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青海省行政区划

1960年底,青海省辖6自治州、1市、1行政委员会,34县、5自治县、3市、3工作委员会、4市辖区。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西宁市
 4区、2县、1自治县
 城东区(东关)  城西区(小桥)  通海区(多巴)  平安区(平安驿)
 湟中县(鲁沙尔) 大通县(桥头)  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
省辖单位
 乐都县(碾伯)  民和县(上川口) 湟源县(城关镇) 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
海北藏族自治州 驻亹源回族自治县 3县、1自治县
 海晏县(三角城) 祁连县(八宝)  冈察县(沙柳河) 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
黄南藏族自治州 驻同仁县 3县、2自治县
 同仁县(隆务)  泽库县(锁乃亥) 尖扎县(马克唐)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
 河南蒙族自治县(有干滩)
海南藏族自治州 驻共和县 5县
 共和县(恰卜恰镇) 兴海县(子科滩) 贵德县(河阴)  贵南县(茫拉)  玛多县(黄河沿)
果洛藏族自治州 驻玛沁县 6县
 玛沁县(大武)  甘德县(甘德)  达日县(吉迈)  久治县(智清松多) 班玛县(塞来唐)
 同德县(巴滩)
玉树藏族自治州 驻玉树县 8县
 玉树县(结吉镇) 称多县(周筠)  囊谦县(香达)  治多县(加吉博洛格)
 杂多县(萨呼腾) 曲麻莱县(色吾沟) 江南县(节综)  天河县(卡隆云)
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州 驻大柴旦市 4县
 都兰县(察汗乌苏镇) 天峻县(新源) 德令哈县(巴音河) 乌兰县(希里沟)
柴达木行政委员会 驻大柴旦市 3市、3工作委员会
 大柴旦市     冷湖市      格尔木市
 茫崖临时工作委员会(油砂山)    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托托河沿)
 马海临时工作委员会(马海)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将湟中县划归西宁市领导。(1960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
◎将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区划归甘肃省天祝县管辖;将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友爱乡(黄藏寺)划归青海省祁连县管辖。(中央1960年1月22日批准)1959年6月,中共青海省委、甘肃省委在兰州签订《关于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的协议》。
★将大通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领导。(国务院1960年4月5日批准)
◎撤销西宁市城中区,设立县级的城东区,驻东关;城西区,驻小桥;通海区,驻多巴;平安区,驻平安驿。(1960年4月5日国务院【内曾字第101号】批准)
◎果洛藏族自治州驻地由麦仓迁至玛沁县大武;达日县驻地由达日至吉迈;玛沁县驻地由依盖齐迁至大武。(1960年5月30日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
◎江南县驻地由甘宁生多迁至节综。(青海省人民委员会1960年5月30日批准)
◎茫崖工作委员会驻地由茫崖迁至油砂山;唐古拉山工作委员会驻地由温泉迁至托托河沿;同德县驻地由尕巴松多迁至巴滩。(1960年5月31日青海省人民委员会【会办字第242号】批准)
◎噶尔穆工作委员会更名为格尔木工作委员会。(1960年9月26日国务院【国内杨字第250号】批准)
★1960年11月1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5次会议通过:
 1.设立大柴旦市。以马海、噶尔穆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地区,即东至羊肠子沟、东南至察克、西至鱼卡、西南至南退丘、南至察尔汗盐滩北、北至大肯大坂山的查那扎克为大柴旦市的行政区域。
 2.设立格尔木市,撤销噶尔穆工作委员会。以原噶尔穆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地区,即东至达赖、西至那稜郭勒湖、南至昆仑山、北至台吉乃尔湖为格尔木市的行政区域。
 3.设立冷湖市,撤销冷湖市临时工作委员会。以原冷湖市临时工作委员会所辖地区为冷湖市的行政区域。
◎天峻县驻地热那海更名为新源。(1960年青海省人民委员会【会民民字第012号】批准)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