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历史沿革

因地形“原隰宽平”得名。古称崞县,始置于秦始皇,属雁门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改属雁门郡。西晋末年复置云中县,楼烦县治自宁武府界徙今市区北部崞阳镇大阳村。北魏永兴二年置石城县。始光三年(426)于红池村置敷城郡。东魏天平二年(535)侨置繁峙县,于县置繁峙郡,故治在今市区南9千米板寺村,侨置恒州,故治在云中故城。寻废恒州。北齐废原平、楼烦、敷城3县及永定、建安、广安3郡,改武州为北灵州。寻废北灵州,改廓州为北显州,故治在今崞阳镇。北周时繁峙郡、县及北显州俱废。

隋开皇十年(590)废石城县,平寇县自今定襄县境徙治崞阳镇,属代州。大业二年(606)改平寇县为崞县。十二年繁峙县自今繁峙县境徙治武州故地。唐贞观五年(631)置怀化县,故治在今市区南12千米怀化村,属顺州,十二年改属代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08)改唐林县为白鹿县。五代唐同光初年复改白鹿县为唐林县。五代晋改唐林县为广武县,后复为唐林县。宋景德二年(1005)唐林县废入崞县。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升崞县为崞州,属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崞县,属太原府,八年改属雁门道。

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撤销崞县,设立原平县,属晋北专区。1959年12月,原平县驻地由城关(今崞阳镇)迁至原平镇。1961年代县析出,原平县改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1993年撤县改市(县级)。2000年12月,撤销忻州地区,设立忻州市(地级),原平市由忻州市代管。

1996年,原平市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约45万人。辖8个镇、21个乡:原平镇、轩岗镇、崞阳镇、东社镇、大牛店镇、苏龙口镇、阎庄镇、长梁沟镇、南白乡、上庄乡、子干乡、上阳武乡、解村乡、王家庄乡、楼板寨乡、中阳乡、白石乡、大芳乡、沿沟乡、石寺乡、大林乡、薛孤乡、西镇乡、神山堡乡、后口乡、龙宫乡、段家堡乡、官地乡、牛食尧乡。市政府驻原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原平市常住总人口471853人,其中,原平镇94431人,东社镇23066人,苏龙口镇10433人,崞阳镇25049人,大牛店镇19912人,闫庄镇24210人,长梁沟镇15401人,轩岗镇41807人,南白乡10827人,上庄乡14291人,子干乡18455人,中阳乡14982人,白石乡5556人,大芳乡12704人,沿沟乡8737人,石寺乡7504人,大林乡17149人,薛孤乡17321人,西镇乡15792人,上阳武乡4065人,解村乡13655人,王家庄乡15342人,楼板寨乡8003人,神山堡乡5151人,后口乡3424人,龙宫乡5572人,段家堡乡9588人,官地乡6715人,牛食尧乡2711人。

2001年,撤销原平镇,设立北城街道办事处、南城街道办事处、新原乡;撤销薛孤乡,并入西镇乡;撤销石寺乡,并入崞阳镇;撤销大芳乡,并入沿沟乡;撤销白石乡,并入苏龙口镇;撤销上阳武乡,并入大牛店镇;撤销后口乡、龙宫乡,并入轩岗镇;撤销官地乡、牛食尧乡,并入段家堡乡;撤销神山堡乡,并入长梁沟镇;撤销上庄乡,并入东社镇。区划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7个镇、11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东社镇、苏龙口镇、崞阳镇、大牛店镇、闫庄镇、长梁沟镇、轩岗镇、新原乡、南白乡、子干乡、中阳乡、沿沟乡、大林乡、西镇乡、解村乡、王家庄乡、楼板寨乡、段家堡乡。共有520个行政村,531个自然村。

2008年1月,开始组建轩煤矿区街道(2009年3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原平市常住总人口491213人,其中,北城街道41967人,南城街道55947人,轩煤矿区街道32319人,东社镇31929人,苏龙口镇15347人,崞阳镇30874人,大牛店镇19398人,闫庄镇21791人,长梁沟镇16683人,轩岗镇19963人,新原乡44058人,南白乡7830人,子千乡17206人,中阳乡12691人,沿沟乡19381人,大林乡15129人,西镇乡30614人,解村乡12118人,王家庄乡14197人,楼板寨乡6151人,段家堡乡19061人,山西鲁能晋北铝业工矿区1352人,原平市石豹沟煤矿工矿区2432人,原平农场2775人。

2015年末,原平市常住人口501628人,其中,乡村人口251818人、城镇人口249810人。辖3个街道、7个镇、11个乡(合计21个),15(一说16)个居委会、520个村委会(合计535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