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行政区划

运城地区辖县。位于省境西南部,西隔黄河与陕西省为邻。面积1339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7镇13乡。县政府驻城关镇。【《政区大典》,1996年前后资料】
城关镇 县政府驻地。1958年建红旗公社,1959年更名燎原公社,后改猗氏公社、城关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峨嵋岭下,涑水河北岸。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5.3万。大临线、临解线、上临线、庙风线4条公路过境。辖兴教坊、崇相西、贵戚坊、王村、关原头、杨原头、西荆杨、百里店、陈范屯、东西屯、翟村、里寺、黄斗景、小杨、大杨、高家垛、上里、西张岳、孙家卓、陈家庄、马营21个行政村。
牛杜镇 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2年析置牛杜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涑水河南岸,距县城4.5千米。面积78.4平方千米,人口3.4万。董夹路、临解路过境。辖牛杜、镇西、东荆杨、西水南、香落、何家庄、王景、慈阳、工寮、铁匠营、姚村、官庄、上庄、下庄、裴家营、太范、老堡、杨中、田村、杨妃、杨家庄、景滑22个行政村。古迹有南关会馆、猗氏古城、猗顿墓。
嵋阳镇 1958年属太阳升公社,1961年析置嵋阳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67.8平方千米,人口2.6万。庙风线、董夹线、福庙线公路过境。红旗渠横贯北部。辖嵋阳、祁任、任柳、西祁、东祁、曹家营、邸家营、下朝、上朝、卫村、张家营、西任上、令狐营、白堂、东堡、阁头、西智光、南智光、祁任庄19个行政村。
临晋镇 1954年临晋、猗氏两县合并后,设临晋镇,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析置临晋公社,1983年建乡,1984年复置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3.9万。万临线、临王线于此交会。辖临晋、西关、冯家卓、下豆氏、张包、樊家卓、景家卓、泉杜、北月、许家庄、运冲、南大、代村、考早、张留、过船、黑顺、南连、北大、坑东、西窑上、太平庄、坑西、赵家窑、高运、中代、石家卓、永乐屯28个行政村。文物古迹有北魏霍扬碑、元代县大堂、清重修文庙大成殿、唐柏及宋钟等。
孙吉镇 1971年由万荣县划归临猗,1958年属太阳公社,1962年析置孙吉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峨嵋岭西端,距县城40千米。面积112.8平方千米,人口4.7万。万临线、三赵线于此交会。辖孙吉、杨林、辛圣、程樊、王显庄、西赵、张家、郝家、铁北、卫阳、南辛、高村、三甲、王午、回龙、西里、北胡、南胡、贾寺、东里、丁村、大王、小王、贾村、蔡村、蔡高、天兴、南周、烟村、薛公、周贾、北程、上元、月高、引村、兴隆36个行政村。
东张镇 1958年建东张公社,后属前进公社,1961年析置东张公社,1984年设乡,1994年置镇。位于县境西南隅,与陕西省隔河相望,距县城35千米。面积82平方千米,人口3.2万。夹马口电灌站建于境内,红旗渠横穿全境。运夹、董夹公路过境。辖街东、街西、西堡里、西仪、下里、夹马口、鹀樊、东菜庄、积善、社兴、百里营、樊哲、红旗、芦底、王家营、峪南、西寺后、新民庄、张仙、杨杏、兴善、太丰、新城庄、冯留24个行政村。
七级镇 1958年建七级公社,1984年建乡,1994年置镇。位于县境南部偏西,距县城30千米。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2.9万。庙风线、冯王线公路过境。辖七级、留尚、土牌、辛冯、西程、樊桥、樊桥屯、吴村、南王、北王、小张、鲍家营、麻家卓、南永德、北永德、令助、张家卓、山东庄、解村、王肖、孝子、文家营、新卓、太和庄、东程、柳枝、永德庄、靳家营、皮士、北古城、中和庄31个行政村。
楚侯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9年属牛杜公社,1962年析置王鉴公社,1980年更名楚侯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东南隅,距县城8千米。面积48.5平方千米,人口1.9万。庙风公路过境。辖楚侯、王鉴、百俊、孙里、太侯、张嵩、仁里、南杨姚、董家庄、赵家卓、黄仪南11个行政村。
李汉乡 1958年属红旗公社,1959年属牛杜公社,1962年析置李汉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东部偏南,距县城7.5千米。面积23.8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李汉、北杨姚、申村、南岳、高头、南村、东三里、东朝、西三里、郭村10个行政村。古迹有仰韶文化遗址。[next]  庙上乡 1958年属嵋阳公社,1961年析置城西公社,1983年更名庙上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0千米。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3.1万。董夹线、福庙线、庙风线过境。辖庙上屯、城西、城东、水头、渠下、南姚、北姚、王上庄、关任、南杜、北张庄、吉令、程村、胥村、新安庄、山东庄、薛家庄、北贯底、南贯底、好义、东盛庄、牌首、新城堡、白鹿24个行政村。古迹有古解梁城遗址。
角杯乡 1958年属星火公社,1961年析置角杯公社,1983年设乡。位于县境西部峨嵋岭上,西临黄河,距县城32千米。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2.5万。张栲线公路纵穿境内。辖角杯、西齐永、石彪、柴家庄、吉家营、过卓、清池、杨范、吴王、姚卓、东昝、潘侯、浪店、西张、西周吴、周吴、樊家营、豆氏庄、上豆氏19个行政村。
西张吴乡 1958年属星火公社,1961年分立,1980年更名西张吴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西部,峨嵋岭西端,距县城30千米。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1.6万。张栲线公路过境。辖西张吴、西张家营、浪池、潘西庄、西辛、潘西、元上、张郭、古今屯、小樊、宏土、东齐永12个行政村。
南赵乡 属贫困乡和政区最小乡,1971年由万荣县划出,1984年设南赵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黄河滩涂地带,距县城50千米。面积16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交通不便。辖南赵、南樊、杨董、北百底、南百底、北赵、安昌、师家、屈村9个行政村。
北辛乡 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0年析置北辛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北部峨嵋岭上,距县城25千米。面积82.6平方千米,人口3万。三赵线公路横贯境内。辖北辛、崔姚、道场、岭后、陶唐庄、东卓、左家庄、泥坡、张家坡、赵村、北马、宅子、卓逸、王申、小陈、乐善、丁庄、北昝、平宜、北杨、婆儿、婆儿庄、义堂、甘露园、姚村庄25个行政村。
耽子乡 1958属卫星公社,1960年析置耽子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中西部,峨嵋岭上,小嶷山西侧,距县城28千米。面积70.4平方千米,人口2.3万。临王线公路纵贯全境。辖耽子、耽子庄、高堆、孙远、孙远庄、潘家庄、后土营、柳家卓、北畅、南畅、堡里、上王、靳家卓、西窑里、周家窑、东贾、北张、柳村、陶唐、莫道池20个行政村。
卓里乡 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卓里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中部峨嵋岭上,距县城20千米。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5万。福庙线、三赵线过境。辖卓里、福寿屯、席家窑、寺后、霍村、武村、东将军屯、西将军屯8个行政村。
阎家庄乡 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阎家庄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北中部,大嶷山东侧,距县城13千米。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2.3万。三赵线公路横穿乡境。辖阎家庄、南大陈、北大陈、建义庄、陈建庄、太和庄、贝支、南佃、峰仙、西陈翟、李家庄、陈庄、北上庄、张庄、北岭庄、南薛16个行政村。
北景乡 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北景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中北部,峨嵋岭南沿,距县城7.5千米。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2.1万。公路大临线、三赵线纵横过境。辖北景、南景、石家庄、东村、西村、北里、西张白、张村堡、齐村、东张白、张村、景村12个行政村。
大阎乡 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大阎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北部峨嵋岭上,距县城12.5千米。面积59.5平方千米,人口2万。大临线公路纵贯乡境。辖大阎、东阎、高家庄、焦家营、景庄、贾庄、罗村、马家窑、南庄、小阎、尉庄、翟庄12个行政村。
三管乡 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置三管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边缘,距县城15千米。面积57.6平方千米,人口2万。三赵线、运埝线公路连接全乡。辖三管庄、梁家庄、新庄、陆喜营、王家庄、师家庄、王薛庄、西姚庄、东姚庄、黄家庄、李卓、向阳庄12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