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中书省:俗称“腹里”,驻大都路。
元宪宗元年(1251)置燕京等处行尚书省。
元世祖继位后,置中书省于开平府,置燕京行中书省于燕京路;
元世祖徙都燕京时,中书省与行中书省合为中书省,驻燕京。
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
----------------------------------------------------------------------------------------------------
大都路:留守司,国都。金为中都路总管大兴府。元太祖十年(1215)置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五年(1264)更名中
都路总管大兴府,至元九年(1272)改“中都”为“大都”,二十一年(1284)改为大都路。
右警巡院:至元十二年(1275)置。
左警巡院:至元十二年(1275)置。
南城警巡院:大德九年(1305)置。
分治四隅警巡院:共二院,至大三年(1310)置。
大都警巡院:至元十二年(1275)置,二十四年(1287)省入左右二院。
大兴县:赤,倚郭[城东偏]。
宛平县:赤,倚郭[城西偏]。
良乡县:下。
永清县:下。
宝坻县:下。
昌平县:下。皇庆二年(1313)徙治新店。
涿 州:下。元太宗八年(1236)升涿州路,中统四年(1263)复降涿州。
范阳县:下,倚郭。
房山县:下。金奉先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更名房山县。
霸 州:下。
益津县:下,倚郭。中统四年(1263)省入霸州,至元四年(1267)复置益津县。
文安县:下。
大城县:下。
保定县:下。金属雄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益津县,四年(1267)复置保定县,改属霸州。
信安县:金末升镇安府,元初省入霸州。
通 州:下。
潞 县:下,倚郭。
三河县:下。
蓟 州:下。元太祖十年(1215)内附。
渔阳县:下,倚郭。
丰润县:下。元太祖十年(1215)升为润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玉田县,四年(1267)复置丰润县;后复省,十
三年(1276)复置丰润县。
玉田县:下。
遵化县:下。
平谷县:下。金平峪县。至元二年(1265)省入渔阳县,十三年(1276)置平谷县。
漷 州:下。金漷阴县属大兴府。至元十三年(1276)升漷州,徙治河西务,仍属大兴府;至正年间(1341—1368)
复徙旧治。
本 辖:
香河县:下。金属大兴府。至元十三年(1276)改属漷州。
武清县:下。金属大兴府。至元十三年(1276)改属漷州。
顺 州:下。
本 辖:金温阳县,倚郭。元初省入顺州。
檀 州:下。金密云县属顺州。元太祖十年(1215)升檀州,直属燕京路。
密云县:??,倚郭。元太祖十年(1215)升檀州,为本辖。后复置密云县,为倚郭。
东安州:下。金安次县属大兴府。元太宗七年(1235)改属霸州,中统四年(1263)升东安州。
本 辖:
固安州:下。金固安县属涿州。元宪宗九年(1259)改属霸州,同年直属燕京路;中统四年(1263)年升固安州。
本 辖:
龙庆州:下。金缙山县属西京路德兴府,金末升镇州。至元三年(1266)省入怀来县,五年(1268)复置缙山县。延
佑三年(1316)升龙庆州,改属大都路。
本 辖:
怀来县:下。金妫川县属德兴府。元复名怀来县,延佑三年(1316)改属龙庆州。
上都路:留守司。金为桓州境。元宪宗六年(1256)于龙冈筑城,中统元年(1260)置开平府,四年(1263)改置上都路
总管开平府,至元五年(1268)改置上都路,号“上都”。
警巡院:
开平县:上,倚郭。金清塞县,为桓州倚郭,元初省桓州,去倚郭名目;中统元年(1260)更名开平县,徙治
开平府,为倚郭。
顺宁府:金宣德州属西京路。元初升宣宁府,太宗七年(1235)升山西东路,中统四年(1263)降宣德府,属上都路;
延佑五年(1318)改属大都路,泰定三年(1326)复属上都路,后至元三年(1337)更名顺宁府。
宣德县:下,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录事司入县。
宣平县:下。元初徙治辛南庄。
顺圣县:下。金属弘州。元初改属宣德府。
阳门县:金末以顺圣县阳门镇置阳门县。元省。
保安州:下。金德兴府属西京路。至元三年(1266)复名奉圣州,属宣德府;后至元三年(1337)更名保安州。
永兴县:下,倚郭。金德兴县。元初复名永兴县,至元六年(1269)省入奉圣州,同年复置,延佑六年(1319)
复省入奉圣州。
矾山县:金属德兴府。至元二年(1265)省入永兴县为矾山镇。
蔚 州:下。金蔚州属西京路。至元二年(1265)省入灵仙县,同年复置蔚州,属宣德府;至大元年(1308)升蔚
昌府,寻复降蔚州。
灵仙县:下,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蔚州,县改属弘州,同年复置蔚州,仍为倚郭。
灵丘县:下。金末升成州,元复降灵丘县。
飞狐县:下。
定安县:下。金末升定安州。元复降定安县。
广灵县:下。
兴 州:下。金属北京路。中统三年(1262)改属上都路。俗称“大兴州”。
本 辖:金兴化县,倚郭。元初省,至元二年(1365)复置兴化县,后又省入兴州。
兴安县:下。至元二年(1265)置兴安县,后至元五年(1339)省入兴州。
宜兴州:中。金宜兴县属兴州。天历元年(1328)升宜兴州,直属上都路。俗称“小兴州”。
本 辖:
松 州:下。中统四年(1263)于松山县置松州。
本 辖:金松山县属大定府。中统三年(1262)改属路,四年(1263)置松州,为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入松州。
桓 州:下。金属西京路,治清塞县。元初省,中统元年(1260)清塞县徙改开平县;至元二年(1265)复置桓州,
改属上都路。
本 辖:
云 州:下。中统四年(1263)于望云县置云州。
本 辖:金望云县属德兴府。中统四年(1263)置云州,为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入云州。
望云县:金龙门县属宣德州。至元二年(1265)省入宣德县为龙门镇,二十八年(1291)升为望云县,改属云州。
云需总管府:延佑二年(1315)置,负责守护察罕脑儿行宫(白海行宫)。
尚供总管府:延佑二年(1315)置,负责守东凉亭行宫。
兴和路:上。金抚州属西京路。元初省,宪宗四年(1254)复置,中统三年(1262)升隆兴府,至元四年(1267)升隆兴
路;至大元年(1308)降源州,属开宁路;至大四年(1311)复升隆兴路,皇庆元年(1312)更名兴和路。
高原县:下,倚郭。金柔远县。中统二年(1261)更名高原县,改属宣德府,三年(1262)复属隆兴府。
怀安县:下。金属大同府。元初改属宣德府,中统三年(1262)改属隆兴府;后省,至元十七年(1280)于阳门站
复置县。
天成县:下。金天城县属大同府。元初复名天成县改属宣德府,中统三年(1262)改属隆兴府。
威宁县:下。金属抚州。元初改属宣德府,中统三年(1262)改属隆兴府。
丰利县:元省入高原县。
宝昌州:下。金昌州属西京路。元初改属宣德府,中统三年(1262)改属隆兴府;后省,延佑六年(1319)升宝山县
为宝昌州。
本 辖:金宝山县,倚郭。延佑六年(1319)升为宝昌州。
开宁路:留守司。大德十一年(1307)于旺兀察都筑中都,至大元年(1308)置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四年
(1311)废中都及开宁路,改属隆兴路。
开宁县:??,倚郭。至大元年末(1308)置县,为倚郭;至大四年(1311)省。
永平路:下。金平州属中都路。元太祖十年(1215)升兴平府,后升兴平路,中统元年(1260)更名平滦路,大德四年
(1300)更名永平路。
录事司:中统元年(1260)置录事司。
卢龙县:下,倚郭。
迁安县:下。至元二年(1265)省入卢龙县,后复置迁安县。
抚宁县:下。至元二年(1265)省入昌黎县,三年(1266)复置迁安县;四年(1267)复省入昌黎县,七年(1270)又
复置县。
昌黎县:下。至元七年(1270)省入抚宁县,十一年(1274)复置昌黎县,改属滦州,后复属平滦路。
海山县:至元二年(1265)省入昌黎县,三年(1266)复置海山县;四年(1267)复省入昌黎县,七年(1270)其地改
属抚宁县,十二年(1274)其地复属昌黎县。
滦 州:下。金属中都路。元属永平路。
义丰县:下,倚郭。至元二年(1265)省入滦州,三年(1266)复置义丰县。
乐亭县:下。元初升漠州,寻复降乐亭县。
石城县:元初省入乐亭县,至元三年(1266)其地改属义丰县。后复置石城县,又省。[待考]
马城县:至元四年(1267)省入义丰县。
滦邑县:元置,延佑七年(1320)省入石城县。[待考]
保定路:上。金保州属中都路。元太宗十一年(1239)升顺天路,至元十二年(1275)更名保定路。
录事司:至元十二年(1275)置录事司。
清苑县:中,倚郭。
满城县:中。
唐 县:下。金属中山府。元初改属顺天路。
庆都县:下。金属中山府。元初改属真定府,太宗十一年(1239)改属顺天路。
行唐县:下。金属真定府。元改属顺天路。
曲阳县:中。金属中山府。元初升恒州,割真定府阜平、灵寿、行唐、中山府庆都、唐县来属;后复降曲阳县
仍属中山府;后改属保定路。
新安县:下。金渥城县为安州治。元初安州徙治葛城县,至元二年(1265)省入归信县为新安镇,四年(1267)其
地改属容城县,九年(1272)置新安县,改属顺天路。
博野县:下。金为蠡州倚郭,至元三年(1266)省东境入蠡州,西境入蒲阴县;三十一年(1294)以省入蒲阴县之
地复置博野县,改属保定路。
易 州:中。金属中都路。元太宗十一年(1239)改属顺天路,至元十年(1273)改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复属
路。
易 县:中,倚郭。元初省入易州,至元三年(1266)复置易县。
涞水县:下。
定兴县:下。金属涿州。元改属易州。
祁 州:中。金属河北西路。元初属真定路,太宗十一年(1239)改属顺天路。
蒲阴县:中,倚郭。
深泽县:下。至元二年(1265)省入束鹿县,三年(1266)复置深泽县。
束鹿县:中。金属深州。至元三年(1266)改属祁州。
雄 州:下。金属中都路。元太宗十一年(1239)改属顺天路,至元十年(1273)改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复属
保定路。
归信县:下,倚郭。
容城县:下。金末属安肃州。元复属雄州。
新城县:??。金属涿州。元太宗二年(1230)升新泰州,七年(1235)复降新城县,改属大都路;十一年(1239)改
属顺天路,至元二年(1265)改属雄州,十年(1273)复改属大都路,二十三年(1286)复改属雄州。
安 州:下。金属中都路,治渥城县。元初徙治葛城县,至元二年(1265)省入高阳县;同年复置安州,改属顺天
路。
葛城县:下,倚郭。元初徙安州来治,至元二年(1265)省入高阳县;同年复置葛城县,为倚郭。
高阳县:下。元初改属河间路,后复属安州。
遂 州:下。金末复于遂城县置遂州,属中都路。至元二年(1265)省入安肃州,后复置遂州,改属顺天路。
本 辖:金遂城县属保州,金末属遂州为治。至元二年(1265)州县省入安肃州为遂城镇。
安肃州:下。金属中都路。元初改属保定路。
本 辖:金安肃县,倚郭。元初省入安肃州。
完 州:下。金永平县属中山府,金末升完州。太宗十一年(1239)改属顺天路;至元二年(1265)复降永平县,后
复升完州。
本 辖:
ttp://www.xzqh.org/ 东方血脉
----------------------------------------------------------------------------------------------------
德宁路:下,属汪古部。金为丰州北境。至元年间筑黑水新城,大德九年(1305)置静安路,延佑五年(1318)更名德
宁路。
德宁县:下,倚郭。大德九年(1305)置静安县,为倚郭;延佑五年(1318)更名德宁县。
净州路:下,属汪古部。金净州属西京路。大德年间升净州路。
天山县:下,倚郭。
集宁路:下,属汪古部。元初于集宁县置集宁路。
集宁县:下,倚郭。金属抚州。元置集宁路,为倚郭。
应昌路:下,属弘吉剌部。金为庆州、桓州之间地。至元七年(1270)以答儿海子筑城置应昌府,二十二年(1285)升
应昌路。至正初年废属鲁王府,十四年(1354)复置应昌路。至正二十八年(1368)徙都于此。
应昌县:下,倚郭。至元二十二年(1285)置应昌县,为倚郭。
全宁路:下,属弘吉剌部。金全州属北京路。元初废,元贞元年(1295)于应昌路东七百里地筑城置全州,大德元年
(1297)升全宁府,七年(1303)升全宁路;至正初年废属鲁王府,十四年(1354)复置路。
全宁县:下,倚郭。大德七年(1303)年置全宁县,为倚郭。
泰宁路:下,属辽王分地。金泰州属北京路。元初升泰州路,延佑二年(1315)降泰宁府,四年(1317)升泰宁路,属
辽阳行省,后直属中书省。
泰宁县:下,倚郭。延佑四年(1317)置泰宁县,为倚郭。
宁昌路:下,属昌王分地。延佑五年(1318)置宁昌府,至治二年(1322)升宁昌路,属辽阳行省,后直属中书省。
宁昌县:下,倚郭。至治二年(1322)置宁昌县,为倚郭。
砂井总管府:属汪古部。元置砂井总管府。
砂井县:??。元置砂井县,为倚郭。
察罕脑儿等处宣慰司:元初置察罕脑儿城,至大三年(1310)置察罕脑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泰定元年(1324)废,
天历元年(1328)复置察罕脑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我们的论坛——行政区划论坛http://www.xzqh.org/bbs/欢迎您
====================================================================================================
元朝部分地名考:
漷 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 信安县:今霸州市信安镇;
矾山县:今涿鹿县矾山镇; 海山县:今昌黎县西境;
石城县:今唐山市开平区境; 马城县:今滦南县马城镇;
遂 州:今徐水县遂城镇; 顺圣县:今阳原县东城镇;
宣平县:今怀安县左卫镇; 松 州:今赤峰市西南城子村;
云 州:今赤城县云州乡; 望云县:今赤城县龙关镇;
定安县:今蔚县黄梅乡定安县村; 兴 州:今隆化县城北(注:非滦平县滦河镇);
兴安县:[待考,明史称在兴州西南] 宜兴州:今滦平县大屯乡兴州村;
威宁县:今尚义县境; 丰利县:今太仆寺旗南境;
宝昌州:今沽源县九连城乡九连城; 阳门县:今天镇县东;
桓 州:今正蓝旗上都镇四郎城; 抚州/高原县:今张北县北喇巴尔哈孙古城;
上都路/开平县:今正蓝旗上都镇东17公里; 开宁路/开宁县:今张北县城西北15公里;
德宁路/德宁县:今达茂联合旗鄂伦苏木古城; 净州路/天山县:今四子王旗吉生太乡城卜子村西0.5公里古城;
集宁路/集宁县:今察右前旗东南土城子; 应昌路/应昌县:今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达里诺尔湖西岸;
全宁路/全宁县:今翁牛特旗乌丹镇西门外古城; 泰宁路/泰宁县:今泰来县塔子城镇塔子城;
宁昌路/宁昌县:今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 砂井总管府/砂井县:今四子王旗红格尔乡希拉莫仁庙西南;
云需总管府:今沽源县小宏城子村北小红城; 尚供总管府:今多伦县东北40公里呼很淖附近;
未经允许您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
行政区划网站 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以上内容由本站 东方血脉 整理。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转载时请您标注整理者名字:东方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