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行政区划

  哈密地区辖县。自治区粮畜生产基地。位于自治区东北部的天山北麓,北面与蒙古接壤。面积38445平方千米,人口10万,有汉、维吾尔、蒙古、东乡、壮、满、藏、柯尔克孜、裕固等民族,其中汉族居多数。辖2镇10乡。县政府驻巴里坤镇,距乌鲁木齐435千米。境内驻有兵团哈管局红星一牧场、红山农场、新疆军区伊吾军马场。(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资料)
  巴里坤镇 县政府驻地。为古丝道上的重镇和西域三大商镇之一,曾与乌鲁木齐、伊犁齐名。1950年设城区,1956年改为城镇,1961年为城镇公社,1975年改巴里坤镇。位于东天山北麓。面积15.2平方千米,人口1.2万,其中汉族占81%,辖5个居委会(按序数命名)。
  博尔羌吉镇 1986年建立博尔羌吉镇。位于县城西北73千米。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0.1万,其中汉族占98%,辖第一、第二两个居委会。
  萨尔乔克乡 1958年成立萨尔乔克公社,文革中曾更名为东方红公社,1985年改乡。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32.5千米。面积6391.2平方千米,人口0.5万,其中哈萨克族占93.4%,辖苏吉西、苏吉东、黄土、自流井4个行政村。
  海子沿乡 1985年初由原萨尔乔克公社尖山子大队、海子沿大队、卡子湖大队组建海子沿乡。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18千米。面积440平方千米,人口0.7万,其中哈萨克族占96%,辖海子沿、尖山子、卡子湖3个行政村。
  下涝坝乡 境内为古商道的军事要塞,清代曾设军台和驿站。1985年由原萨尔乔克公社下涝坝大队和小红柳峡牧场组建下涝坝乡。位于县城北偏西北,距县城113千米。面积3600平方千米,人口0.5万,均为哈萨克族。辖下涝坝、小红柳峡2个行政村。
  大红柳峡乡 1980年为大红柳峡国营牧场,1985年建立大红柳峡乡。位于县城西北120千米。面积14443平方千米,人口0.4万,其中哈萨克族占86.9%,辖大红柳峡、阔斯赛尔克、霍斯库仍、昌家庄子4个行政村。
  八墙子乡 1986年由原县食品牧场改建为八墙子乡。位于县城东北38千米。面积978.9平方千米,人口0.1万,其中哈萨克族占92%。辖八墙子、大红山、大熊沟3个行政村。
  奎苏乡 1958年成立奎苏公社,文革中曾更名东风公社,1985年改乡。位于县城以东,距县城34千米。面积1021.3平方千米,人口1.5万,其中汉族占94.9%,辖奎苏、南湾、二十里、三十户、拐把头、楼房沟、庙尔沟、小柳沟、板房沟、板房沟西渠、西梁11个行政村。
  石人子乡 1958年建立卫星公社,文革中改称胜利公社,1985年改石人子乡。位于县城以东,距县城12.5千米。面积276.4平方千米,人口1万,其中汉族占87.2%。哈(密)巴(里坤)公路横贯乡境,辖石人子、三十里馆子、大泉湾、韩家庄4个行政村。
  大河乡 1956年设大河乡,1958年建公社,1985年复改乡。位于县城东北15千米。面积1162.5平方千米,人口2.1万,其中汉族占93.7%,辖旧户西、旧户东、干渠、东头渠、新户、商户、西户、打柴沟8个行政村。
  花园乡 1975年由花庄子、南园子两个大队和城镇牧场组建为花园公社,1985年改乡。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5千米。面积234.6平方千米,人口0.7万,其中汉族占88%,辖南园子、花庄子、头道河子3个行政村。
  三塘湖乡 1962年由大河公社析出成立三塘湖公社,1985年改乡。位于县城东北90千米,北与蒙古接壤。面积10521.2平方千米,人口0.1万,其中汉族占94.1%,辖上湖、中湖、下湖、岔哈泉4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