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面积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02.22万人。全区户籍户数61.17万户,户籍人口160万人。其中,男性81.05万人,女性78.95万人。
2023年末,全区有54个少数民族(只缺少基诺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5.6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7%。其中超过千人的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土家族。
政区划分 天津市滨海新区辖16个街道、5个镇: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新北街道、北塘街道、胡家园街道、泰达街道、汉沽街道、寨上街道、古林街道、海滨街道、塘沽街道、茶淀街道、大港街道、新港街道、新村街道、新城镇、杨家泊镇、太平镇、小王庄镇、中塘镇。区政府驻塘沽街道大连东道1060号。
名胜古迹 (本页内容制作/更新中,敬请期待)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1994年2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成立滨海新区领导小组,实施对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领导。1995年,滨海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2000年,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作委员会和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2009〕125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滨海新区人民政府驻新港街道新港二号路。11月6日,根据国务院对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要求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关于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天津市委、市政府发出通知,就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出实施意见。
2009年11月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建立统一的行政架构,撤销滨海新区工委、管委会,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现行建制,建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辖区范围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全境。东丽区和津南区的部分区域,不划入滨海新区行政区范围,仍为滨海新区产业规划区域。构建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建立滨海新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级机构比原有3个行政区大幅精简。组建两类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一类是城区管理机制,成立塘沽、汉沽、大港3个工委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保留经济管理职能;一类是功能区管理机构,成立9个功能区党组和管委会,主要行使经济发展职能。12月,召开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2010年1月,分别召开区人大、区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1月1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举行揭牌仪式,人大、政协、政府三套班子正式挂牌。
2013年9月,滨海新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塘沽、汉沽、大港3个城区工委、管委会。2014年12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2015年4月,挂牌运行。
2018年,滨海新区深化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将区位相邻、功能定位相近的原中心商务区并入天津经济开发区、原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改革后设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5个国家级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