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历史沿革

据《陕西通志》:“兴平、唐县名.至德初置兴平军,寻改为县,从军名也。”夏、商称犬丘邑。西周名犬丘(今阜寨乡南佐村),懿王曾都于此。秦设废丘县,因懿王所都,秦欲废之,故名,属内史。楚汉之际,雍王章邯都此。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改为槐里县,属右内史;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析槐里县东部于茂乡(今西吴乡窦马村)置茂陵县,同属右扶风;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析置平陵县。东汉右扶风治由长安迁至槐里。三国魏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撤茂陵县,改平陵县为始平县。西晋扶风郡改称扶风国,治所由槐里移至郿县(今眉县东北15里);泰始三年(267年)在槐里县置始平郡。

前秦将始平县治由平陵(今咸阳市西北)移至茂陵城。后秦皇初元年(394年)姚兴称帝于槐里。北魏初扶风郡移治好畤县(今乾县东好畤村)。太平真君中并始平郡入扶风郡;七年(446年)徙槐里县于今兴平市西25里。永安元年(528年)扶风郡移治文学城(今兴平市东南),始平县治由茂陵城移至今兴平市东北15里;恭帝元年(554年)始平县又迁今兴平市东北25里。北周时将槐里县并入始平县,大象二年(580年)始平县治迁至文学城,扶风郡与始平县同治一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扶风郡,始平县属雍州;大业九年(613年)始平县治徙今市区。唐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出嫁吐蕃,中宗送别于此,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县治迁至马嵬城(今马嵬镇)。至德二年(757年)十月因金城置兴平军改名兴平县,治迁旧城即今址至今,属京兆府。元代属奉元路。明、清属西安府。1914年属关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咸阳分区。1953年属宝鸡专区。1961年属咸阳专区。1968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咸阳市。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1996年,兴平市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约52.8万人,辖2个街道、3个镇、11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张镇、桑镇、马嵬镇、大阜乡、冉庄乡、赵村乡、丰仪乡、庄头乡、阜寨乡、田阜乡、西吴乡、南位乡、汤坊乡、南市乡。市政府驻东城街道。

1997年,西吴乡改为西吴镇,赵村乡改为赵村镇,南市乡改为南市镇,庄头乡改为庄头镇,南位乡改为南位镇。调整后,兴平市辖2个街道、8个镇、6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张镇、桑镇、马嵬镇、西吴镇、赵村镇、南市镇、庄头镇、南位镇、大阜乡、冉庄乡、丰仪乡、阜寨乡、田阜乡、汤坊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兴平市常住总人口551523人,其中:东城街道53367人、西城街道50874人、马嵬镇37787人、赵村镇31844人、桑镇30281人、庄头镇31227人、西吴镇37006人、南位镇39108人、南市镇35485人、店张镇28983人、大阜乡34293人、冉庄乡33541人、汤坊乡32342人、丰仪乡29453人、阜寨乡25172人、田阜乡20760人

2001年,撤销大阜乡并入东城街道,撤销冉庄乡并入西城街道,撤销店张镇设立店张街道。调整后,全市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张街道、马嵬镇、赵村镇、桑镇、西吴镇、南市镇、庄头镇、南位镇、汤坊乡、田阜乡、丰仪乡、阜寨乡。(248个行政村)

2006年,兴平市总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56.17万人,辖东城、西城、店张3个街道,马嵬、赵村、桑镇、庄头、西吴、南位、南市7镇,汤坊、丰仪、阜寨、田阜4乡,218个行政村、14个社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兴平市常住总人口541554人,其中:东城街道111495人,西城街道91816人,店张街道27228人,马嵬镇32115人,赵村镇27980人,桑镇26083人,西吴镇36137人,南市镇33631人,庄头镇28993人,南位镇33982人,汤坊乡26739人,田阜乡18128人,丰仪乡25056人,阜寨乡22171人。

2011年,撤销阜寨乡、田阜乡合并设立阜寨镇;撤销丰仪乡设立丰仪镇,撤销汤坊乡设立汤坊镇;撤销西吴镇、马嵬镇镇的建制,分别设立西吴、马嵬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全市辖5个街道、8个镇: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店张街道、马嵬街道、西吴街道、赵村镇、桑镇镇、南市镇、庄头镇、南位镇、汤坊镇、丰仪镇、阜寨镇。

2012年末,兴平市面积508.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11266人,常住人口54.56万人。2013年末,兴平市辖5个街道、8个镇,共有15个社区、223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东城街道。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