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

[行政区划代码]530422 [邮编]652500 [区号]0877 [拼音]Chéngjiāng Xiàn [英文]Chengjiang County

位置面积 澄江县是玉溪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东北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县相望,西与晋宁县(2016年撤县改设昆明市晋宁区)、呈贡县(2011年撤县改设昆明市呈贡区)接壤,南跨抚仙湖与华宁县、江川县(2015年撤县改设玉溪市江川区)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县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县城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自然地理 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子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牛屎河、代村河、虎山河、阳宗大河、七星河、海口河、七江河、西汇河,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等4个气候类型。

政区划分 全县辖2个街道、4个镇:风麓街道、龙街街道、阳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镇(阳宗镇由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县政府驻凤麓街道。(>>站内链接:澄江市资料)

名胜古迹 抚仙—星云湖泊名胜区有抚仙湖公园、望海公园、禄充风景区、笔架山庄渡假村,为滇中主要风景名胜。古迹有文庙古建筑群和西龙潭、新石器时期的红山遗址。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是前寒武纪动物化石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属益州郡地;西汉元封五年(前106),置俞元县,属益州郡。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益州建宁郡。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县属宁州建宁郡统辖。太康三年(282)撤宁州并入益州,太安元年(302)复置宁州。永嘉二年(308)俞元县改属晋宁郡。沿袭至南朝梁。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开皇十年(590),俞元县改属南宁州总管府。唐武德七年(624)俞元县属南宁州划出的西宁州。贞观八年(634),改属黎州,置络县(今江川、澄江)。上元元年(760)南诏(国)阁罗凤取澄江为河阳郡(郡名始此),属拓东节度辖地。

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讨灭南诏后,自立大理国,分治河阳郡为三部,今澄江为罗伽部,属善阐府。元宪宗六年(1256),改罗伽部为万户府,领罗伽、步雄、强宗、部傍、普舍5个千户所。至元三年(1266),改万户府为中路,强宗千户改置阳宗县。至元十六年(1279),中路升为澂江路(澄江一名始此);罗伽千户改置河阳州。至元二十年(1283),双龙县并入江川县。至元二十六年(1289),河阳州降为河阳县。澂江路辖新兴(今红塔区)、路南(今石林县)二州及河阳(今澄江县)、江川、阳宗三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澂江府。辖河阳、江川、阳宗、邑市四县及新兴、路南二州。弘治三年(1490)邑市县并入路南州。河阳县洪武年间自县西徙治绣球山上,弘治年间徙治县东金莲山上,正德十三年(1518)徙治县东暘溥山麓,嘉靖二十年(1541)徙治金莲山南,隆庆四年(1570)徙治舞凤山下。清初沿明制,为澂江府。辖河阳(附郭)、江川、阳宗三县及新兴、路南二州。雍正八年(1730)七月,澂江府属迤东道。康熙八年(1669)裁阳宗县入河阳县。至清末,澂江府辖河阳(附郭)、江川二县及新兴、路南二州。

民国2年(1913)4月,撤销澂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更名为澂江县,属滇中道。民国18年(1929)废道,澂江县直属省。民国37年(1948),澂江县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弥勒县)。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和平起义。1950年2月接管国民党澂江县政权,成立澂江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50年6月16日,成立澂江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属玉溪专区。1954年2月,澂江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澂江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澂江县更名为澄江县。1967年12月9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1970年,玉溪专区改为玉溪地区,澄江县属玉溪地区。1980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建立澄江县人民政府。1997年,玉溪撤地设市,澄江县属地级玉溪市。

 

1953~1957年,对全县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第二区的化乐、河涧、大西、南山4个乡划归晋宁县;四区的草甸、黄泥、竹园、龙池、前所、土官、地马等7个乡划归宜良县;大村乡划归华宁县;马郎乡划归呈贡县;江川县禄充乡、华宁县官庄等8个村划归澄江县。1965年,全县设吉花、龙街、东山、阳宗、城关5个人民公社,下辖32个大队。1977年11月,经县革委研究决定,把原东山公社分为九村和新村两个公社,全县共6个公社,下辖36个大队。

1983年12月,撤销县辖各公社革委会建制,进行设区建乡,将全县6个人民公社改建为龙街、右所、阳宗、九村、新村5个区和县直辖的凤麓镇。1987年12月,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把原来的区镇改为乡镇,即:凤麓、龙街、阳宗3镇,右所、九村、海口3乡(因新村区驻地迁至海口大桥,故改为海口乡)。

1996年末,全县设3个镇、3个乡,15个村公所、25个办事处,328个自然村,36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97年,成立澄江县城镇居民管理委员会;撤销右所乡、海口乡,设立右所镇、海口镇。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1个乡:凤麓镇、阳宗镇、龙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乡。

2002年4月,九村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凤麓镇、龙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镇、阳宗镇。

2010年,正式将阳宗镇委托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

2011年,撤销凤麓镇、龙街镇,设立凤麓街道、龙街街道。调整后,澄江县辖2个街道、4个镇:风麓街道、龙街街道、阳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镇。县政府驻凤麓街道。

2015年12月25日,由玉溪市人民政府授权,以托管的方式把抚仙湖径流区统一交由试验区管委会管理,推进抚仙湖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托管范围为澄江县成建制托管;江川县路居镇、江城镇部分区域,华宁县青龙镇海关社区和海镜社区,共计12个村(社区)84个村(居)民小组。托管区域的党务、行政、经济、社会事务由试验区管委会整体委托澄江县管理。2016年1月1日,抚仙湖径流区托管正式由云南省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试验区管委会)统一托管。

2019年11月20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澄江县设立县级澄江市的批复》(民函〔2019〕12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澄江县,设立县级澄江市,以原澄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澄江市的行政区域,澄江市人民政府驻凤麓街道凤翔路北26号。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2020年2月19日,澄江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站内链接:澄江市资料)

历年人口(部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澄江县常住人口169366人,其中:凤麓镇25407人,龙街镇56983人,阳宗镇24429人,右所镇39687人,海口镇11192人,九村镇11668人。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14.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人,非农业人口1.7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共0.77万人,占总人口的5.2%。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澄江县常住人口149748人,其中:凤麓镇22005人,龙街镇50168人,阳宗镇21703人,右所镇34785人,海口镇10404人,九村乡10683人。

1996年末,全县总人口140327人,其中:农业人口125632人,非农业人口14659人。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7077人,占总人口的5.04%。

明隆庆五年(1571):
河阳县设前、后、左、中、右五卫所,编户六里:清平(今旧城、跨马、右所、梅玉、鲁溪营一带)、仁义(今县城一带);点苍(今西街子,上、下左所等一带)、寿山(今小西城、朱官营、团树营、百祥、镇海营、万家营一带)、海西(今广南营、龙王庙、尖山一带)、普定(今化乐等原外五保)。
阳宗县设广、前、左、后四卫,编户二里:联庆(今阳宗一带)、永昌(今草甸)。

清康熙八年(1669)裁阳宗县入河阳县。县以下卫里行政区划仍旧。

民国3年(1914)12月,澂江县设四个区:第一区(县城);第二区(右所、旧城);第三区(团树营、新河口);第四区(联庆、永昌)。
民国8年(1919),废区,改为8个乡:仁义乡(县城)、清平乡(在旧城)、寿山乡(小西城)、点苍乡(西街子)、海西乡(在广南营)、普定乡(后划归晋宁)、联庆乡(阳宗城)、永昌乡(后划归宜良)。
民国18年(1929),全县下设4个区:以仁义、寿山为一区;清平为二区;普定、点苍、海西为三区;联庆、永昌为四区。
民国19年(1930),废区扩大乡、镇,全县行政区划分为7乡1镇。

民国25年(1936)12月,澂江辖1镇7乡;85保,841甲,9 609户,56 284人:
凤麓镇(驻东门):保11,甲99,户1 040,人9 649;
仁义乡(驻西街子):保9,甲81,户1 000,人6 446;
鼎新乡(驻右所):保12,甲112,户1 475,人8 018;
清平乡(驻洋潦营凤台寺):保10,甲108户,户1 145,人6 466;
点苍乡(驻龙街文星阁):保9,甲104,户 1072,人6 992;
抚绥乡(驻龙王庙):保9,甲102,户1 185,人5 838;
联庆乡(驻阳宗城):保10,甲119,户1 351,人8 943;
永昌乡(驻草甸):保15,甲116,户1 341,人6 632。

民国31年(1942),保甲扩编为90保,1 020甲,户口增为10 379户,57 754人。民国33年(1944),缩减为85保,841甲,人口减少为9 609户,56 284人。
民国34年(1945),保增为90保,甲900。
民国35年(1946),仍为7乡1镇,保减为85,甲减为841。

 

1950年,将民国时期的7乡1镇改建为凤仁区、点抚区、鼎新区、联庆区4个区。1950年4月,凤仁区改称城关区,点抚区为双树区,鼎新区为旧城区,联庆区为阳宗区。1950年10月,区的名称再次作了更改:改城关区为一区,双树区为二区,旧城区为三区,阳宗区为四区。

1950年10月~1953年,辖4个区;51个乡,1个镇:
一区:城关镇,九村、阜民、小西、忠窑、梁王、前所、后西、阿架、高西、提古
二区:龙街、新华、双树、万海、华光、河间、化乐、广龙、尖山、大西、已乐、南山、左所
三区:旧城、右所、补益、许马、大树、海口、摆奕、营乐、东浦、龙潭、矣旧、江龙、吉花、松园
四区:阳宗、黄泥、龙泉、草甸、马郎、前所、土官、左卫、地马、小屯、新街、竹园、西山、北斗

1953年7月7日,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将澂江县管理的第四区所辖草甸、黄泥、竹园、龙池、前所、土官、地马等7个乡和澄江三区所辖南盘江东岸的路岭岗、滴水等五个自然村,划给宜良县管理,移交户口1715户,10056人,土地面积113平方千米,于1954年4月16日正式交接。
1953年12月,玉溪地委县书会议决定,将澄江县管理的第二区所辖河涧、化乐、大西、南山等四个乡,划给晋宁县管理,划出户口1546户,5902人,划出土地面积64平方千米。
1954年2月,原属江川县的禄充乡、立昌乡等11个自然村、426户、1978人,85平方千米面积划入澂江县管理。同月,区、乡、镇人民政府更名为人民委员会。

1954~1955年,辖4个区;1个镇,30个乡:
一区:城关镇,补益、小西、吉花、旧城、右所、矣旧
二区:双树、高西、左所、忠窑、万海、提古、梁王、尖山、龙街、广龙、禄充
三区:海口、永和、龙潭、九村、松园、大树、七江
四区:阳宗、牛场、西山、北斗、新街、马郎

1956~1957年,澄江县辖4个区;31个乡:
一区:城关、小西、吉花、右所、旧城、矣旧、补益
二区:龙街、左所、双树、高西、忠窑、提古、梁王、万海、广龙、尖山、禄充
三区:永和、海口、七江、九村、龙潭、松园、大村
四区:阳宗、新街、北斗、西山、东山、马郎

1957年12月,玉溪地委县书会议决定,将澄江县第四区管理的马郎乡划给呈贡县管理,移交户口432户,2124人,划出土地面积35平方千米;将原属澄江县右所区大村乡17个自然村、410户、1775人,27平方千米面积划归华宁管理;将原属华宁县青龙区海关乡的官庄、矣马村、马吃水、红坡等自然村,将禄丰区、革列乡的石龙、石门、官地、海口河等自然村,划归澄江县新村区海口乡、松园乡分别管理,人口325户,1700人土地面积约19平方千米。
1953~1957年间总计划出面积239.5平方千米,5103户,19837人,划入面积104平方千米,751户,3728人。

1958年后,区级行政机构改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乡改为管理区,这段时期,机构变动频繁,由小改大,由大改小,改管理区为生产大队,大队以下设生产队。
1958~1959年,辖6个公社;30个管理区:
吉花公社:吉花、右所、小西、城关、补益、旧城、矣旧
龙街公社:龙街、左所、高西、忠窑、梁王、提古、西山
广龙公社:广龙、万海、双树、尖山、禄充
松园公社:松园、海口、永和
九村公社:九村、七江、东山、龙潭
阳宗公社:阳宗、新街、北斗、净莲寺

 

1960年,辖澄江人民公社,吉花、右所、小西、旧城、城关、补益、矣旧、松园、海口、永和、七江、九村、东山、龙潭、禄充、尖山、广龙、双树、万海、龙街、左所、高西、忠窑、梁王、提古、西山、阳宗、新街、北斗、净莲寺30个管理区。

1961年,辖9个公社;90个大队:
吉花公社:鲁溪营、吉里、马房、洋潦营、秧郎
西浦公社:后西山、西浦、梁王、提古、下关
龙街公社:己乐、华光、毛家营、矣乐、旧街子、左所、香村、龙街、朱官营
尖山公社:尖山、养白牛、干冲、立昌、路歧、禄充
九村公社:九村、三家村、龙潭、柏家村、七江、左碧母、七飞铺、干海子、小西冲、牛场、芭蕉阱、黄家庄、阿架村
广龙公社:万家营、许士营 、广南营、龙王庙、镇海营、洋海村、张家村、双树、黄家营
旧城公社:补益、中所、东浦、旧城、右所、云乐、梅玉、矣旧、吴杜基
城关公社:东门、南门、西门、北门、小西、梨花、前所、赵七、忠窑
松园公社:松园、石龙、石门、海口、官庄、红坡、热水塘、新村、羊厩、永和、甸朵、混水塘、小湾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小屯、陈官营、北斗、左卫、新街、大营、海头、净莲寺、脚步哨、饮马池

1962年,辖1个人民公社(澄江人民公社),32个小公社(吉花、小西、城关、右所、旧城、矣旧、补益、吴杜基、龙街、左所、高西、华光、提古、梁王、广龙、万海、双树、尖山、禄充、松园、海口、永和、九村、七江、龙潭、东山、阳宗、新街、北斗、桃李、西山、净莲寺)。

1963年,辖2个大公社;13个大队,19个小公社
东山公社:东山、龙潭、松园、七江、海口、九村、永和;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西山、净莲寺;
小公社(吉花、小西、城关、旧城、右所、矣旧、补益、吴杜基、龙街、左所、高西、华光、梁王、提古、双树、广龙、万海、尖山、禄充)

1964年,辖5个公社;32个大队:
吉花公社: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
龙街公社: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
东山公社:海口、松园、永和、龙潭、九村、七江、东山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西山、净莲寺
城关公社

1965年,全县设吉花、龙街、东山、阳宗、城关5个人民公社,下辖32个大队。

 

1972年,辖5个公社;33个大队:
吉花公社: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
龙街公社: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
东山公社:海口、松园、永和、龙潭、九村、七江、东山、新村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西山、净莲寺
城关公社

1973年11月,经县革委研究决定,把原东山公社分为九村和新村两个公社,全县共6个公社,下辖36个大队。1973年,辖6个公社;35个大队:
吉花公社: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小湾
龙街公社: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立昌
九村公社:九村、东山、龙潭、七江
新村公社:新村、海口、松园、永和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西山、净莲寺
城关公社

1974~1975年,辖6个公社;36个大队:
吉花公社: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小湾
龙街公社: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立昌、养白牛
九村公社:九村、东山、龙潭、七江
新村公社:新村、海口、松园、永和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西山、净莲寺
城关公社

1976~1979年,辖6个公社;36个大队,1个居委会:
吉花公社: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小湾
龙街公社: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立昌、养白牛
九村公社:九村、东山、龙潭、七江
新村公社:新村、海口、松园、永和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西山、净莲寺
城关公社:居委会

 

1980~1982年,辖6个公社;37个大队,1个居委会
吉花公社: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小湾
龙街公社: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立昌、养白牛
九村公社:九村、东山、龙潭、七江
新村公社:新村、海口、松园、永和
阳宗公社: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脚步哨、净莲寺、饮马池
城关公社:居委会

1983年12月,撤销县辖各公社革委会建制,恢复区、乡制,改6个公社为5区1镇。
1983~1984年,辖5个区,1个县辖镇;35个乡,2个区辖镇,4个街道委员会,1个居委会:
右所区: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吴杜基、小湾
龙街区:龙街镇、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立昌、养白牛
九村区:九村、东山、龙潭、七江
新村区:新村、海口、松园、永和
阳宗区:阳宗镇、桃李、新街、北斗、脚步哨、净莲寺、饮马池
凤麓镇: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等街道委员会、居委会

1987年12月,把原来的区镇改为乡镇,即:凤麓、龙街、阳宗3镇,右所、九村、海口3乡(因新村区驻地迁至海口大桥,故改为海口乡)。下辖40村公所(办事处),332个自然村,361个农业合作社,1个居委会。
1987~1996年,辖3个镇,3个乡,1个居委会,25个办事处,15个村公所
凤麓镇:东门、南门、西门、北门4个办事处,1个居委会
龙街镇:龙街、万海、广龙、尖山、禄充、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立昌、养白牛14个办事处
阳宗镇:阳宗、桃李、新街、北斗、脚步哨、净莲寺、饮马池7个办事处
右所乡:小西、吉花、右所、矣旧、旧城、补益、小湾7个村公所
九村乡:九村、东山、七江、龙潭4个村公所
海口乡:海口、新村、永和、松园4个村公所

 

 

【以下为本站旧资料,待更新】

 

凤麓镇位于澄江县坝区中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5′、北纬24°40′。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靠舞凤山麓,南距抚仙湖5千米,东接右所镇,西连龙街镇。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2.14万人(2006年)。辖仪凤、拥晖、澄波、揽秀4个社区。镇政府驻李府街,距省会昆明52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坡度为2‰;海拔1750.5米(县委办公室西侧)。呈(贡)华(宁)、宜(良)江(川)公路过境。古迹有明代文庙建筑群。

【沿革】明清时期为府、县治所驻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废府改县,凤麓镇易名澄江县第一区,辖提古、梁王、九村、七江四个大村。民国34年(1945),民国政府“宪政”时期,改区乡制为保、甲制,又称凤麓镇。镇下辖仁东、仁南、仁西、仁北四小镇。解放先后改称城关区、第一区、城关公社、城关管理区等。1983年恢复原名凤麓镇,属澄江县直辖镇。1996年,总面积8.8平方千米,总户数5480,总人口15695人,辖东门办事处、南门办事处、西门办事处、北门办事处。2002年末,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212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13人,其中,少数民族933人,非农业人口14931人,农业人口6301人,辖拥晖、澄波、揽秀、仪凤4个社区,35个居民小组,非大田、二台坡两个山区合作社,镇政府驻地凤翔路南7号。2011年,撤销凤麓镇,设立凤麓街道。

【邮编】652500【2008年代码】530422101:~001仪凤社区 ~002拥晖社区 ~003澄波社区 ~004揽秀社区【2006年代码】530422101:~001仪凤社区 ~002拥晖社区 ~003澄波社区 ~004揽秀社区

 

龙街镇位于澄江坝子西部,抚仙湖北西岸湖盆区。东接右所、凤麓镇,西邻呈贡、晋宁县,北连阳宗镇,南靠江川县。面积185.3平方千米,人口5.32万人(2006年)。辖龙街、万海、广龙、尖山、养白牛、立昌、双树、左所、高西、华光、忠窑、梁王、提古、禄充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龙街村,距县城3千米。是一个由山、坝、湖组成的镇。梁王、提古、养白牛属山区;尖山、禄充、立昌属半山半湖区;万海、广龙属半坝半湖区,部分村庄沿湖居住;忠窑、高西、龙街、华光(回族村)属坝区。最低海拔1734米,最高海拔梁王山为2820米。晋(宁)思(茅)公路过境。沿抚仙湖有禄充大龙潭、度假村、望海公园、抚仙湖公园等风景名胜,属省级风景区。特产鲜藕、康良鱼。

【沿革】龙街镇以镇政府驻地龙街而得名。明清时期为点苍里,民国时期为点苍乡,1950年为澄江县第二区,1958年设龙街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龙街镇为乡一级镇,属澄江县直辖镇,下辖14个办事处,121自然村,12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96年,面积185.3平方千米,人口48995人,辖龙街、提古、梁王、忠窑、高西、华光、右所、双树、万海、广龙、尖山、养白牛、禄冲、立昌14个办事处,117个自然村,11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末,全镇面积175.3平方千米,人口50156人,辖13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2011年,撤销龙街镇,设立龙街街道。

【邮编】652502【2008年代码】530422102:~201龙街村 ~202万海村 ~203广龙村 ~204尖山村 ~205养白牛村 ~206立昌村 ~207双树村 ~208左所村 ~209高西村 ~210华光村 ~211忠窑村 ~212梁王村 ~213提古村 ~214禄充村【2006年代码】530422102:~201龙街村 ~202万海村 ~203广龙村 ~204尖山村 ~205养白牛村 ~206立昌村 ~207双树村 ~208左所村 ~209高西村 ~210华光村 ~211忠窑村 ~212梁王村 ~213提古村 ~301禄充风景区管理委

【以下1996年资料】西北与呈贡县马金铺接壤,西与晋宁县晋城为界,东连右所乡,南接江川县翠峰乡,总面积185.3平方千米,总户数13587户,总人口48995人,内含非农业人口1324人,回、彝、苗等少数民族占7.8%。辖龙街、提古、梁王、忠窑、高西、华光、右所、双树、万海、广龙、尖山、养白牛、禄冲、立昌14个办事处,117个自然村,11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龙街办事处:位于县城西南4千米,下辖后撒马都、前撒马都、毛家营、前香村、后香村、高七营、朱官营、九条沟8个自然村,人口5500人,回汉杂居。明洪武年间称团树营,明清时期属龙、属狗日赶集,故名“龙集镇”,现称“龙街”。
  提古办事处:系山区,位于龙街北,距县城西北15千米,澄(江)马公路从境内通过。办事处下辖中关、下关、陷塘、侯家庄、小黄龙、唐家山、提古铺7个自然村,人口1258人。以驻地提古得名。因居三关之西,史称西关,又因居三关之首,又称上关;明清时曾在此设鼓报警,又名击鼓铺,后讹为七凸铺、提古铺。
  梁王办事处:山区,位于龙街北、县城西北,下辖上下梁王冲、菜花坪、土瓜地、团瓢、石门大村、石门小村、沙坝、红石岩、核桃坪10个自然村,人口1012人。山南建有梁王河水库,驻地梁王冲。因在梁王山下,故名。
  忠窑办事处:系平坝区,位于龙街北、县城西北部,距城1千米,下辖大窑、小窑、白土坡、十里亭、上忠恕村、下忠恕村、萝卜村、赵庄8个自然村,人口3660人。
  高西办事处:系坝区,位于龙街北部,距县城2千米,辖小官庄、西龙湾、赵院、朱家山(上营、中营、新村)、后西山、高楼房、旧街子、师家村、西街子12个自然村,人口5412人,驻地西街子。
  华光办事处:坝区,位于龙街西北部,距县城5千米,有4个合作社,全系回族,人口1417人,驻地黑泥弯。
  左所办事处:驻地下左所,位于龙街西北县城西4千米,下辖下左所、上左所、果子园、已乐村、黄家营、燕窝6个自然村,有5450人,系回汉杂居区。
  双树办事处:系半山半坝区,位于龙街西县城西南7千米,下辖大村、黑蟆头、骑马山、大弯子、太极田、庄子上、中村、张家村、小河、拖柏下村、郭家村11个自然村,人口2582人。回族聚居在拖柏下村和骑马山,有465人,其余均为汉族。
  万海办事处:系坝区,位于龙街南,县城西南6千米,居抚仙湖北畔,下辖万家营、矣草村、上洋海、下洋海、大河埂、曹官营、许士营、大白祥、大河口、镇海营、小百祥、许家村12个自然村,驻地万家营,人口6767人。
  广龙办事处:驻地龙王庙村,位于龙街西南、县城西南10千米,南临抚仙湖,下辖拉估堆、拖柏上村、枝柏村、摆竹、广南营、干陷塘、广龙中村、辣子庄、广龙小村、山冲、红山嘴11个自然村,人口6039人。
  尖山办事处:半山临湖,位于龙街西南,距县城15千米,下辖尖山、戴头、葛根箐、龙潭、路歧、官松庙、下官松庙、干冲、大石岩、李头、岔河、小冲12个自然村,人口3383人。
  养百牛办事处:山区,位于龙街西南,距县城20千米,下辖养百牛、大冲、李官村、小树棵、玉尺埂、马桑田、虾箐、所梅村、塘子田、猴子箐、白石坝、大平地12个自然村,人口1254人。
  禄充办事处:半山半湖区,距县城25千米,下辖禄充、磨盘山、豹子窝、玉米竹、华家坟5个自然村,人口1812人。
  立昌办事处:半山半湖区,位于龙街西南部,距县城26.5千米,下辖海边(即立昌)、菜鲁、象山沟、庄子、万松寺村、立竹处、小白岩、梨园、火箐、白土坡10个自然村,人口2342人。

 

阳宗镇位于澄江县北部,玉溪市境最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3′43″~103°01′45″,北纬24°45′27″~24°55′23″之间。东与宜良县草甸接壤,西至呈贡吴家营交界,南连澄江龙街、九村,北接呈贡县胡家庄。南北最大纵距18.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面积143.46(一说131.4)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83.45%,坝区占8.5%,湖泊占8.05%。人口3.59万人(2006年)。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阳宗村,距县城34千米,距省会昆明60千米。

地处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阳宗海南岸的坝区和丘陵区。属半山(3个村)半坝(4个村)半海镇,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依阳宗海。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名胜古迹有龙泉寺、普照寺和新石器时期红山遗址。阳宗海(古称明湖)澄江辖水域面积12.075平方千米,占阳宗总面积的8.4%。

【沿革】阳宗,古称强宗,后讹为阳宗,以部族得名。后晋天福元年(936)为强宗部,隶属河阳郡,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阳宗千户所,属罗伽万户府所辖。至元十三年(1276)改称阳宗县,属澄江路管辖。明洪武十五年(1382)仍称阳宗县,属澄江府所辖。明洪武十九年(1386)阳宗置4卫、编户2里(联庆、永昌)。清康熙八年(1669)裁阳宗县并河阳县,仍设4卫2里。1913年民国政府改河阳县为澄江县,阳宗属澄江县第四区。1945年民国宪政时期,废区改乡,保甲制为联庆、永昌乡。1950年初,先后改为阳宗区、第四区,1953年草甸划归宜良县,1958年成立阳宗公社,1960年划入澄江公社,1983年设区建乡后改称阳宗区。1988年1月24日撤区改为阳宗镇。1996年,总面积143.455平方千米,总户数5786户,总人口21057人,辖阳宗、北斗、新街、桃李、脚步哨、饮马池、净莲寺7个办事处,43个自然村,4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002年,总面积143.46平方千米,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10人。

【邮编】652501【2008年代码】530422103:~201阳宗村 ~202桃李村 ~203新街村 ~204北斗村 ~205净莲寺村 ~206饮马池村 ~207脚步哨村【2006年代码】530422103:~201阳宗村 ~202桃李村 ~203新街村 ~204北斗村 ~205净莲寺村 ~206饮马池村 ~207脚步哨村

【以下1996年资料】阳宗办事处:至元年间建有土城,设有东南西北4道城门,有街巷6条。人口2848人。下辖:阳宗城、沙子沟。
  北斗办事处:位于阳宗城北2千米,坝区、地处阳宗海南岸。有5810人。下辖北斗大村、北斗小村、水塘、三转弯、丁家庄、山秧箐、花庄、陈官营、鲁溪冲、谭葛营、左卫营、麦田湾12个自然村。
  新街办事处:平坝临海,位于阳宗城北3千米,东与草甸接壤,西与北斗相连,南靠阳宗城,北临阳宗海。人口6437人。下辖新街、青鱼洞、明珠湾、海晏村、小龙潭、海头村、新县、大营、小营、菜沟水井10个自然村。
  脚步哨办事处:山区,位于阳宗城西,西与呈贡万溪冲接壤。人口792人。下辖脚步哨、小箐、平山、新庄4个自然村。
  桃李办事处:半山半坝区,位于阳宗城东南部2千米。人口3268人。下辖核桃村、大李村、柏枝村、水盆、东山村、小屯、小村、小团山、宝山龙、大竹箐、盖板山11个自然村。
  饮马池办事处:山区,位于阳宗西南,梁王山上,气候严寒,水源缺乏。西与呈贡万溪冲接壤,722人。下辖饮马池、石寨河2个自然村。
  净莲寺办事处:山区,位于阳宗南。人口746人。下辖大净莲寺(已搬迁)、小净莲寺(已搬迁)、马庄、大山寺、老坟沟5个自然村。

 

右所镇位于澄江坝子东部,北接阳宗,西邻龙街、凤麓两镇,东毗九村、海口,南临抚仙湖。南北长22.6千米,东西宽8.7千米,面积78.4平方千米,人口2.39万人(2006年)。辖右所、小西、吉花、旧城、补益、矣旧、小湾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小街,距县城4千米。地形分坝区和山区两部分,西部是平坝,海拔1733米(右所),东部和东南部是连绵起伏的中山地带,最高点达2380米。呈(贡)华(宁)公路过境,东大河、马料河由北至南入抚仙湖。

【沿革】明清时期为清平里,民国初期为第二区,民国8年(1919)为清平乡,民国18年(1930)为第二区,民国25年(1936)分为清平、鼎新两乡。解放后为第三区,1958年设吉花公社,1983年置右所区,1988年1月24日撤区改为右所乡。1996年,东与九村乡、海口乡接壤,西与龙街、凤麓2个平坝镇为邻,北靠阳宗镇,南临抚仙湖,总面积80平方千米,总人口33490人,辖补益、旧城、小西、吉花、右所、矣旧、小湾7个办事处,53个自然村。1997年撤乡设镇。2002年,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4407人,辖小西、吉花、右所、旧城、矣旧、补益、小湾七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

【邮编】652500【2008年代码】530422104:~201右所村 ~202小西村 ~203吉花村 ~204旧城村 ~205补益村 ~206矣旧村 ~207小湾村【2006年代码】530422104:~201右所村 ~202小西村 ~203吉花村 ~204旧城村 ~205补益村 ~206矣旧村 ~207小湾村

【以下1996年资料】  右所村公所:平坝区,位于右所乡中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千米。人口5800人。下辖小街、三元宫、大营、毛营、斗底寺、梅玉村、上备乐、下备乐、柏枝村、肖嘴10个自然村。
  补益村公所:平坝,位于右所北、县城东北3千米,人口3637人。下辖补益村、吴柞、三合湾、二家村、大树村5个自然村。
  小西村公所:平坝,位于右所西北,县城西南角,与县城毗连。人口5966人。下辖小西城、廖官营、赵旗、东大河、小里村、独房、梨花村、大前所、小前所、沙河村、小洋村11个自然村。
  旧城村公所:坝区,位于右所东北,距县城东南3千米。人口5814人。下辖旧城、东山村、大仁庄、中村、跨马村5个自然村。
  吉花村公所:坝区,位于右所西北,县城南2.5千米,驻地柿花园。人口6713人。下辖鲁溪营、上秧郎、下秧郎、者北村、小团坡、凤鸣村、吉里村、大坡头、马房村、洋潦营、小哈村、新河口12个自然村。
  矣旧村公所:半坝半湖区,位于县城东南部,抚仙湖畔人口3336人。下辖戴村、洪家冲、渔户村、上村、底板村5个自然村。
  小湾村公所:依山临湖区,位于县城东南部,抚仙湖东南岸、澄华公路边。人口1433人。下辖老鹰地、小湾、大湾、大湾陷塘4个自然村。

 

海口镇位于澄江县东南部,抚仙湖畔山麓湖盆和山地。东邻宜良县,南接华宁县,西濒抚仙湖,北接右所镇、九村镇。东西长约19.5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1.11万人(2006年),有汉、彝、苗三种民族。辖海口、新村、松元、永和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海口,距县城23千米。全镇山多平地少,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呈(贡)华(宁)公路过境。海口河、石门村河入抚仙湖,南盘江过境。

【沿革】因抚仙湖水由此经海口河流入南盘江,故名“海口”。民国时期为清平、鼎新乡,1950年为第三区,右所区所辖,1958年成立松园公社,1963年与九村公社合并为东山公社,1976年又分为新村、九村两个公社。1983年设区建乡后,以驻地新村命名新村区,1985年区政府由新村迁驻海口大桥,仍称“新村区”。1988年1月24日撤区建乡后,命名海口乡。1996年,辖区西北接右所镇平坝,与九村乡相连,东临南盘江与宜良县竹山隔江相望,南接华宁县青龙街,面积102.7平方千米,人口10254人,辖海口、新村、永和、松园4个办事处,43个自然村,3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乡驻地抚仙湖东岸海口。1997年撤乡设镇。2002年,面积102.7平方千米,辖4个村委会,总人口10754人,其中苗族、彝族占22.8%。

【邮编】652500【2008年代码】530422105:~201海口村 ~202新村村 ~203松元村 ~204永和村【2006年代码】530422105:~201海口村 ~202新村村 ~203松元村 ~204永和村

【以下1996年资料】海口村公所:半山半坝半湖区,位于海口乡南,东南面与华宁县青龙接壤,西面紧连抚仙湖,人口3608人。下辖海口、蒿枝箐、苦子箐、大山村、黄秧地、热水塘、上红坡、下红坡、恨虎山、小陷塘、官庄、矣马村、马吃水13个自然村。
  新村村公所:山区,位于海口北,人口1965人。下辖新村、罗哩山、罗家松园、阳菌、马桑塘、花山、三岔箐、大松园、马场、浑水塘、谷堆山、大陷塘12个自然村。
  永和村公所:山区,位于海口东北,地处南盘江东岸,人口1396人。下辖永和村、桃园、罗碧、永和小村、外浪塘、水尾、甸朵、黄栗山8个自然村。
  松园村公所:山区,位于海口东北,人口2757人,其中彝族1922人,苗族246人,汉族589人。下辖石龙、松子园、大塘子、草格村、水箐、山头、打营盘、海口河、关地、石门村10个自然村。

 

九村镇位于澄江县中部山间谷地。东北隔南盘江与宜良县遥遥相望,南与海口为邻,西北与右所、龙街、阳宗接壤。面积109.3平方千米,人口1.09万人(2006年)。辖九村、龙潭、七江、东山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九龙街,海拔1880米,西南距县城7.8千米。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呈(贡)华(宁)公路过境,九村河、东大河汇东河水库入抚仙湖。古迹有水槽寺。

【沿革】1950年初属第一区,1959年建九村公社,1963年与原松子园合并为东山公社,1976年撤销原东山公社,恢复九村公社,1982年设区建乡后为九村区,1988年1月24日撤区改乡后为九村乡。1996年,东临南盘江,与路南县竹山隔江相望,南与海口镇新村接壤,西接右所镇,北与宜良草甸、狗街两乡镇为邻,面积109.3平方千米,总户数2690户,总人口10706人(全系汉族),辖九村、七江、东山、龙潭4个村公所,61个自然村,57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乡政府驻地三家村长稍地。?年撤乡设镇。2002年末,全镇总面积109.3平方公,总户数2768户,总人口107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人,占总人口的0.53%,辖九村、龙潭、东山、七江4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九龙街。

【邮编】652500【2008年代码】530422106:~201九村村 ~202龙潭村 ~203七江村 ~204东山村【2006年代码】530422106:~201九村村 ~202龙潭村 ~203七江村 ~204东山村

【以下1996年资料】九村村公所:山区,位于乡中部,人口2292人。下辖九村、大地、大西冲、小西冲、上新村、下新村、蛟龙潭、阿衣村、黑母鸡窝、温水河、花园、麦田坡、三家村13个自然村。
  东山村公所:山区,位于九村乡东北,距乡政府9千米处,人口2074人。下辖者底哨、小龙潭、牛场、上庄、大松棵、山林果树、上芭蕉、下芭蕉、狮子山、锅底塘、大凹子、杨柳箐、阿架村、后水田、绿荫塘、岔河、风口哨、黄家庄、出大水19个自然村。
  七江村公所:山区,距九村乡政府14千米,地处南盘江畔,以江为界,与路南宜良接壤,人口3193人。下辖七江、大龙潭、马桑箐、左碧母、热水河、白家村、下七江、小新村、核桃村、箐水滩、小麦茬、黄草铺、上七飞铺、下七飞铺、大山村、田坝、老村子17个自然村。
  龙潭村公所:山区,距乡政府3.5千米,人口2932人。下辖龙潭、黑蟆地、平滩子、干磨石、小田、窑房、大平地、大枯井、小滥田、大取、鱼塘、干海子、九转弯、路溪勺、石灰窑、东溪哨、清水沟、山头上16个自然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