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历史沿革

秦置郡县,因古郿邑为名。隋初置郿县,元初为郿州、旋改郿县。1958年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置郿县。1964年改“郿”为眉,称眉县。1969年属宝鸡地区。1971年属宝鸡市。

1949年10月13日,设立横渠、槐芽、金渠、鹦鸽4个区和53个乡,共有408个自然村。后增设齐镇、首善两区。1956年3月1日,宝鸡专署通知撤区并乡,全县将43个小乡并为18个大乡,撤销5个区,保留槐芽区。1957年1月4日,撤销槐芽区。

1958年9月8日,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11月底撤销郿县建置,停止办公,其地并入周至县;12月1日,周郿合县后的周至县正式办公。1961年6月,周至县首善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筹备复县事宜;9月1日,恢复郿县建置。1964年5月,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总表》,将“郿县”改为“眉县”。

1967年,公社、大队的名字基本上都换成新名,如八一、东风、向阳、东方红等。1969年10月,改名的公社、大队,恢复原名。1971年7月17日,“县革委会”调绘《眉县行政区划图》,其中眉县与太白县界,由中山寺、大殿、斗母宫、平安寺、明星寺、放羊寺以路为界,路东和北属眉县,路南和西属太白县;三官殿、拔仙台、大爷海以太白山顶峰为界。1978年12月4日,撤销汤峪公社汤峪沟大队,将其所属社员分别迁入平原9个大队。

1984年5月,全县12个公社改为5镇、7乡,153个大队改为村委会,881个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6年,眉县面积852.2平方千米,人口28.9万人。辖5镇7乡:城关镇、常兴镇、槐芽镇、马家镇、齐镇、第五村乡、营头乡、横渠乡、金渠乡、青化乡、汤峪乡、小法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11月10日,县政府发文通知,经省、市政府批准,撤销金渠乡,设立金渠镇,其辖区和政府驻地不变。1997年7月16日,县政府发文通知,经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横渠乡、营头乡、汤峪乡、小法仪乡,设立横渠镇、营头镇、汤峪镇、小法仪镇。同时将原横渠乡潼关寨村划归汤峪镇管辖。横渠镇、营头镇、小法仪镇政府驻地不变,营头镇、小法仪镇行政区划不变。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2个乡,155个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眉县常住总人口290315人,其中:城关镇35101人,横渠镇28209人,槐芽镇21456人,汤峪镇20287人,小法仪镇18035人,金渠镇34888人,营头镇19614人,齐镇31928人,马家镇19456人,常兴镇27046人,青化乡17579人,第五村乡16716人。

2001年,撤销第五村乡并入首善镇,撤销小法仪镇并入汤峪镇。调整后,眉县辖9个镇、1个乡:首善镇、横渠镇、槐芽镇、汤峪镇、常兴镇、金渠镇、营头镇、齐镇、马家镇、青化乡。(155个行政村。2个林场:汤峪林场、营头林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眉县常住总人口299990人,其中:首善镇65656人,横渠镇29020人,槐芽镇21487人,汤峪镇36604人,常兴镇27736人,金渠镇33058人,营头镇20415人,齐镇29683人,马家镇19117人,青化乡17214人。

2011年,撤销青化乡并入横渠镇,撤销马家镇并入常兴镇。调整后,眉县辖8个镇:首善镇、横渠镇、槐芽镇、汤峪镇、常兴镇、金渠镇、营头镇、齐镇。

2012年末,眉县面积857.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21439人,常住人口30.16万人。2013年末,眉县辖8个镇,共有8个社区、12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首善镇。

2015年,撤销首善镇,设立首善街道。调整后,眉县辖1个街道、7个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