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行政区划

  昌吉回族自治州辖县。位于自治区北部,东北与蒙古接壤。面积17699万平方千米,人口8.8万,有汉、哈萨克、维吾尔、乌孜别克、回等13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2.6%,汉族占69.9%,辖2镇9乡。县政府驻木垒镇,距乌鲁木齐市220千米。(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资料)
  木垒镇 县政府驻地。1944年设木垒河镇,1950年改称木垒镇。面积15.8平方千米,人口1.4万,省道2916线从镇中通过,辖6个居委会(按序数命名)。
  西吉尔镇 1958年成立红旗公社,1984年改西吉尔乡,1994年撤乡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138.7平方千米,人口0.9万。水磨沟河自南至北纵贯全境,辖西吉尔、果树园子、屯庄、水磨沟4个行政村。
  英格堡乡 1984年从西吉尔公社析置英格堡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8千米。面积110.6平方千米,人口0.8万,其中汉族占99.8%。英格堡河自南至北纵贯全境,辖街街子、英格堡、马场窝子、庙儿沟、菜籽沟5个行政村。
  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 1987年由西吉尔、 英格堡两个乡析出部分地置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位于县境西南隅,距县城12千米。面积555.4平方千米,人口0.3万,其中乌孜别克族占18%,哈萨克族占66.9%,辖大南沟、东沟、阿克喀巴克3个行政村。
  东城乡 1956年设东城乡,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1984年复改东城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千米。面积545.2平方千米,人口1.5万,其中汉族占80.9%,辖东城、沈家沟、四道沟、东城口、孙家沟、鸡心梁、黑山头7个行政村。南部是山区,中部为丘陵。文物古迹有四道沟氏族公社晚期村落遗址,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照壁山乡 1950年设城关区,1958年成立东风公社,1984年设照壁山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乡政府驻县城西梁,乡域与县城毗连。面积398.7平方千米,人口0.9万,其中汉族占80.7%。有木垒河流经乡境,辖平顶山、头道沟、南闸、照壁山、北闸、 边家湾、河坝沿、城关、阿拉苏、周家塘、霍斯阔拉11个行政村。南部为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北部为戈壁。古迹有唐代独山守捉城遗址。
  新户乡 1979年从东风公社析出置新户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千米。面积323.2平方千米,人口0.9万,其中汉族占92.5%,辖新户、头畦、三畦、新沟4个行政村。
  雀仁乡 1979年从东风公社析出,置雀仁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西部,距县城36千米。面积1495.2平方千米,人口0.5万,其中哈萨克族占54.1%,汉族占40.4%。奇(台)青(河)公路纵贯全境,辖雀仁、五棵树、正格勒得、河东、托尔阿尕什、乌克勒别依特6个行政村。
  白杨河乡 1965年为地方国营牧场,1979年建立公社,1984年设白杨河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16千米。面积489.3平方千米,人口0.3万,其中汉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占51.7%和32.8%,辖东村、西村、羊头泉子、下泉、一碗泉、铁热斯阿尔克6个行政村。境内有白杨河及白杨河水库。
  大石头乡 1958年成立跃进公社,1973年更名大石头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75千米。面积11713平方千米,人口0.7万,其中哈萨克族占95.8%。大(黄山)哈(密)公路横穿乡境。冬季交通不畅。辖大石头、七城子、乌尊布拉克、克孜勒加尔塔斯等4个行政村。地形北、东、南3面环山,中部为戈壁。
  博斯坦乡 1958年建立地方国营红旗牧场,1972年更名为博斯坦牧场,1996年撤场建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30千米。面积1596.9平方千米,人口0.4万,其中哈萨克族占59.8%,辖博斯坦、三个泉子、萨尔色尔克、 喀夏霍勒、占布拉克5个行政村。南部为山区,北部是戈壁。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