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历史沿革

  汉为利县地。隋置永利镇,唐为渤海县之水利镇。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置县。因邑内有“永利”“东津”两地而得名。一说,据《读史方舆纪要》:“海在县东北之十里,产盐,居民资其利,案河水于此分为枝津入海,故曰利津。”1958年并入沾化县,1961年复置利津县,属惠民专区,1983年改属东营市。
  1996年,利津县面积1665.6平方千米,人口28.9万人。辖3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利津镇。
  1998年2月18日,撤销前刘乡、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利津镇;撤销大赵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盐窝镇;撤销店子乡、北宋乡,合并设立北宋镇;撤销汀河乡、罗镇乡,合并设立汀罗镇(鲁政函民字[1998]5号)。调整后,利津县辖5个镇、7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利津县总人口288832人,其中:利津镇62894人,北宋镇28928人,盐窝镇35535人,陈庄镇24132人,汀罗镇33645人,南宋乡17137人,明集乡17460人,北岭乡20858人,虎滩乡15432人,集贤乡12437人,付窝乡16475人,刁口乡3899人。
  2001年,撤销付窝乡、集贤乡,并入陈庄镇;撤销南宋乡,并入北宋镇。2001年底,全县总面积1666平方千米。总人口29.1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辖5镇4乡,514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2年底,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总人口29.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5万人。辖5个镇、4个乡,510个行政村。
  2003年底,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总人口29.1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5万人。辖5个镇、4个乡,510个行政村。
  2007年底,全县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总人口29.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48.5%。有少数民族18个、135人。辖5个镇、4个乡,512个行政村。
  2010年,撤销利津镇,设立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并将北宋镇的店子等19村划归凤凰城街道管辖;撤销北岭乡、虎滩乡,并入盐窝镇。原利津镇的西双井、东双井、后张窝、前张窝、买河、王庄东、王庄西、卜家庙、后十四户、前十四户、姜家庄、扈家滩、东坡庄、西坡庄、太平庄、韩大庄、大李庄、小李庄、蒋家庄、大刘夹河、小刘夹河、王家夹河、宗家夹河、庄科、梁家庄子、安家庄、小李夹河、大李夹河、马家夹河、张家夹河、赵家夹河、齐家夹河、崔家庄、毕家庄、东关、豆付巷子、新合、张家滩、大马家、大门张、官庄、黄家、菜园、崔林、宋孟、枣园、韩牛、后宋、北张、刘庄、孟家坦、大北街、北关、后北街、前北街、东街、东南街、西南街、西街、石家庄、西王、三里庄、西关等63个村划归利津街道管理;原利津镇的彭家、十里堡、柏茂张、北于、苏楼、徐集、西魏、东魏、小高、大高、丁坊、小王、左家、大庄、孙家、姚刘、崔湾、前宋、南张、满家、前刘、西冯、牟家、西綦24个村,北宋镇的店子、赵庄、西李、西朱、双李、双高、胥家、北朱、吴苟李、东尹王、西尹王、陈家、大胡、南楼、庄家、常家、东孙、东潘、大田19个村划归凤凰城街道管理;原利津镇的大桥社区、凤凰社区、开发区社区、北园社区、津苑社区(2009年代码没有此社区)由县城社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5个镇、2个乡:利津街道、凤凰城街道、北宋镇、盐窝镇、陈庄镇、汀罗镇、明集乡、刁口乡。县政府驻利津街道。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