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古为羌地,从西汉至清代,历属临羌、西都、鄯城、西宁等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从西宁县析置互助县。1949年仍设互助县属省直辖。1953年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互助土族自治县,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省直辖,1978年划归海东地区。2013年属地级海东市管辖。

1949年9月12日,互助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互助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从这时起至1951年元月,全县设5个区、32个乡(镇)。1951年元月29日,划为8个区、49个乡(镇)。1952年划为12个区69个乡(镇)。1955年2月,全县12个区统一更换名称:第一区为却藏滩区;第二区为五峰寺区;第三区为双树区;第四区为沙塘川区;第五区为哈拉直沟区;第六区为红崖子沟区;第七区为丹麻区;第八区为威远堡区;第九区为塘巴区;第十区为贺尔川区;第十一区为李二家堡区;第十二区为北山藏族自治区。

1956年10月18日,撤区并乡,全县原属的12个区、69个乡(镇)合并成为29个乡(镇)。1958年5月17日,全县由29个乡(镇)缩编为12个乡(镇)。

(根据《政区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资料)全县面积3380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以汉族为多,土族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等。辖1个镇、20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威远镇、西山乡、蔡家堡乡、五峰乡、双树乡、沙塘川乡、东山乡、哈拉直沟乡、红崖子沟乡、五十乡、丹麻乡、东沟乡、东和乡、林川乡、台子乡、边滩乡、南门峡乡、松多藏族乡、加定藏族乡、巴扎藏族乡、高寨回族乡。县政府驻威远镇。(共有294个行政村)

1999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面积3320平方千米,人口368106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个镇和20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互助土族自治县总人口357089人,其中:威远镇51318人、双树乡18264人、沙塘川乡19293人、高寨回族乡12170人、红崖子沟乡17909人、五十乡17527人、哈拉直沟乡14657人、松多藏族乡6837人、东山乡11328人、丹麻乡21033人、东和乡17478人、东沟乡20186人、林川乡12579人、边滩乡13538人、南门峡乡19993人、台子乡21690人、五峰乡22511人、西山乡18036人、蔡家堡乡8214人、加定藏族乡7426人、巴扎藏族乡5102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高寨回族乡、加定藏族乡、南门峡乡和丹麻乡,分别设立高寨镇、加定镇、南门峡镇和丹麻镇。

2001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辖5个镇、1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双树乡、沙塘川乡、红崖子沟乡、五十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边滩乡、台子乡、五峰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共有2个社区、295个行政村。

2006年8月,互助县撤销边滩乡,并入林川乡;撤销五十乡,设立五十镇;撤销五峰乡,设立五峰镇;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塘川镇(镇政府驻原沙塘川乡驻地)。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1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威远镇、丹麻镇、高寨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松多藏族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巴扎藏族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