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革吉縣【汉语拼音】Géjí Xiàn【英文】Gê'gyai County
【藏文】དགེ་རྒྱས་རྫོང་།【藏语拼音】Gê'gyai Zong【威利】dge rgyas rdzong
【行政区划代码】542525【邮编】859100【区号】0897【车牌】藏F
【基本概况】革吉县是阿里地区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80°19′-83°11′,北纬30°11′-33°43′,狮泉河发源于境内。东邻改则县,西连噶尔县,南接普兰县、仲巴县,西北靠日土县。境内东西宽约260千米,南北长约330千米,总面积46104.28平方千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数据)/55287平方千米(《行政区划简册2020》数据)。
【政区划分】全县辖1个镇、4个乡:革吉镇、雄巴乡、亚热乡、盐湖乡、文布当桑乡。共有2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革吉镇。
【人口民族】全县户籍人口18362人(2018年末)。有藏、汉等民族。
【交 通】317国道过境。
【政区沿革】革吉,藏语意为“吉利兴旺的地方”,曾译为克羊堆楚密克。十七世纪前,革吉境内的革吉、那布、扒措、雄巴、帮巴等七个部落(一说,革吉、帮巴、亚热、塞利浦、却藏、结克等七个部落),与藏北其它部落一道被称作“藏北十八部落”。至1954年前,革吉等7个部落隶属堆里噶本。1954至1959年,7个部落隶属阿里总管。1955年,革吉部落改设为革吉谿。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革吉谿,设立革吉县;同年8月,革吉谿和其他6个部落合并,革吉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地那晋,辖4个区,共15个乡。1961年10月,革吉县吉吾寺和该寺附近的3户群众划归普兰县巴嘎区管辖。1962年春,县驻地正式确定在那坡。1970至1974年,所辖乡先后改为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
1988年,革吉县辖邦巴、雄巴、亚热、盐湖4个区,15个乡,5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那坡村。其中,帮巴区辖江巴、狮多、狮麦、公前、结克5个乡,15个行政村;雄巴区辖雄巴、罗玛、巴措3个乡,12个行政村;盐湖区辖羌麦、羌多、夏玛3个乡,10个行政村;亚热区辖强玛、赛利普、却藏、洛玛4个乡,15个行政村。
1999年撤区并乡后,革吉县辖1个镇、4个乡,即革吉镇、雄巴乡、亚热乡、盐湖乡、文布当桑乡,共有1个居委会、52个行政村。
2000年,革吉县常住人口12826人(五普),其中,革吉镇3252人,雄巴乡2652人,亚热乡2874人,盐湖乡2072人,文布当桑乡1976人。
2008年,全县人口1.34万人,辖1个镇、4个乡,共有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2010年,革吉县常住人口15483人(六普),其中,革吉镇3886人,雄巴乡3202人,亚热乡3345人,盐湖乡3124人,文布当桑乡1926人。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16944人;其中,牧业人口4149户、15440人,占总人口的91%。
2018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8362人,辖1个镇、4个乡,2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革吉镇[Géjí Zhèn][Gê'gyai Town][དགེ་རྒྱས་གྲོང་རྡལ།]
【概况】革吉县辖镇。位于县境西部,北邻日土县,西接噶尔县,南连普兰县。辖2个居委会、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那普居委会。317国道过境。
【沿革】革吉,藏语意为“吉利兴旺的地方”。1960年,设立狮麦、狮多、江巴、公勤4个乡,属帮巴区。1970年,改为狮麦、狮多、江巴、公前4个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8年,帮巴区辖5个乡,其中,狮麦乡6个行政村,狮多乡4个行政村,江巴乡2个行政村,公前乡2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原狮麦、狮多、江巴、公前4个乡合并设立革吉镇,原14个行政村调整为那布1个居委会和散波、江布、夏东、玛古、拉嘎、旦曲热布、意斯克、赤布、布贡、忙拉、克巴来、江嘎、热玛江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那布。2000年,革吉镇常住人口3252人(五普)。2006?年,辖那普1个居委会和加布、布贡、康巴列、森布、公前、芒拉5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3886人(六普)。2018年设立福康小区居委会。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9年10月)】542525100000革吉镇: 542525100001 121那普居委会, 542525100002 121福康小区居委会, 542525100202 220布贡村, 542525100203 220康巴列村, 542525100204 220森布村, 542525100205 220公前村, 542525100206 220芒拉村
雄巴乡[Xióngbā Xiāng][Zhungpa Township][གཞུང་པ་ཤང༌།]
【概况】革吉县辖乡。位于县境中部。辖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多仁村。317国道过境。
【沿革】雄巴是旧社会对差民的称呼。1960年,设立雄巴乡、扒措乡,属雄巴区;设立结克乡,属帮巴区。1970年改为雄巴、巴措、结克3个公社。1984年改为雄巴、巴措、结克3个乡。1988年,雄巴乡辖5个行政村,巴措乡(后改为扒措乡)辖3个行政村,结克乡辖1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原雄巴区的雄巴、扒措2个乡与原帮巴区的结克乡合并设立雄巴乡,所辖9个行政村调整为相多仁、夏布拉、夏玛拉、地来、达旺、结克一、结克二、果点果、多么、热穷嘎热10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相多仁村。2000年,雄巴乡常住人口2652人(五普)。2006?年,辖相多仁、加吾、巴措、结克4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3202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9年10月)】542525200000雄巴乡: 542525200201 210多仁村, 542525200202 220加吾村, 542525200203 220巴措村, 542525200204 220结克村
亚热乡[Yàrè Xiāng][Yagra Township][ཡག་རྭ་ཤང༌།][yag rags]
【概况】革吉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与改则县、仲巴县、普兰县相邻。辖5个行政村。
【沿革】曾译为雅然。1960年,设立强玛、赛利甫、却藏、洛玛4个乡,属亚热区。1970年改为强玛、赛利普、却藏、洛玛4个公社。1984年改为强玛、赛利普、却藏、洛玛4个乡。1988年,亚热区辖4个乡,其中,强玛乡5个行政村,赛利普乡4个行政村,却仓乡2个行政村,洛玛乡2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原强玛、赛利普、却藏、洛玛4个乡合并设立亚热乡,保留曲松布、地玛、须龙、赛利普一、赛利普二、赛利普三、赛利普四、夏玛克角、夏玛丁、那布、热西、洛玛一、洛玛二、洛玛三、洛玛四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曲松布村。2000年,亚热乡常住人口2874人(五普)。2010年常住人口3345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9年10月)】542525201000亚热乡: 542525201201 220却藏村, 542525201202 220夏玛村, 542525201203 220罗玛村, 542525201204 210江玛村, 542525201205 220赛利普村
盐湖乡[Yánhú Xiāng][Yanhu Township][ཚྭ་མཚོ་ཤང༌།]*
【概况】革吉县辖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与改则县、日土县相邻。辖2个行政村。有藏北高原最大的盐湖扎仑茶卡。
【沿革】擦咔,藏语意为“盐湖”,曾译为恰茶卡。1960年,设立羌麦、羌多2个乡,属盐湖区。1970年改乡为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8年,羌麦乡辖3个行政村,羌多乡辖3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原羌麦、羌多2个乡合并设立擦咔乡,保留拉仓支、下下、柒那、果布、果洛玛、果美玛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拉仓支。2000年,盐湖乡常住人口2072人(五普)。2006年,辖2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3124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9年10月)】542525202000盐湖乡: 542525202201 210羌堆村, 542525202202 220羌麦村
文布当桑乡[Wénbùdāngsāng Xiāng][Wönpo tamzang Township][བོན་པོ་གཏམ་བཟང་ཤང༌།]*
【概况】革吉县辖乡。位于县境东部,东与改则县相邻。辖2个行政村。317国道过境。
【沿革】文布当桑,藏语意为“生长红柳的草滩地”,曾译为夏玛定。1960年,设立夏玛乡,属盐湖区;设立罗玛乡,属雄巴区。1970年改乡为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8年,夏玛乡辖4个行政村,罗玛乡辖4个行政村。1999年撤区并乡,原盐湖区的夏玛乡和原雄巴区的罗玛乡合并设立文布当桑乡,保留文布当桑、那玛热、嘎尔庆、乌格俄热、波江、阿热、帕姆、美热东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文布当桑村。2000年,文布当桑乡常住人口1976人(五普)。2006?年,辖罗玛、夏玛2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1926人(六普)。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2019年10月)】542525203000文布当桑乡: 542525203201 210罗玛村, 542525203202 220夏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