闸北区历史沿革

闸北之名称由来已久,清康熙十一年(1672)在今福建路桥附近建挡潮石闸,雍正十三年(1735)在今乌镇路桥西侧又建石闸,2闸以北地区习称闸北。南部原属上海、宝山2县连接的乡村。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实施区县划界,置闸北区。1945年8月区南部划分为2区,即十四区和十五区。1947年十四区恢复闸北区原名,十五区改称北站区。1956年2区合并称闸北区。

1996年,闸北区面积28.4平方千米,人口约71万人,辖12个街道、1个镇。区政府驻天目西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闸北区总人口798620人。其中:天目西路街道54117人、北站街道107526人、宝山路街道102285人、江西路街道79932人、共和新路街道82069人、大宁路街道58234人、彭浦新村街道150886人、临汾路街道69323人、彭浦镇94248人。

2002年末,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6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2003年末,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3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人口70.79万人。2004年6月30日,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4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2004年9月30日,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07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

2005年末,闸北区辖8个街道、1个镇,210个居委会(一说208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彭浦镇。2006年,彭浦镇新增广申苑居委会、美景雅苑居委会、广盛苑居委会。

2007年末,闸北区面积29.26平方千米。总人口69.51万人。辖8个街道、1个镇: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彭浦镇,共有212个社区、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大统路480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闸北区常住总人口830496人,其中:天目西路街道34749人,北站街道77968人,宝山路街道80726人,共和新路街道97630人,大宁路街道77710人,彭浦新村街道156276人,临汾路街道78079人,芷江西路街道74633人,彭浦镇152725人。

2011年末,闸北区面积29.1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5.01万户68.89万人,辖8个街道、1个镇,211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

2012年末,闸北区面积29.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6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20.52万人。辖8个街道、1个镇:天目西路街道、北站街道、宝山路街道、共和新路街道、大宁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临汾路街道、芷江西路街道、彭浦镇。共有208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区政府驻天目西路街道大统路480号。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