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历史沿革

滨州市境内商朝建有蒲城国。秦朝开始建县,西汉起先后建有郡或国,隋朝开始置州,清朝升州为府,民国初曾一度置道,国民政府先后置第五和第十行政督察专署及鲁北行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渤海区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

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对原辖专区进行调整,设立惠民专区,党政机关驻惠民县城,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博兴、齐东、高青、广饶、利津、垦利共12县、108个区、973个乡、6967个村。7月,蒲台县黄河以北部分包括蒲台城和北镇30个村划归滨县。1953年,邹平、长山、桓台三县由淄博专区划归惠民专区。惠民专区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博兴、邹平、长山、齐东、高青、桓台、广饶、利津、垦利共15个县。

1955年,章丘县的炭张、芽庄等八个村庄划入邹平县,淄川县第六区胶济铁路以北的35个村庄划入长山县。1956年,长山县并入邹平县;高青县并入齐东县,原高青县所辖黄河北岸的惠济乡划归济阳县;撤销蒲台县,并入博兴县、齐东县;由德州专区划入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四县。惠民专区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博兴、邹平、齐东、桓台、广饶、利津(垦利县已析入广饶、利津)、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共15个县。1958年9月,各县改区乡为公社,全区15个县共建公社211处。1958年10月,惠民专区领导机关迁驻滨县北镇新建城区。

1958年11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专区领导机关迁驻张店。同时,撤销齐东县,齐东县原辖位桥、九户、码头、黑里寨、青城、花沟6个公社划归邹平县,田镇、高城、唐坊、旧镇4个公社划归博兴县;桓台县并入博兴县,博兴县乔庄、龙居、史口、纯化4个公社划归广饶县;邹平县的南阎、张坊、马尚、房镇4个公社划归淄博市;滨县并入惠民县,并将滨县阎家公社共66村划归沾化县;利津县并入沾化县;阳信县并入无棣县;垦利县改建为孤岛公社,并将广饶县溢洪河以北地区划归孤岛公社;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四县划归聊城专区。

1958年底,淄博专区辖淄博市和惠民、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广饶六县和专区直属孤岛公社。1959年9月,商河(乐陵县并入)、临邑(济阳县并入)两县划归淄博专区。1960年,商河县更名为乐陵县,孤岛公社改置为垦利县,博兴县陈庄公社(今属桓台县)的辛庄、冯马、胡马、齐马、坊子五个自然村划归邹平县焦桥公社。

196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淄博专区,恢复惠民专区,专区领导机关迁回滨县北镇。各县开始建区,改大公社为小社。10月,析邹平县黑里寨、青城、花沟和博兴县田镇、高城、唐坊、旧镇共七个区复置高青县;广饶县龙居、乔庄、纯化三个区复归博兴县,同时,恢复1958年撤并的滨县、阳信县、桓台县、利津县,沾化县阎家公社复归滨县;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复制后划回德州专区。惠民专区辖惠民、滨县、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高青、桓台、广饶、利津、垦利共12县。其中,邹平县置15个区,辖86个公社;高青县置7个区,辖53个公社;滨县置9个区,辖57个公社;惠民县置13个区,辖85个公社;博兴县置11个区,辖60个公社;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仍为大公社。

1962年3月,邹平县炭张、芽庄等八个村庄复归章丘县,辛庄、坊子等五个村庄复归桓台县。1964年,阳信县改为9个区,辖46个公社;无棣县改为10个区,辖55个公社;沾化县改为9个区,辖58个公社。至此,各县改社建区全部完成。1964年10月,四女寺减河(今漳卫新河)左侧无棣县辛集区的辛集、良户、宋王、朱王、傅赵、山后6个公社和埕口区杨埕公社划归河北省。

1966年,各县开始撤区改社。是年,滨县改为11个公社;1968年,惠民县改为13个公社,无棣县改为17个公社,沾化县改为19个公社,博兴县改为14个公社,邹平县改为18个公社;1970年,高青改为7个公社,阳信县改为13个公社,至此,各县撤区改社全面完成,境内八县共置112个公社。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与惠民专署被地区革命委员会代替。1971年6月5日,重建中共滨州地委。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