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昌吉市行政区划

  昌吉回族自治州辖市,自治州府驻地。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距乌鲁木齐市30千米。面积7964平方千米,人口31万。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31个民族,其中汉族占76.7%,辖4街道3镇6乡。(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资料)
  延安北路街道 市政府驻地。是昌吉市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设立。位于市区中部。面积4.5平方千米,人口4.4万,其中汉族占77%,辖区内有宁边路、天山路、健康路、文化西路、 健康东路、红星西路、文化东路等街路,辖以序数命名的9个居委会。
  老城街道 1984年设立。位于市区北部。面积2平方千米,人口1.4万,其中汉族占71%,辖区内有解放路、团结路、生产街、北京北路、红旗路、民主路、宁边路、吐鲁番巷等街路,辖以序数命名的6个居委会。景点有昌吉北公园,内有古城遗址。
  延安南路街道 1984年设立。位于市区南部。面积9平方千米,人口4.8万,其中汉族占71%。境内有延安南路、北京南路、建国东路、建国西路、绿洲南路、南公园东路、南公园西路等街路,辖7个居委会和两个家委会。
  城郊街道 1958年建火箭公社,后划归昌吉镇公社,1962年析出,成立园丰公社,1984年改设城郊街道。位于市区西郊城乡结合部。面积47.8平方千米,人口3万,其中汉族占81.9%。312国道过境,辖夹滩、北门、园丰、九家沟4个行政村和城郊居委会。
  榆树沟镇 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后更名榆树沟公社,文革期间改称东方红公社,1984年改设榆树沟乡,1994年撤乡建镇。位于市区西郊,距市区14.2千米。面积37.9平方千米,人口1万,其中汉族占41.7%,辖榆树沟、新户、黄板渠、苇湖、石河沿、上移户、下移户、上庄子、代耕队、西四畦、三十户、中沟、东三畦、大三畦、东四畦、四畦、尾沟、西三畦、林场、下五畦、下庄子21个行政村。
  三工镇 1956年为三工乡,1959年建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6年撤乡建镇。位于市区以南,距市区13千米。面积125.3平方千米,人口2万,其中汉族占75%。地处天山北麓,北疆铁路横贯境内。辖南头工、二工、大三工、中沟、庙工、新戽、下营盘、常胜8个行政村。
  硫磺沟镇 1959年为矿区,1984年设硫磺沟街道,1994年改设硫磺沟镇。位于市区以南,距市区35千米。面积576平方千米,人口0.2万,有汉、回、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其中汉族占80.3%,辖一、二两个居委会。地处天山峡谷山口,沿河河谷多胡杨。
  二六工乡 原属榆树沟公社,1963年成立二六工公社,1968年改称向阳公社,1984年改设二六工乡。位于市区西,距市区11千米。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万,其中回族占78.8%,辖广东户、二六工、三畦、河州工4个行政村。
  大西渠乡 1956年成立大西渠乡,1968年建卫东公社,1984年复改大西渠乡。位于市区西北,距市区10千米。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1.6万,其中汉族占61.8%,辖三岔口、新渠、玉堂、大西渠、小西渠、下六户、新戽7个行政村。
  佃坝乡 1956年为佃坝乡,1962年成立公社,1969年改称红旗公社,1984年复改佃坝乡。位于市区北,距市区12千米。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0.7万,其中汉族占99.9%,辖佃坝、东沟、土梁、西沟、二畦5个行政村。
  阿什里哈萨克族乡 1958年成立阿什里公社,1969年改称反修公社,1984年建立阿什里哈萨克族乡。1994年,乡政府及山区的4个行政村迁至三屯河西岸的阿魏滩定居。位于市区以南,距市区3.8千米。面积3513.1平方千米,人口0.9万。均为哈萨克族。辖楼庄子、努尔加、二道水、阿魏滩、金涝坝、阿什里6个行政村。
  滨湖乡 1956年设滨湖乡,1958年改公社,同年并入六工公社,1969年更名朝阳公社,1984年复设滨湖乡。位于市区北,距市区9.6千米。面积129.7平方千米,人口0.9万,其中汉族约占99.2%,辖滨湖、东沟、五十户、迎丰、永红、友丰、下泉子7个行政村。
  六工乡 1956年设六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市区东北,距市区10千米。面积87.6平方千米,人口1.1万,其中汉族约占77.9%,辖西五工、东五工、沙梁子、下三工、四户坝、下六工、十三户、新庄8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