古4个民族。境内人口密度365人/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通海县常住人口275063人,其中:秀山镇31799人,杨广镇58862人,九街镇58169人,河西镇48558人,四街镇41457人,纳古镇11162人,里山彝族乡8412人,高大傣族彝族乡11014人,兴蒙蒙古族乡56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