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历史沿革

  基隆,旧名鸡笼。那是因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为凯达格兰族(ketakalan),格兰的谐音近似台语之“鸡笼”,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1875年,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名为基隆。
  1626年,西班牙远征队在社寮岛(今日基隆的和平岛)登陆,随即在岛上西南端修筑“圣萨尔瓦多城”。1642年,荷兰人北上攻占社寮岛后,将“圣萨尔瓦多城”改名为“北荷兰”。1668年,郑经派军讨伐荷兰人,荷兰人兵败。
  1895年,日人占领台湾。1924至1931年,基隆升格为“市”,成为当时台湾第四大都市。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基隆市管辖区域:东为基隆市棉花屿东端,位于东经122°6′25″;西为安乐区大武仑,位于东经121°40′23″;南为仁爱区石硬港(泷川町),位于北纬25°6′10″;北为基隆市彭佳屿北端,位于北纬25°37′53″。东与台北县瑞芳镇为界。西与台北县万里乡毗邻,南与台北县七堵乡接壤,北临东海。管辖的附属岛屿有社寮岛、中山仔、桶盘屿、基隆屿、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等7岛屿。面积满潮时为4637624平方千米,人口94954人。管辖中正、信义、仁爱、安乐、中山等5区。市政府于1945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于中正区。
  1947年1月31日,将台北县基隆区的七堵乡划归基隆市,分为七堵、暖暖二区。(另:1947年2月18日,台北县七堵乡划归基隆市,称为基隆市七堵区。1949年1月15日,基隆市七堵区划分出暖暖区。)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基隆市行政区域照旧。基隆市管辖中正、信义、仁爱、中山、安乐、七堵、暖暖等7区。人口125518人,面积132.3010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棉花屿东端,位于东经122°6′25″;西为台北县汐止镇境界,位于东经121°37′28″;南为台北县平溪乡境界,位于北纬25°3′10″;北为彭佳屿北端,位于北纬25°37′53″。东与台北县瑞芳镇为界,西与台北县万里乡毗邻,东南与台北县平溪乡接壤,西南与台北县汐止镇为界,北临基隆湾、东海。管辖的附属岛屿有:在港口的和平岛(旧称社寮岛),其旁边的桶盘屿、中山仔。港外3.8千米处的基隆屿(旧称鸡笼山)。东北有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三岛。市政府设于中正区。

  1958年2月,基隆市中山区的中和里划归安乐区。1959年7月1日,基隆市七堵区莺歌里的皮濑、石厝里的新山两地区,划归安乐区外寮里管辖。
  1988年3月1日,基隆市行政区域调整:中山区民治里二十邻港西巷改称中山区文昌里二十邻港西巷;安乐区中和里、德和里、德安里、西荣里、西华里、西定里、西康里划归至中山区;七堵区莺歌里、七贤里、三民里、四维里、五福里、六合里划归安乐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