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历史沿革

五华区因境内五华山得名。13世纪中叶,元设云南行中书省,本区为省治中庆城(原鄯阐城)一部。14世纪后期,明军平滇,城区建造了设有“东南六门”的砖城,城西半部及南、西、北城关厢就在区内。民国年间,辖区内的五华山一直是云南军政首脑机构所在地。1928年8月1日,昆明市政公所改为昆明市政府,商埠第一、二两区不久改为第五、六区。区境为第三、第四区全部,第一、第二、第五区局部。1941年,市区扩建的第七第八两区的属地玉皇阁、莲花池等局部地段在本段。

1949年12月9日,昆明解放,辖区内的五华山为省政府及部分厅局驻地。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按原8个区建制接管,建立市、区两级人民政权。1951年,8个区并为5个区,其中第二、第三两个区和第四区大部、第一、第五两区局部在本区。1953年11月,区公所改制为人民政府,区境为第二、第四区,改制为县级政权。1956年9月,原第二、第四两区合并,以境内五华山而命名为五华区,五华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11个街道办事处,74个居民委员会和红莲、清泉、永联、近华、虹山5个乡人民政府。

1958年1月,市政府将五华区原辖的红莲、清泉、永联、近华、虹山5个近郊乡分别划归官渡、西山和清泉区。同年,街道办事处改称为人民公社,全区将11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3个人民公社。1962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恢复城市街道办事处,全区设8个街道办事处。1979-1987年,经省、市政府批准,五华区先后设立了西坝、永昌、莲华、虹山4个街道办事处。

1996年,五华区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约39.3万人。辖12个街道:华山街道、北门街道、西站街道、大观街道、武成街道、新村街道、崇仁街道、土桥街道、西坝街道、虹山街道、永昌街道、莲华街道。区政府驻崇仁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五华区常住总人口总人口413420人,其中:崇仁街道10210人,华山街道16690人,北门街道24720人,大观街道36655人,西站街道64293人,武成街道9823人,新村街道21196人,土桥街道33282人,西坝街道41641人,虹山街道18985人,永昌街道67200人,莲华街道68725人。

2004年区划调整前,五华区位于市区西半部,东与盘龙区相连,南、西南和东北与官渡区接壤,西、西北与西山区毗邻。东西宽3.55千米,南北长6.525千米。辖崇仁、武成、大观、华山、北门、土桥、西站、西坝、虹山、永昌、莲华、新村12个街道办事处,6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面积15.96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

200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2号)调整昆明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后,五华区辖北门、虹山、西站、华山、武成、西坝、大观、崇仁、莲华、新村、长春、小南、南强、黑林铺14个街道办事处和厂口乡、沙朗白族乡。区划调整后,五华区总面积397.86平方千米,人口81万人。

2004年10月,经昆明市政府批复,五华区将原来的14个街道整合为护国、大观、华山、龙翔、丰宁、莲华、红云、黑林铺和普吉9个街道;乡仍为2个,即:厂口乡和沙朗乡。2009年,撤销沙朗白族乡、厂口乡,设立沙朗街道、厂口街道。调整后,全区辖11个街道:华山街道、护国街道、大观街道、龙翔街道、丰宁街道、莲华街道、红云街道、黑林铺街道、普吉街道、沙朗街道、厂口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五华区常住总人口855521人,其中:华山街道81628人,护国街道32185人,大观街道55418人,龙翔街道48828人,丰宁街道92349人,莲华街道136461人,红云街道127434人,黑林铺街道86526人,普吉街道74604人,沙朗街道20132人,厂口街道14197人,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5759人。

2011年,撤销沙朗街道、厂口街道,设立西翥街道,同时成立昆明西翥生态旅游试验区管委会。

2011年末,全区总面积380.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6万人;户籍人口6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676人,少数民族82011人。辖护国、大观、华山、龙翔、丰宁、莲华、红云、黑林铺、普吉、西翥等10个街道,88个社区,214个村(居)民小组。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