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历史沿革

《尔雅》曰:“下湿曰隰”。以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据《太平寰宇记》载:以县南有龙泉,地湿,因名隰。汉置蒲子县。北魏于今县境置南吐京郡、北平昌县,后废。太和十二年(488)置汾州,孝昌年间废,北周复置。保定初年于今县境置大宁县。大象元年(579)于今县城北18千米长寿村置长寿县,于县置龙泉郡。

隋开皇年间大宁县治徙今大宁县境。四年(584)改汾州为西汾州。五年废龙泉郡,改西汾州为隰州。十八年改长寿县为隰川县,徙治今县城北1千米,属隰州。大业三年(607)改隰州为龙泉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隰州,天宝元年(742)改大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隰州,县俱属之。

金天会六年(1128)改南隰州,天德三年(1151)复为隰州。兴定五年(1221)于今县城南30千米午城镇置仵城县,属隰州。元废仵城县。至正年间隰川县废入隰州,隶晋宁路。后复置隰川县,明洪武二年(1369)废。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置隰县,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9年置分区,属晋南区行署。后废隰县分区,县属临汾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与大宁县合并为隰宁县,后又与永和、蒲县、石楼合并为吕梁县。1961年复置隰县,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临汾地区。2000年属地级临汾市。

1999年,隰县总人口97758人,其中城镇人口43959人、乡村人口53797人。辖3个镇、10个乡:城关镇、黄土镇、午城镇、刁家峪乡、后嫣乡、北庄乡、城南乡、寨子乡、水堤乡、朱家峪乡、下李乡、冯家乡、陡坡乡。县政府驻城关镇。(135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384个自然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隰县常住总人口95895人,其中,城关镇27392人,午城镇5760人,黄土镇11343人,后墕乡4205人,刁家峪乡4200人,水堤乡4787人,寨子乡7524人,陡坡乡3979人,冯家乡1751人,朱家峪乡5251人,下李乡6765人,城南乡9960人,北庄乡2978人。

2001年,撤销北庄乡,并入城关镇,更名为龙泉镇;撤销水堤乡,并入午城镇;撤销后嫣乡,并入刁家峪乡,更名为阳头升乡;撤销冯家乡,并入下李乡;撤销朱家乡,并入城南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5个乡:龙泉镇、午城镇、黄土镇、阳头升乡、寨子乡、陡坡乡、下李乡、城南乡。县政府驻龙泉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隰县常住总人口103617人,其中,龙泉镇39622人,午城镇10094人,黄土镇11469人,阳头升乡9463人,寨子乡6396人,陡坡乡4032人,下李乡8623人,城南乡13918人。

2015年末,隰县辖3个镇、5个乡(合计8个),3个居委会、97个村委会(合计100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