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县历史沿革

稷山,春秋称“稷”,属晋国。“邑以稷山名,以后稷始播百谷于兹也”。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于今城关东南15千米置高凉县、郡,隶东雍州。西魏大统中年于今县境置南汾州,郡徙治今河津市境。废帝三年(554)南汾州改勋州,北周升总管府。武成初年废勋州,绛州治徙此。建德六年(577)州、县治徙今城关西南6千米吴城村。

隋开皇三年(583)绛州治徙今新绛县境,十八年高凉县改稷山县,徙治今城关,属绛郡。唐先后属绛州、绛郡、河中府。五代唐还属绛州。宋属绛州绛郡。金兴定初年属晋安府。元、明、清仍属绛州。民国初年废州,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49年属晋南区新绛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

1997年末,稷山县面积680平方千米,人口316806人。辖6个镇、6个乡:城关镇、化峪镇、翟店镇、西社镇、杨赵镇、清河镇、太阳乡、下迪乡、管村乡、路村乡、修善乡、蔡村乡。共有197(一说199)个行政村,228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稷山县常住总人口324812人,其中,城关镇66363人,西社镇28198人,化峪镇17667人,翟店镇39393人,清河镇31606人,杨赵镇4498人,管村乡18383人,路村乡20059人,下迪乡19950人,蔡村乡30146人,太阳乡33268人,修善乡15281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2个乡:稷峰镇、西社镇、化峪镇、翟店镇、清河镇、蔡村乡、太阳乡。县政府驻稷峰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稷山县常住总人口347425人,其中,稷峰镇132509人,西社镇28334人,化峪镇39608人,翟店镇37439人,清河镇30151人,蔡村乡29512人,太阳乡49872人。

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351676人,其中,乡村人口235679人,城镇人口115997人。

2015年末,稷山县辖5个镇、2个乡(合计7个),3个居委会、200个村委会(合计203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