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历史沿革

上城区自宋至清,分属钱塘县、仁和县管辖,民国初年属杭县管辖。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区域分属城区、江干区。此后城区行政区域多次变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区分属第一区、第二区和第四区(即原江干区),建区公所。

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改原第一区为上城区,第二区为中城区,第四区为江干区。1952年11月,将上城区的十五奎巷和六部桥2个公安派出所管辖范围(鼓楼至凤山门)划归江干区管辖。1954年8月,上城区设立9个街道。1957年6月撤销中城区,其管辖的金钱巷、马市街、皮市巷、青年路、岳王路5个街道划归上城区领导。

196O年4月30日改为上城人民公社,1961年10月恢复为上城区。1963年12月,将下城区的横河街道划归上城区领导。1969年4月至1972年12月,西湖区的南山街道划归上城区领导。

1997年1月1日,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杭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江干区的紫阳、望江、南星、闸口4个街道和四季青镇的近江、望江、玉皇3个行政村划归上城区管辖。上城区域面积从6.86平方千米扩大到18.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从21万人增加到34万人,街道办事处从7个增加到11个。区政府驻惠民路。

1999年,经杭州市政府批准,上城区撤销涌金、湖滨、小营巷、横河、城站、清泰6个街道,新建湖滨、小营、城站、近江4个街道,调整清波、紫阳、南星街道行政区域界线及区内各街道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同年,近江村、望江村和玉皇村撤村建居。1999年末,全区人口32.52万人。辖9个街道:湖滨街道、小营街道、城站街道、近江街道、清波街道、紫阳街道、望江街道、闸口街道、南星街道。共有138个居民区(比上年减少80个)。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城区总人口335060人,其中:清波街道32140人、湖滨街道32184人、小营街道45506人、城站街道39623人、南星街道31205人、紫阳街道45569人、望江街道65919人、闸口街道17704人、近江街道25200人。

2000年10月,全区138个居民区合并重组建立67个社区。2000年末,上城区人口31.86万人。辖9个街道,67个社区。2002年末,上城区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31.46万人。

2003年5月22日,上城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将9个街道撤并为6个街道:撤销小营、城站街道建制,设立小营街道;撤销望江、近江街道建制,设立望江街道;撤销南星、闸口街道建制,设立南星街道;同时对紫阳街道的行政管辖界线进行调整,将原望江街道海潮、木场巷社区,原南星街道新工、凤凰社区全部和紫花埠社区一部分,原近江街道江边社区一部分划入紫阳街道;保留湖滨、清波街道建制。2003年末,上城区辖6个街道:清波街道、湖滨街道、小营街道、南星街道、紫阳街道、望江街道。共有51个社区。2005年末,上城区总面积18.17平方千米,总人口36.2(一说31.79)万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