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历史沿革

古属梁洲,为氐羌据地。唐武德二年(619年)析绵谷县地于东部通谷镇(今金牛驿)置金牛县,四年今县南部置嘉牟县,天宝元年(742年)三泉县自今广元市北移治今县西北阳平关镇;宝历元年(825年)降金牛县为镇并入西县。北宋乾德五年(967年)三泉县直隶京师。至道二年(996年)于三泉县置大安军,三年军废,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复置。元初改设大安州,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州为大安县,属沔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撤销大安县,三十年九月于今县治建宁羌卫,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改设宁羌州。因古代为氐、羌聚居地,取羌地永宁之意名州。1913年罢州设宁羌县。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2年1月改名宁强县。1949年属陕南行署区。1951年属南郑专区。1953年属汉中专区。1958年撤销县制,辖地划归凤县和汉中市。1969年属汉中地区。1996年属汉中市。

1949年12月,全县设城关、大安、嶓冢、阳平关、燕子砭、凤凰、天池、天台、靖安9区,区下设乡、村。1950年5月,撤嶓冢区,分别并入大安、阳平关两区;燕子砭、凤凰区合并为广坪河区;全县为7区、72街乡。

1951年6月,以序数名各区,9月增设第八区,即:城关第一区,大安第二区,阳平关第三区,广坪第四区,天池第五区,天台第六区,靖安第七区,代家坝第八区。第六区增设孙家岭、李家坝2乡。第七区增设挂子山、小褒城2乡。共76街乡。

1953年,将第七区的黎坪、元坝子、禅家岩、五郎坝、板苍坝、小褒城、挂子山7乡,第六区的孙家岭、李家坝、水田坪3乡和第五区的张家桥、唐家坝2乡,以及铁锁关乡的松坪子行政村均划归黎坪中心区;增置燕子砭、舒家坝、铁锁关、冯家营4区;全县共11区,90街乡,355行政村。

1956年8月撤区并乡,撤销第五区(燕子砭)、第七区(舒家坝)、第十区(胡家坝)、第十一区(冯家营)4个区,全县辖城关、大安、代家坝、阳平关、广坪、茅坪沟、铁锁关7区,下设52乡镇。1958年,略阳县的庙坝乡和黎坪区的禅家岩、三道河(1957年4月由四川旺苍县划归黎坪区)、水田坪乡(1953年由宁强县划归黎坪中心区)划归宁强县,分属大安、茅坪沟、铁锁关3区;同年9月,改7区为7个公社,原乡(镇)改设55个管理区。

1961年5月撤销7个公社,恢复区建制,改管理区为(小)公社,全县为7区50个公社,366个生产大队(以下简称大队),2397个生产队。1962年调整为53个公社,365个大队,2225个生产队。1964年调整为2镇55个公社,365个大队、4个居委会,2539个生产队。1965年调整为2镇54个公社。1966年全县设7区54个公社。1981年全县为7区2镇52个公社。

1984年3月,改公社为乡,改大队为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恢复传统地名,全县为7区2镇52乡。1986年,城关镇归县直辖;大安、阳平关、千丘划为乡级镇;全县设7区、1个县辖镇,3个乡级镇、50个乡,367个村、8个居委会,2460个村民小组。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