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县历史沿革

县因在沁河之源而得名。西汉置谷远县,属上党郡。新莽改谷近,东汉复旧,晋废。北魏建义元年(528)于今县境置沁源、团城2县,俱属义宁郡,且为郡治。北齐废团城县,隋开皇三年(583)废义宁郡,十六年于今县境西北置绵上县,属西河郡,于沁源县境置沁州,县属之。义宁元年(617)复置义宁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义宁郡为沁州,沁源、绵上2县俱属之,二年于今县境西置招远县,亦属沁州,三年废招远县。天宝元年(742)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沁州,2县俱属之。宋属威胜军。庆历六年(1046)绵上县徙治今县城北35千米绵上村。金元光二年(1223)于今县境置谷州。蒙古初年废谷州,至元十年(1273)绵上县废入沁源县,仍属沁州。1949年属长治专区,后属晋东南专区(地区)。1985年属长治市。

1996年,全县面积2554平方千米,人口约16万人,辖4个镇、18个乡:城关镇、郭道镇、王和镇、柏子镇、法中乡、柏木乡、中峪乡、五龙川乡、李元乡、韩洪乡、鱼儿泉乡、定阳乡、交口乡、白狐窑乡、官滩乡、景凤乡、赤石桥乡、庄儿上乡、聪子峪乡、王陶乡、花坡乡、王凤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沁源县常住总人口154305人,其中,城关镇35273人,郭道镇16753人,柏子镇8937人,王和镇10457人,中峪乡5549人,五龙川乡1314人,法中乡7715人,柏木乡1318人,交日乡6920人,白狐窖乡2570人,聪子峪乡5966人,定阳乡2444人,韩洪乡9519人,鱼儿泉乡1270人,官滩乡3745人,景风乡3144人,赤石桥乡5515人,庄儿上乡2358人,王陶乡9836人,王凤乡2201人,李元乡10580人,花坡乡921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9个乡:沁河镇、郭道镇、灵空山镇、王和镇、李元镇、中峪乡、法中乡、交口乡、聪子峪乡、韩洪乡、官滩乡、景风乡、赤石桥乡、王陶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沁源县常住总人口158702人,其中,沁河镇50143人,郭道镇17198人,灵空山镇9611人,王和镇11123人,李元镇14695人,中峪乡4724人,法中乡7717人,交口乡7761人,聪子峪乡6441人,韩洪乡8313人,官滩乡3441人,景凤乡2077人,赤石桥乡5937人,王陶乡9521人。

2015年末,沁源县辖5个镇、9个乡(合计14个),6个居委会、254个村委会(合计260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