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政区 > 元朝 > 第十四卷


四川行省一·西蜀四川

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通称四川行省,治成都府路。
          中统元年(1260)属陕西四川行省,至元八年(1271)改置四川行省徙成都路,十年(1273)裁省改
            属安西王相府;
          至元十六年(1279)尽取四川后仍置四川行省,同年裁省置四川西道宣慰司,复属安西王相府,
                      十七年(1280)复属陕西四川行省,十八年(1281)分置四川行省,二十二年(1285)又并为陕
                      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1286)分置四川行省治成都路,二十五年(1287)徙重庆路,二十七
                      年(1289)复徙成都路;
          大德三年(1299)改置四川宣慰司,寻复置四川行省。
四川北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1279)置四川北道宣慰司,驻广元路,后废。
四川东道宣慰司:至元十六年(1279)置四川东道宣慰司,驻顺庆路,后废。
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司:至元八年(1271)置陕西四川道提刑按察司,十九年(1282)分置西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驻
              成都路;二十八年(1291)改置肃政廉访司。
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
----------------------------------------------------------------------------------------------------
成都路:上。宋成都府为成都府路治。元初升成都路。
  录事司:至元十三年(1276)割成都县在城内西北隅入。
  成都县:下,倚郭[城西偏]。
  华阳县:下,倚郭[城东偏]。
  新都县:下。
  郫 县:下。
  温江县:下。
  双流县:下。
  新繁县:下。
  仁寿县:下。宋隆州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隆州全州并入仁寿县,县改属成都路。
  金堂县:下。宋属怀安军。至元二十年(1283)怀州全州并入金堂县,县改属成都路。
  广都县:中统元年(1260)以地荒芜,废县,地入双流县。
  井研县:宋属隆州。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仁寿县。
  贵平县:宋属隆州。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仁寿县。
  籍县:宋属隆州。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仁寿县。
  金水县:宋为怀安军治,属潼川府路。元初升怀安军为怀州,至元二十年(1283)州县省入金堂县。
 彭 州:下。宋属成都府路。
  本 辖:宋九陇县,倚郭。至元年间省入彭州。
  濛阳县:下。
  崇宁县:下。
 汉 州:下。宋属成都府路,宋末地荒。元中统元年(1260)复立汉州。
  本 辖:宋雒县,倚郭。中统年间省入州。元末明玉珍复置雒县。
  什邡县:下。
  德阳县:下。至元八年(1271)升德州,十三年(1276)复降县,改属成都路;十八年(1281)复属州。
  绵竹县:下。至元十三年(1276)省入汉州,二十九年(1292)复置绵竹县。
 安 州:下。宋石泉军治石泉县,属成都府路,宋末徙治龙安县。中统五年(1264)升安州。
  本 辖:宋龙安县属石泉军,宋末州徙治县,为倚郭。中统五年(1264)省入安州。
  石泉县:下。宋为倚郭,宋末州徙治龙安县,去倚郭名目。
  神泉县:中统五年(1264)省入安州。
 灌 州:下。宋永康军属成都府路,宋末废为灌口寨。至元十三年(1276)置灌州。
  本 辖:宋军治导江县境。
  导江县:至元十三年(1276)省入灌州。
  青城县:至元十三年(1276)省入灌州。
 崇庆州:下。宋崇庆府属成都府路。至元十二年(1275)升崇庆路,二十年(1283)降崇庆州,仍属成都路。
  晋原县:下,倚郭。
  新津县:下。
  江原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崇庆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复置江源县。
  永康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崇庆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玉珍复置永康县。
 威 州:下。宋属成都府路。
  本 辖:宋保宁县,倚郭。至元十九年(1282)省入威州。元末明玉珍复置保宁县。
  通化县:下。
 简 州:下。宋属成都府路。
  本 辖:宋阳安县,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简州。
  平泉县:元初以地荒芜,废入简州。
  灵泉县:宋属成都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省入简州,为龙泉驿。
  资州:宋治盘石县,属潼川府路。元乃马真后称制二年(1243)以地荒芜,全州俱废。元末明玉珍复置资州。
  资阳县:宋属资州。元乃马真后称制二年(1243)以地荒芜,废县。
  龙水县:宋属资州。元乃马真后称制二年(1243)以地荒芜,废县。
  内江县:宋属资州。元乃马真后称制二年(1243)以地荒芜,废县。元末明玉珍复置内江县,仍属资州。

嘉定府路(嘉定路):宋嘉定府属成都府路。至元十三年(1276)升嘉定府路,后复降嘉定府,二十二年(1285)复升嘉
                  定府路。
  录事司:
  龙游县:下,倚郭。
  夹江县:下。
  峨眉县:下。
  犍为县:下。后徙新治,后至元元年(1335)复徙故治。
  洪雅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夹江县。
 眉 州:宋属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嘉定府路。
  本 辖:宋眉山县,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眉州。
  彭山县:下。
  青神县:下。
  丹棱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眉州。
 邛 州:宋属成都府路。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嘉定府路。
  本 辖:宋临邛县,倚郭。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入邛州。
  大邑县:下。
  依政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入邛州。
  蒲江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省入邛州。
  安仁县:元初省入大邑县。
  火井县:元初省入大邑县,后其地改属邛州。

绍熙府军民宣抚司:宋荣州属潼川府路,宋末升绍熙府。元宪宗八年(1258)全府俱废,地入嘉定府。后至元四年
                  (1338)置绍熙府军民宣抚司,兼置都总使司。
  荣德县:下,倚郭。元宪宗八年(1258)废县;后至元四年(1338)复置荣德县。
  威远县:下。元宪宗八年(1258)废县;后至元四年(1338)复置威远县。
  资官县:下。元宪宗八年(1258)废县;后至元四年(1338)复置资官县。
  应灵县:下。元宪宗八年(1258)废县;后至元四年(1338)复置应灵县。

广元路:下。宋利州属利州(东)路,宋末地荒。元宪宗二年(1252)复建利州城,三年(1253)设都元帅府,属巩昌总
        帅府;至元十四年(1277)升广元路,十六年(1279)改置宣抚司,十九年(1282)仍为总管府。
  绵谷县:下,倚郭。
  昭化县:下。
  葭萌县:至元十四年(1277)省入昭化县。
  嘉川县:至元十四年(1277)省入绵谷县。
 保宁府:下。宋阆州属利州(东)路,宋末徙治大获山。元初复徙故治设东川路元帅府,至元十三年(1276)升保宁
          府,二十年(1283)改元帅府
    为保宁路,寻降保宁府,改属广元路。
  阆中县:下,倚郭。元自阆城徙治白沙坝。元末明玉珍徙故治。
  苍溪县:下。
  南部县:下。
  奉国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苍溪县。
  新井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南部县。
  新政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南部县。
  西水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南部县。
  小宁州:元初置小宁州,属保宁府;后省入阆中县。
 剑 州:宋隆庆府属利州(东)路。元初改属巩昌总帅府,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广元路,二十年复降剑州。
  普安县:下,倚郭。
  梓潼县:下。
  普成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普安县。
  剑门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普安县。
  阴平县:元太宗八年(1236)兵乱,废县,地入梓潼县。
  武连县:元初废。
 龙 州:下。宋属利州(西)路,宋末徙治雍村。元宪宗八年(1258)归附,初改属巩昌总帅府,至元十四年(1277)
          改属广元路。元末明玉珍改置龙州宣慰司。
  本 辖:宋州治江油县境。
  江油县:至元二十二年(1285)省入龙州。元末明玉珍复置江油县于兴教镇,属保宁府。
  清川县:至元二十二年(1285)省入龙州。
 巴 州:下。宋属利州(东)路。元初改属巩昌总帅府,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广元路。
  化城县:下,倚郭。
  曾口县:下。
  通江县①:??。宋通江县属巴州。元初置新得州,属保宁府;至元二年(1265)于县行新得州事;二十年(1283)
              省县入曾口县,二十九年(1292)省新得州入阆中县;复置通江县。
  难江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化城县。
  恩阳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化城县。
 沔 州:下。宋为利州(西)路治。元初改属巩昌总帅府,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广元路,二十年(1283)徙治铎水
          县。
  铎水县:下,倚郭。宋属西县。元世祖年间于铎水镇置褒州;至元二十年(1283)降为铎水县,并徙沔州治县,
            为倚郭。
  大安县:下。宋大安军治三泉县,属利州(东)路。元初升大安州,改属巩昌总帅府,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路,
      二十年(1283)省三泉县入州,降大安州为大安县,改属沔州。
  略阳县:宋为沔州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州徙治铎水县,去倚郭名目。
  长举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沔州。
    西  县:宋属兴元府。元初改属沔州,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沔州。

顺庆路:下。宋顺庆府属潼川府路,宋末兵乱徙治青居山。元宪宗八年(1258)归附,中统元年(1260)设征南都元帅
        府,至元四年(1267)改设东川路统军司,后改置东川府;十五年(1278)复更名顺庆府,复徙故治;二十年
        (1283)升顺庆路。
  录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置。
  南充县:下,倚郭。
  西充县:下。
  汉初县:宋属合州。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南充县。
  流溪县:至元十九年(1282)省入西充县。
    汉初县:宋属合州。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南充县。
 广安府:宋广安军属潼川府路,宋末更名宁西军,徙治良山。元宪宗八年(1258)归附,至元十二年(1275)复徙渠
          江县城,十五年(1278)废;二十年(1283)升置广安府。
  渠江县:下,倚郭。
  岳池县:下。
  和溪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岳池县。
  新明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岳池县。
 蓬 州:宋属利州(东)路。元宪宗八年(1258)设宣抚都元帅府,后废;至元十五年(1278)徙治相如县,二十年
    (1283)升蓬州路,后复降蓬州,改属广元路。
  相如县:下,倚郭。宋属果州,宋末改属蓬州。至元十五年(1278)县徙今治,州徙治县,为倚郭。
  营山县:下。
  仪陇县:下。
  良山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营山县。
  蓬池县:宋倚郭。至元十五年(1278)州徙治相如县,去倚郭名目;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仪陇、营山、相如
      三县,其县治省入仪陇县。
  伏虞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仪陇县。
 渠 州:宋属潼川府路。中统三年(1262)置渠州路军民总帅府,至元十一年(1274)置设渠州安抚司,二十年(1283)
          改置渠州,改属广元路。
  流江县:下,倚郭。至元二十六年(1289)省入渠州,后复置流江县。
  大竹县:下。
  邻山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大竹县。
  邻水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大竹县。

潼川府:宋属潼川府路,宋末其地荒芜。中统元年(1260)复置潼川府,十五年(1278)置宣慰司,后仍为府。
  郪 县:下,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录事司入县。
  中江县:下。
  射洪县:下。宋末省。元初复置射洪县。
  盐亭县:下。
  安岳县:宋普州倚郭,属潼川府路。元宪宗年间普州全州俱废,地入潼川府。至正元年(1341)复置安岳县。
  涪城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郪县。
  通泉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射洪县。
  东关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盐亭县。
  永泰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盐亭县。
  铜山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中江县。
  飞乌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中江县。
  安居县:元宪宗年间废县。至正元年(1341)其地改属安岳县。
  乐至县:元宪宗年间废县,至正元年(1341)其地改属安岳县。
 遂宁州:宋遂宁府属潼川府路,宋末兵乱,侨治蓬溪县。至元十九年之后降遂宁州,改属潼川府。
  小溪县:下,倚郭。元末明玉珍省入遂宁州。
  蓬溪县:下。宋末省。元初复置蓬溪县。
  遂宁县:至元十九年(1282)省入小溪县。
  青石县:至元十九年(1282)省入小溪县。
  长江县:至元十九年(1282)省入蓬溪县。
 绵 州:宋属成都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改属府。
  本 辖:宋巴西县,倚郭。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绵州。
  彰明县:下。
  罗江县:下。
  魏城县:至元二十年(1283)省入绵州。
  盐泉县:元初兵乱废。

永宁路:下。宋为泸州江安、合江二县南境。元初为西南番安抚司,中统元年(1260)置西南番总管府,至元二十五
    年(1288)升永宁路。
  本 辖:
    定川县:下。
 筠连州:下。宋为羁糜筠州、连州。元初合并设置筠连州,属永宁路。
  腾川县:下,倚郭。元初置腾川县。
  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元初以夷民罗氏党九人为总把,至元年间改置蛮夷长官千户。
我们的论坛——行政区划论坛http://www.xzqh.org/bbs/欢迎您
====================================================================================================
元朝部分地名考:

广都县:今双流县华阳镇古城村古城坝; 贵平县:今仁寿县东北境;
籍县:今双流县籍田镇;        金水县:今金堂县同兴乡州城村;
濛阳县:今彭州市濛阳镇;       神泉县:今安县安昌镇南25公里;
导江县:今都江堰市聚源乡导江村;   青城县:今都江堰市徐渡乡古城村杜家墩子;
永康县:今崇州市街子镇;       江原县/江源县:今崇州市江源镇;
平泉县:今简阳市平泉镇;       灵泉县:今成都市龙泉驿区;
龙水县:今资中县龙结镇;       依政县:今邛崃市牟礼镇;
安仁县:今大邑县安仁镇;       火井县:今邛崃市平乐镇;
资官县:               应灵县:今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

葭萌县:今剑阁县东北境;       嘉川县:今旺苍县嘉川镇;
奉国县:今阆中市老观镇;       新井县:今南部县大桥镇新井村;
新政县:今南部县升钟镇;       西水县:今南部县保城镇;
小宁州:今巴中市巴州区东66公里;   普成县:今剑阁县公兴镇;
剑门县:今剑阁县剑门关镇;      阴平县:今江汕市二郎庙镇;
武连县:今剑阁县武连镇;       清川县:今青川县;
大安县:今宁强县唐渡乡擂鼓台村;   长举县:今略阳县白水江镇;
西县:今勉县西老勉县;

汉初县:今武胜家西关乡胡家坝;    流溪县:今南充市嘉陵区金凤镇县坝;
和溪县:今岳池县白庙乡;       新明县:今岳池县新民乡;
良山县:今营山县板桥乡群力村大官山; 蓬池县:今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
伏虞县:今仪陇县义路乡李家坝;    邻山县:今大竹县四合镇;
涪城县:今三台县花园镇涪城坝;    通泉县:今射洪县通泉坝;
东关县:今盐亭县折弓乡雍江村;    永泰县:今盐亭县永泰乡;
铜山县:今中江县广福镇;       飞乌县:今中江县仓山镇;
遂宁县:今潼南县梓潼镇下县坝;    青石县:今潼南县玉溪乡青石坝;
长江县:今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    安居县:今遂宁市安居区;
魏城县:今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    盐泉县:今绵阳市游仙区玉泉镇;

----------------------------------------------------------------------------------------------------
注①:一说:宋末分置上通江县、下通江县。又一说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
未经允许您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

行政区划网站 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以上内容由本站 东方血脉 整理。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转载时请您标注整理者名字:东方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