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政区 > 元朝 > 第四卷


中书省四·河东山西

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河东山西道宣慰司:中统三年(1252)置河东山西道宣慰司,驻大同路。
         至大元年(1308)废,大同路改属中都留守司,四年(1311)复置。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元初置河东陕西道提刑按察司;
           至元八年(1251)分置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司,驻太原路(冀宁路);二十八年(1291)改置肃
             政廉访司。
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
----------------------------------------------------------------------------------------------------
冀宁路:上。金河东北路总管太原府。元太祖十三年(1218)因之为太原路,大德九年(1305)更名冀宁路。
  录事司:
  阳曲县:中,倚郭。
  文水县:中
  平晋县:下。
  祁 县:下。金祈县,金末改属晋州。至元二年(1265)复属太原路,大德年间复名祁县。
  榆次县:下。金末改属晋州。至元二年(1265)复属太原路。
  太谷县:下。
  清源县:下。金末改属晋州。至元二年(1265)复属太原路。
  寿阳县:下。金末改属平定州。元初复改属路。
  交城县:下。
  徐沟县:下。
  晋 州:金末于寿阳县西张寨置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寿阳县。
 汾 州:中。元初设汾州元帅府,至元二年(1265)仍为汾州。
  西河县:中,倚郭。
  孝义县:下。
  平遥县:下。元初改属太原路,至元二年(1265)复属汾州。
  介休县:下。元初改属太原路,至元二年(1265)复属汾州。
  小灵石县:元初割汾州灵石县改属霍州,析县置小灵石县仍属汾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介休县。
  温泉县:金属石州,[金末改属汾州]。元仍属石州,至元三年(1265)省入隰川、孝义二县,于孝义县设巡司。
 石 州:下。
  离石县:下,倚郭。中统二年(1261)省入石州,三年(1262)复置离石县;至元之后省司候司入县。
  宁乡县:下。元太宗九年(1237)改属太原路,定宗三年(1248)复属石州,宪宗九年(1259)复属太原路,至元三
      年(1266)复属石州。
  方山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离石县。
  孟门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离石县。
 忻 州:下。元太宗元年(1229)九原府,为直隶府;至元四年(1567)复降忻州。
  秀容县:下,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入忻州,四年(1267)复置秀容县。
  定襄县:下。
 平定州:下。
  本 辖:金平定县,为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入平定州。
  乐平县:下。[金末升皋州,元未承认]。至元二年(1265)省入平定州为乡,置巡司;七年(1270)复置乐平县。
 临 州:下。金临水县属石州。中统二年(1261)更名临泉县,改属太原路;至元三年(1266)升临州,徙治北四十
          北。
  本 辖:
 保德州:下。
  本 辖:金保德县,倚郭。元宪宗七年(1257)省入保德州。
  河曲县:金隩州治县。至元二年(1265)州县省入保德州为隩州巡司;大德元年(1297)复置河曲县,后复省。
  芭 州:元初析保德州置芭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保德州。
 崞 州:下。金崞县属代州。乃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升崞州,至元三年(1566)改属九原府,四年(1567)复属太
          原路。
  本 辖:
  广武县:金属朔州,金末改属代州。中统四年(1263)省入崞州。
 管 州:下。
  本 辖:金静乐县,倚郭。元太祖十六年(1221)省入管州。
  宁化州:金倚郭宁化县。元太祖十六年(1221)州县省入管州。
  楼烦县:金属岚州。元太祖十六年(1221)省入管州,置巡司。
 代 州:下。至元三年(1566)改属九原府,四年(1267)复属太原路。
  本 辖:金雁门县,倚郭。中统四年(1263)省入代州。
 臺 州:下。金五臺县属代州,金末升臺州。至元三年(1566)改属九原府,四年(1267)复属太原路。
  本 辖:
 兴 州:下。金合河县属岚州,金末升兴州。
  本 辖:
 坚 州:下。金繁畤县属代州,金末升坚州。至元三年(1566)改属九原府,四年(1267)复属太原路。
  本 辖:
 岚 州:下。至元二年(1265)省入管州,五年(1268)复置岚州。
  本 辖:金宜芳县,倚郭。至元二年(1265)与州省入管州,五年(1268)复置岚州,为州辖。
  岢岚州:金倚郭岚谷县。元太祖十六年(1221)州县省入管州,至元三年(1266)其地改属保德州,四年(1267)其
      地复属管州,二十二年(1285)其地改属岚州。
 盂 州:下。金属太原府,金末升盂州。
  本 辖:

晋宁路:上。金河东南路总管平阳府。元因之为平阳路,大德九年(1297)更名晋宁路;至大元年(1309)直属中书省,
    四年(1311)复属宣慰司。
  录事司:
  临汾县:中,倚郭。
  襄陵县:中。
  洪洞县:中。
  浮山县:下。金末更名忠孝县。元复名浮山县。后至元二年(1336)置十八盘巡司。
  汾西县:下。金末改属霍州。元初复属平阳路。
  岳阳县:下。至元四年(1267)复置冀氏县,而省岳阳县入;后更名岳阳县,徙治岳阳县故城。
  冀氏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岳阳县。
  和川县:至元四年(1267)省入冀氏县。
  平水县:金末析临汾县汾水以西置县,属晋安府。元初省入临汾县。
 河中府:元宪宗年间设河解万户府,领河中府、解州;至元三年(1266)裁万户府,仍为河中府,复属平阳路。
  河东县:下,倚郭。至元三年(1266)省录事司入县。
  万泉县:下。金末改属荣州。至元三年(1266)省入猗氏县,十五年(1278)于新城复置万泉县,改属河中府。
  猗氏县:下。
  荣河县:下。金末升荣州。元初复降荣河县。
  临晋县:下。
  河津县:下。金末曾改属荣州。皇庆元年(1312)徙今治。
  虞乡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临晋县。
 绛 州:中。金末升晋安总管府。元初设绛州行元帅府,后裁元帅府,仍为绛州,复属平阳路。
  正平县:下,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录事司入县。
  太平县:中。
  曲沃县:下。
  翼城县:下。金末升翼州。元初复降翼城县,仍属绛州。
  稷山县:下。
  绛 县:下。金末改属翼州。元初复属绛州。
  垣曲县:下。金末改属翼州。元初复属绛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绛县,十六年(1279)复置垣曲县。
  隆化县:金末析翼城县置隆化县,属翼州。元省入翼城县。
 潞 州:下。金潞州。元初升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太宗三年(1231)复降潞州。
  上党县:下,倚郭。至元三年(1266)省录事司入县。
  壶关县:下。
  长子县:下。
  潞城县:下。
  屯留县:下。至元三年(1266)省入襄垣县,十五年(1278)复置屯留县。
  襄垣县:下。
  黎城县:下。金末改属崇州,又省入涉县。至元二年(1265)以原县地及涉县十三村复置黎城县,复属潞州。
 泽 州:下。
  晋城县:下,倚郭。元初置司候司,至元三年(1266)省入县。
  高平县:下。
  阳城县:下。金末升绩州。元复降阳城县。
  沁水县:下。
  陵川县:下。至元三年(1266)省入晋城县,三十一年(1284)复置陵川县。
  端氏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沁水县。
 解 州:下。金末徙治平陆县,元初复治解县,改属绛州行元帅府,宪宗年间改属河解万户府,至元三年(1266)
     改属河中府,八年(1271)复属平阳路。二十九年(1292)筑运城。
  解 县:下,倚郭。至元四年(1267)省司候司入县。
  安邑县:下。
  闻喜县:下。
  夏 县:下。
  平陆县:下。金末解州来治,为倚郭。元初复徙解县,去倚郭名目。
  芮城县:下。
 霍 州:下。金末以霍邑县置霍州。
  霍邑县:下,倚郭。金属平阳府,金末于县置霍州,为倚郭。
  赵城县:下。金属平阳府,金末改属霍州。
  灵石县:下。金属汾州,金末一度改属霍州。元初复改属霍州。
 隰 州:下。
  隰川县:中,倚郭。
  大宁县:下。金末改属蒲州。元初复属隰州,至元三年(1266)省入隰川县,二十三年(1286)复置大宁县。
  石楼县:下。
  永和县:下。
  蒲 县:下。金末升蒲州。元初复为蒲县,复属隰州;至元三年(1266)省入隰川县,三十一年(1284)复置蒲县。
  仵城县:金末析隰川县置仵城县。元初省入隰川县仵城镇。
 沁 州:下。
  铜鞮县:下,倚郭。至元三年(1266)省录事司入县。
  沁源县:下。金末升谷州。元复降沁源县。
  武乡县:下。至元三年(1266)省入铜鞮县,三十一年(1286)复置武乡县。
  绵上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沁源县。
 辽 州:下。
  辽山县:下,倚郭。
  榆社县:下。至元三年(1266)省入辽山县,六年(1269)复置榆社县。
  和顺县:下。
  仪城县:金平城县,金末省入辽山,又复置仪城县。至元三年(1266)省入和顺县。
 吉 州:下。
  本 辖:金吉乡县,倚郭。中统二年(1261)省司候司入县,至元二年(1265)省县入吉州。
  乡宁县:下。至元三年(1266)省入州,后复置乡宁县。

大同路:上。金西京路总管大同府。元因之为西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更名大同路;至大元年(1309)改属中都
    留守司,四年(1311)复属宣慰司。
  录事司:元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置录事司。
  大同县:中,倚郭。
  白登县:下。至元二年(1265)省入大同县为镇,寻复置白登县。
  宣宁县:下。
  平地县:下。原为平地袅,至元二年(1265)并入丰州,三年(1266)置平地县,改属西京路。
  怀仁县:下。金末升云州,徙今治。元复降怀仁县。
  云中县:初倚郭[城西偏]。至元二年(1265)省入大同县。
  云川县:金属云内州。元初省入大同县。俗称“云西”。
 弘 州:下。
  本 辖:金襄阴县,倚郭。元初与司候司省入弘州。
 浑源州:下。金末于浑源县置浑源州。
  本 辖:金浑源县属应州,金末置浑源州,为倚郭。元初更名恒阴县,至元四年(1267)与司候司省入浑源州。
 应 州:下。
  金城县:下,倚郭。
  山阴县:下。[金末升忠州,元未承认]。至元二年(1265)省入金城县,后复置山阴县。
 朔 州:下。
  鄯阳县:下,倚郭。至元四年(1267)省录事司入县;至正末年徙治西北新城。
  马邑县:下。金末于县置固州。元初省固州,县复属朔州。
 武 州:下。
  本 辖:金宁远县,倚郭。至元四年(1267)与司候司省入武州。
  宁边州:金倚郭宁边县。至元二年(1265)州县省入武州、东胜州。
 丰 州:下,属汪古部。
  本 辖:金富民县,倚郭。至元四年(1267)与录事司省入丰州。
 东胜州:下,属汪古部。
  本 辖:金东胜县,倚郭。至元四年(1267)与录事司省入东胜州。
 云内州:下,属汪古部。
  本 辖:金柔服县,倚郭。元初置录事司,至元四年(1267)县司省入云内州。
  云南县:延佑六年(1319)置云南县,后省。
我们的论坛——行政区划论坛http://www.xzqh.org/bbs/欢迎您
====================================================================================================
元朝部分地名考:

晋州:今寿阳县西北25公里;          小灵石县:今灵石县西北25公里冷泉关;
温泉县:今交口县温泉村;           方山县:今方山县方山乡;
孟门县:今柳林县孟门村;           广武县:今山阴县张庄乡新广武村;
芭州:[待考]                 宁化州/宁化县:今宁武县宁化乡宁化村;
楼烦县:今娄烦县               冀氏县:今安泽县冀氏镇;
和川县:今安泽县和川镇;           隆化县:今翼城县隆化镇;
端氏县:今沁水县端氏镇端氏村;        绵上县:今沁源县北;
仪城县:今和顺县横岭镇仪城村;        马邑县:今朔州市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
平水县:今临汾市尧都区西南古平水城;     宣宁县:今凉城县岱海东北淤泥滩古城;
平地县:今察右前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   武州/宁远县:今五寨县小河头镇大武州村西;
丰州/富民县:今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白塔古城;   宁边州/宁边县:今清水河县窑沟乡下城湾村古城;
东胜州/东胜县:今托克托县城关镇大皇城;    
云内州/柔服县:一说今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一说今土默特左旗东南
云川县:今左云县境,[待考];         云南县:[待考]
未经允许您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

行政区划网站 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以上内容由本站 东方血脉 整理。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转载时请您标注整理者名字:东方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