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汉为焉耆国地。也有说“焉耆”源于“员渠”。清乾隆年间将焉耆改名“喀喇沙尔”意为雄伟、神圣的城。光绪年间又恢复了古地名。《大唐西域记》作阿耆尼,系焉耆的梵语化地名,梵语意为“火”。

公元前五世纪即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焉耆归属西域都护府,国都为员渠城。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置焉耆镇,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设焉耆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宋属高昌回鹘及西辽。元代属别失八里,名亦力巴力。明朝又称察理什。清乾隆二十二年间焉耆改为“喀喇沙尔”,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设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十四年(1898)改为焉耆府。

民国二年(1913年)置焉耆县,属焉耆府。民国九年(1920年)焉耆府改焉耆道,1928年改为焉耆行政区,1943年改焉耆专区。1954年3月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县,隶属巴州,自治州政府驻焉耆,1960年州政府由焉耆迁库尔勒。

1996年,焉耆回族自治县辖1个镇、7个乡:焉耆镇、四十里城子乡、七个星乡、包尔海乡、查汗来开乡、北大渠乡、永宁乡、五号渠乡。

2000年,焉耆回族自治县辖3个镇、5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焉耆回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117529人,其中:焉耆镇29000人、七个星镇12629人、永宁镇18235人、北大渠乡 9026人、五号渠乡14791人、四十里城子乡8722人、查汗采开乡5841人、包尔海乡6614人、王家庄牧场1221人、苏海良种场1555人、兵团27团9895人。

2003年,焉耆回族自治县总面积2429.32平方千米,总人口124724人,辖4镇4乡:焉耆镇、七个星镇、永宁镇、四十里城子镇、北大渠乡、五号渠乡、包尔海乡、查汗采开乡。县政府驻焉耆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焉耆回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127628人,其中:焉耆镇37649人,七个星镇13352人,永宁镇16955人,四十里城子镇8908人,北大渠乡10204人,五号渠乡18159人,查汗采开乡4513人,包尔海乡5847人,王家庄牧场1642人,苏海良种场1771人,兵团二十七团8628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