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余暨县,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属会稽郡。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指余姚、余杭、余暨)之间”。所以孙权在黄武元年(222年)改余暨县为永兴县。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677年)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兴为萧山,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关于萧山县境范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诸南宋《嘉泰会稽志》,当时全境东西宽62里,南北长90里。东至山阴县界50里,以西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山阴县53里;西至临安府钱塘县界23里,以浙江中流为界,自界至钱塘县30里;南至诸暨县界60里,以劳岭为界,自界至诸暨县65里;北至临安府钱塘县界35里,以浙江中流为界,自界至县47里。东南到山阴县界51里,西南到临安府钱塘县48里,东北到山阴县界49里,西北到临安府钱塘县界15里。这一境域经元、明直至清中叶,县境范围,无重大变化。

1949年5月5日,萧山解放,为省直属县;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1952年起萧山复为省直属县。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1959年改属杭州市。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1988年1月1日,萧山市正式挂牌成立。2001年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3号)同意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3月9日浙政发[2001]12号通知);3月25日,杭州市萧山区正式挂牌成立。

1950年10月,绍兴县进化区所属青化、进化、城山等15个乡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部分划归萧山县;萧山县钱清镇划归绍兴县。1956年2月,绍兴县安昌区所属东湾、夹灶、塘北等11个乡划归萧山县,萧山县进化区的莲东、莲西、夏履3个乡划归绍兴县;萧山县河上区的安山、桃源、径游3个乡和尖山乡的谢家、新河口2村划归诸暨(1957年3月又划归萧山);诸暨县岳驻乡的小山头、方山前、兰头角、岳驻4村和莫家的半个村划归萧山县。

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从5月1日起,将萧山市浦沿、长河、西兴三镇划给杭州市西湖区(后单独建为滨江区)。5月24日,西兴镇的东湖、杜湖、湖头陈三村仍归萧山市,属城厢镇。区划调整前,萧山市地域面积为1492.26平方千米,三镇划出面积为72.04平方千米,占全市的4.8%,调整后全市实有地域面积为1420.22平方千米。萧山四至为:东界绍兴县。西界富阳市和滨江区。南与诸暨市分界。西北界杭州市滨江区。北界江干区、余杭区和海宁市。

此外由于围垦,萧山辖境面积有了扩大。萧山围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经历年筑堤围圈、开发建设的钱塘江畔的新土地。其北、东、西三面濒临钱塘江,南接南沙大堤。经多次大小规模不同的围垦,至2000年底,萧山围垦面积达52.62万亩。

1992年,石岩、来苏、新塘、裘江、城东、城北、城南等7个乡及长山镇的柳桥、墩里吴、塘湾3村并入城厢镇(改设7个办事处),长山镇并入新街镇,宁围、盈丰2乡合并设立宁围镇,螺山乡并入衙前镇,大园、昭东、瓜沥3乡并入瓜沥镇,光明乡并入坎山镇,夹社、益农2乡合并设立益农镇,甘露乡并入靖江镇,梅西乡并入党湾镇,赭山镇并入南阳镇,宏伟乡并入头蓬镇,宏图乡并入新湾镇,河庄、新围、钱江3乡合设立河庄镇,大庄、通济、浦南3乡并入临浦镇,径游乡、桃源乡、尖山镇合并设立浦阳镇,城山、进化2乡合并设立进化镇,永兴乡并入戴村镇,大桥乡并入河上镇,岩山、大同坞2乡并入楼塔镇,新江岭乡并入欢潭乡,朱村桥乡并入许贤乡。

1996年,萧山市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约120人。辖24镇4乡:城厢镇、闻堰镇、新街镇、宁围镇、衙前镇、瓜沥镇、坎山镇、党山镇、益农镇、义盛镇、靖江镇、党湾镇、南阳镇、头蓬镇、新湾镇、河庄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浦阳镇、进化镇、戴村镇、河上镇、楼塔镇、前进乡、云石乡、欢潭乡、许贤乡。市政府驻城厢镇。

1998年8月26日,撤销城厢镇的新塘、来苏、石岩3个办事处,恢复新塘、来苏、石岩3个乡。1998年末,萧山市总面积1420.22平方千米,人口113.41万人,辖24个镇、7个乡,137个居委会、745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