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历史沿革

西周为王畿地,文王都丰(今马王街道附近),武王都镐(今斗门街道附近)。春秋为亳国地。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为杜县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长安县,因长安乡为名,为京兆尹治。据《三辅黄图》:“长安,本秦乡名。”

高祖七年,定为国都,治今西安市区西北汉城一带。后秦于今杜曲镇附近设山北县,属京兆郡,因地处终南山北,故名。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分长安、霸城、山北三县置万年县,并治京城;天和三年(568年)撤销山北县,地属长安、万年二县。

隋开皇二年(582年)于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侧营建新都,次年迁都于此,称为大兴城,设大兴、长安二县(直到1944年,长安县治均在今西安市区)。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大兴县为万年县,天宝七年(748年)改名咸宁县,此后屡经改名。五代梁改长安为大安,后唐复名长安。1912年省咸宁县入长安县。

1928年析长安县城郊区置西安市,后县、市始分。1944年长安县移治大兆镇(今大兆街道驻地),1949年5月长安县移治大兴善寺,7月迁今址,属咸阳分区。1950年直属省。1954年西安市区周围的部分县地划入西安市后为今域。1958年划归西安市。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45号):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以原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韦曲镇。同年9月正式撤县设区。

 

1996年,长安县面积1583平方千米,人口86.8万人。辖12镇32乡:韦曲镇、王曲镇、太乙宫镇、引镇、郭杜镇、子午镇、滦镇、马王镇、杜曲镇、斗门镇、鸣犊镇、细柳镇、纪阳乡、高桥乡、镐京乡、灵沼乡、义井乡、祝村乡、沣惠乡、兴隆乡、杜陵乡、申店乡、樊村乡、酒铺乡、马兴乡、魏寨乡、炮里乡、大兆乡、杨庄乡、留村乡、大峪乡、韦兆乡、王莽乡、库峪乡、五台乡、石砭峪乡、王庄乡、黄良乡、皇甫乡、内苑乡、五星乡、东大乡、喂子坪乡、祥峪乡。县政府驻韦曲镇。

1998年?,撤销东大乡,设立东大镇;撤销纪阳乡,设立王寺镇。至此,全县辖14个镇、30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长安县常住总人口864269人,其中:韦曲镇85701人,郭杜镇38294人,马王镇28936人,滦镇22113人,子午镇17667人,王曲镇20123人,太乙官镇25370人,引镇15440人,杜曲镇22273人,斗门镇32546人,鸣犊镇22811人,细柳镇23166人,王寺镇29003人,东大镇22029人,申店乡21058人,杜陵乡16050人,樊村乡15035人,高桥乡26874人,灵沼乡25985人,镐京乡19628人,兴隆乡21266人,祝村乡18112人,沣惠乡17474人,义井乡12921人,五星乡27216人,内苑乡24214人,祥峪乡6779人,喂子坪乡2785人,黄良乡17241人,皇甫乡17020人,王庄乡13491人,五台乡10688人,石砭峪乡1828人,王莽乡19808人,杨庄乡17579人,大峪乡12149人,韦兆乡11210人,留村乡7275人,库峪乡1187人,大兆乡23703人,炮里乡16409人,魏寨乡13459人,马兴乡14061人,酒铺乡6292人。

2002年,长安县对乡镇区域进行大幅度调整(2001年底批准),撤销了7个县委派出机构,乡镇由44个合并为25个,其中建制镇14个,行政乡11个:杜陵乡、申店乡并入韦曲镇,祝村乡并入郭杜镇,内苑乡、喂子坪乡并入滦镇,王庄乡并入子午镇,皇甫乡并入王曲镇,大峪乡、留村乡并入引镇,樊村乡并入杜曲镇,镐京乡并入斗门镇,马兴乡并入鸣犊镇,义井乡并入细柳镇,祥峪乡并入东大镇,沣惠乡并入兴隆乡,石砭峪乡并入五台乡,韦兆乡并入王莽乡,库峪乡并入杨庄乡,酒铺乡并入大兆乡。区划调整后,全县辖韦曲镇、郭杜镇、马王镇、滦镇、子午镇、王曲镇、太乙宫镇、引镇、杜曲镇、斗门镇、鸣犊镇、细柳镇、王寺镇、东大镇、高桥乡、灵沼乡、兴隆乡、五星乡、黄良乡、五台乡、王莽乡、杨庄乡、大兆乡、炮里乡、魏寨乡。人口最多的乡镇是韦曲镇,11.51万人;面积最大的乡镇是滦镇,244.63平方千米。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