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历史沿革

古为蜀国地,秦为蜀郡地。汉置武阳县,因县居皂里江(今名金马河,为岷江正流)津之所,位金马河、同羊马河、西河(文井江)、南河、杨柳江五水交会之五津渡口,即在今县东五津镇(俗称旧县)。初名新津渡,亦称新津市。北周闵帝元年(557年)置新津县,因东汉建安年间废古玉津,开设新渡而得名。隋始迁今城。1960年并入大邑县,1962年恢复新津县。

1996年,新津县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约28.2万人。辖5镇2乡。县政府驻五津镇。

1999年,新津县辖10个镇、4个乡: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新平镇、永商镇、邓双镇、普兴镇、花源镇;兴乐乡、龙马乡、黄渡乡、文井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津县常住总人口291021人,其中(11个镇、5个乡):五津镇62177人,花桥镇28201人,花源镇15709人,金华镇18615人,普兴镇15235人,兴义镇15827人,新平镇14448人,方兴镇14121人,安西镇13927人,永商镇18798人,邓双镇21784人,兴乐乡10718人,黄渡乡7103人,文井乡9762人,龙马乡8811人,万和乡15785人。

?年,新津县辖12个镇、4个乡: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花源镇、新平镇、普兴镇、永商镇、方兴镇、邓双镇、万和镇、兴乐乡、龙马乡、黄渡乡、文井乡。

2004年9月8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31号)批复同意撤销黄渡、兴乐、龙马、万和4个乡。将原黄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普兴镇。普兴镇政府驻普兴场。将原兴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花源镇。花源镇政府驻花源场。将原龙马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平镇。新平镇政府驻太平场。将原万和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兴义镇。兴义镇政府驻兴义场。

2004年末,新津县总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888人/平方千米。辖11个镇(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个乡(文井),12个社区、186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新津县常住总人口302199人,其中:五津镇76342人,花桥镇24558人,花源镇36545人,金华镇14068人,普兴镇20312人,兴义镇31205人,新平镇23489人,方兴镇11890人,安西镇12801人,永商镇18762人,邓双镇23458人,文井乡8769人。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5号)批复同意撤销五津镇,设立五津街道。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