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历史沿革

古为氐、羌、冉、诸部落地。秦朝以后各朝代分别设置县、郡、州等,元置茂州、松州、潘州。明洪武年间改松,潘两州为松潘卫。清改卫为松潘直隶厅,茂州仍置,增设理番、懋功二直隶厅。1913年改州、厅为县,1935年置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茂县专区,属川西行署区,专署驻茂县,辖茂县、汶川、理县、懋功、靖化、松潘等6个县。1952年茂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1月1日,撤销茂县专区,改设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原懋功县改称小金县(驻美兴镇),原靖化县改称大金县;由松潘县部分地区设置南坪县(驻南坪);理县驻地迁杂谷脑;原阿坝地区改设阿坝县(驻中阿坝),原黑水地区改设芦花县(驻芦花),原若尔盖地区改设若尔盖县(驻纳摩寺);大金县的绰斯甲地区建立县级行政委员会(驻周伞);将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土司分别建立相当于区的政权机构,并在四土的中心地区马尔康暂设相当于县级的行政机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川省藏族自治区辖10个县、1个县级行政委员会、1个县级办事处。1954年,芦花县改名黑水县,若尔盖县由纳摩寺迁驻达扎寺。

1955年,四川省藏族自治区改为阿坝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刷经寺。1956年,原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事处(四土)改设为马尔康县;绰斯甲行政委员会改为绰斯甲县,驻地迁观音桥;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个县。1958年,阿坝藏族自治州驻地由刷经寺迁马尔康县城;由壤塘行政委员会设立壤塘县(驻南木达);撤销茂县、汶川2县;同年7月7日,由原茂县、汶川2县全部辖区和理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茂汶羌族自治县(驻威州镇),理县迁驻刷经寺;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1个县、1个自治县。

1959年,壤塘县迁驻壤塘;理县迁驻哈拉玛。1960年,撤销理县,以原理县和阿坝县的部分地区设立红原县(驻哈拉玛),原理县的其余地区并入茂汶羌族自治县和马尔康县;撤销南坪县,并入松潘县;大金县改名为金川县;撤销绰斯甲县,并入金川、壤塘2县;阿坝藏族自治州辖9个县、1个自治县。1963年,恢复南坪县(驻南坪)、汶川县(驻威州镇)、理县(驻杂谷脑);茂汶羌族自治县由威州镇迁驻凤仪镇;阿坝藏族自治州辖12个县、1个自治县。

1987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坝藏族自治州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撤销茂汶羌族自治县,恢复茂县。1996年,阿坝州面积8.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9万人,其中藏族占51%,汉族占28.9%,羌族占17%。辖马尔康、汶川、理县、茂县、松潘、南坪、黑水、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13个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847468人。其中:汶川县111935人、理县43668人、茂县103570人、松潘县69079人、九寨沟县62157人、金川县69098人、小金县76709人、黑水县57000人、马尔康县55046人、壤塘县33550人、阿坝县62312人、若尔盖县65413人、红原县37931人。xzqh.org lanweixing@163.com

2004年,阿坝州共有31个镇、195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898708人,其中:汶川县100771人,理县46556人,茂县104829人,松潘县72309人,九寨沟县81394人,金川县65976人,小金县77731人,黑水县60704人,马尔康县58437人,壤塘县39173人,阿坝县72391人,若尔盖县74619人,红原县43818人。

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马尔康县,设立县级马尔康市,以原马尔康县的行政区域为马尔康市的行政区域。马尔康市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达萨街299号。马尔康市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