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历史沿革

相传麟州故城(今名杨家城)东有三株古松,唐代所植,粗两三人合抱,枝柯相连,人称神奇,便以神木为名。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于县南设 阳、 阴二县,属西河郡;于西北秃尾河上游东岸设白土县,属上郡。东汉末三县废。北魏于县南设石城县,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移治石龟镇并更名银城县,隋大业末年废。唐贞观二年(628年)复设银城县,八年于今县北黄羊城增设连谷县,属胂州;开元二年(714年)于县北增设新秦县,七年分新秦县增设铁麟县,十二年新秦兼为麟州治,十四年废州和新秦、铁麟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复设新秦县并兼为新秦郡治,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麟州治。五代后周州、县移治小堡。北宋乾德元年(963年)州、县又移治吴儿堡,五年再移治杨家城;政和四年(1114年)省银城、连谷二县入新秦县。

金皇统八年(1148年)废州、县,正大三年(1226年)于今县南花石崖北升弥川寨设弥川县,末年于今县南太和寨升太和寨设太和县,属葭州。蒙古初于神木寨(即今址)置云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废州始设神木县并省太和县入,属葭州,省弥川县入葭州。神木县故治在今县东巽山。清《神木县志》:“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明正统八年(1443年)徙今址。清属榆林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省。1937年于今贺家川镇设陕甘宁边区神府县。1949年属榆林分区。1950年省神府县入神木县,属榆林专区。1958年省府谷县入神木县,1961年析出复设府谷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

1997年,中鸡乡改为中鸡镇,孙家岔乡改为孙家岔镇,大保当乡改为大保当镇,花石崖乡改为花石崖镇,马镇乡改为马镇。至此,神木县辖12个镇、10个乡:神木镇、贺家川镇、万镇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马镇镇、大保当镇、尔林兔镇、中鸡镇、高家堡镇、麻家塔乡、沙峁乡、瓦罗乡、解家堡乡、太和寨乡、乔岔滩乡、瑶镇乡、西沟乡、永兴乡、栏杆堡乡。总面积7635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县政府驻神木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神木县常住总人口360774人,其中:神木镇86632人、高家堡镇17348人、店塔镇19763人、孙家岔镇11612人、大柳塔镇32391人、花石崖镇11866人、中鸡镇13595人、贺家川镇10440人、尔林兔镇12309人、万镇镇13956人、大保当镇12857人、马镇镇12170人、麻家塔乡12856人、永兴乡8271人、乔岔滩乡14530人、太和寨乡7238人、瑶镇乡13519人、栏杆堡乡10211人、沙峁乡11652人、解家堡乡9746人、西沟乡10000人、瓦罗乡7812人

2001年,撤销西沟乡、永兴乡并入神木镇,撤销沙峁乡设立沙峁镇,撤销栏杆堡乡、瓦罗乡合并设立栏杆堡镇。

2003年,神木县辖神木镇、沙峁镇、大保当镇、中鸡镇、尔林兔镇、大柳塔镇、孙家岔镇、店塔镇、高家堡镇、花石崖镇、万镇、贺家川镇、马镇、栏杆堡镇14个镇和瑶镇乡、解家堡乡、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5个乡,共有769个村委会、15个社区。

2004年,撤销瑶镇乡设立锦界镇,锦界镇政府驻地由瑶镇村迁往锦界,其行政区域不变。调整后,神木县辖15个镇、4个乡: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镇、大保当镇、马镇镇、栏杆堡镇、沙峁镇、锦界镇、麻家塔乡、乔岔滩乡、太和寨乡、解家堡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神木县常住总人口455493人,其中:神木镇204525人,高家堡镇8862人,店塔镇28581人,孙家岔镇19583人,大柳塔镇59883人,花石崖镇2504人,中鸡镇18004人,贺家川镇3427人,尔林兔镇10600人,万镇4144人,大保当镇15208人,马镇4605人,栏杆堡镇4157人,沙峁镇5517人,锦界镇25561人,麻家塔乡30563人,乔岔滩乡4989人,太和寨乡2022人,解家堡乡2758人。

2011年,撤销太和寨乡并入贺家川镇,撤销解家堡乡、麻家塔乡并入神木镇,撤销乔岔滩乡并入高家堡镇。调整后,神木县辖15个镇:神木镇、高家堡镇、店塔镇、孙家岔镇、大柳塔镇、花石崖镇、中鸡镇、贺家川镇、尔林兔镇、万镇、大保当镇、马镇、栏杆堡镇、沙峁镇、锦界镇。

2012年末,神木县面积7480.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22100人,常住人口45.65万人。2013年末,神木县辖15个镇,共有9个社区、66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神木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