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县历史沿革

因境内有文峪河水而得名。春秋属晋,称平陵县,战国为大陵。秦于今城关东北10千米武陵村置大陵县,属太原郡。西汉因之;又于今城关西南13千米平陶村别置平陶县,亦属太原郡。新莽改大陵为大宁,改平陶为多穰,东汉复旧。北魏平陶县治徙今平遥县境。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大陵县改受阳县,徙治今城关东5千米旧城庄。永安中年于今城关东南15千米回回堡一带侨置蔚州,于今城关东南15千米忠义村侨置忠义郡,于今城关东20千米云周村侨置云州,后徙废。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受阳为文水县,属太原郡。唐先后属汾州、并州。唐天授元年(690年)因文水是武则天故里,改名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年)改称文水县。宋属太原府,元符中年徙今治。元属冀宁路。明、清属太原府。民国初年属冀宁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1年属榆次专区。1958年并入汾阳县,1959年复置县。属晋中专区。1967年属晋中地区。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属地级吕梁市。

1996年,文水县面积1608平方千米,人口约38万人。辖7个镇、11个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沟口乡、宜儿乡、南武乡、西城乡、南白乡、上曲乡、南齐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苍儿会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文水县常住总人口401641人,其中,城关镇64800人,开栅镇31213人,南庄镇21455人,南安镇17531人,刘胡兰镇31201人,下曲镇26829人,孝义镇27914人,沟口乡2289人,宜儿乡27893人,南武乡22372人,西城乡25725人,南白乡16903人,上曲乡13027人,南齐乡14265人,北张乡26791人,马西乡12435人,西槽头乡15323人,苍儿会乡3675人。

2001年1月12日,省政府《关于文水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晋政函(2001)16号)同意文水县乡镇调整情况如下:一、将沟口乡和宜儿乡并入城关镇,设立凤城镇。以原沟口乡、宜儿乡及城关镇的行政区域为凤城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城内大陵街118号原城关镇办公楼内。二、将苍儿会乡并入开栅镇,设立新的开栅镇。以原苍儿会乡和开栅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开栅村。三、将上曲乡并入刘胡兰镇,设立新的刘胡兰镇,以原上曲乡和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刘胡兰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刘胡兰村。四、将南白乡并入南安镇,设立新的南安镇,以原南白乡和南安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南安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南安村。五、将南齐乡并入下曲镇,设立新的下曲镇,以原南齐乡和下曲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下曲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驻下曲村。六、原南庄镇、孝义镇、西城乡、南武乡、北张乡、马西乡、西槽头乡建制保持不变。2000年12月至2001年4月,文水县基本完成撤并乡镇工作。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文水县辖7个镇、5个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文水县常住总人口421199人,其中,凤城镇128571人,开栅镇34205人,南庄镇20195人,南安镇34229人,刘胡兰镇37235人,下曲镇39332人,孝义镇27981人,南武乡21765人,西城乡25475人,北张乡25105人,马西乡11116人,西槽头乡15990人。

201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30862人。2015年末,文水县辖7个镇、5个乡(合计12个),9个居委会、199个村委会(合计208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