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历史沿革

巴彦淖尔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泊。1956年设巴彦淖尔盟,盟行署驻磴口县,1970年移驻临河市。今辖区在1958年前,仅磴口县属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三旗属乌兰察布盟,其余旗、县、市均属河套行政区。原辖之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1969年分别划入宁夏和甘肃。

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国函[2003]121号)批准同意撤销巴彦淖尔盟,设立地级巴彦淖尔市:(1)撤销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地级巴彦淖尔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临河区新华东街。(2)巴彦淖尔市设立临河区。以原县级临河市的行政区域为临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庆丰东街。(3)巴彦淖尔市辖原巴彦淖尔盟的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和新设立的临河区。

 

1996年?,巴彦淖尔盟面积64413平方千米,人口165.8万人,其中蒙古族占3.9%。盟行署驻临河市。辖临河市、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磴口县、五原县,计1市4旗2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巴彦淖尔盟总人口1682662人;其中:临河市510965人、五原县269082人、磴口县117561人、乌拉特前旗319376人、乌拉特中旗133309人、乌拉特后旗48090人、杭锦后旗284279人。

2000年末,全盟总面积64413平方千米。总人口171.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52万人,农牧区人口118.46万人;蒙古族8.25万人,汉族161.24万人,其他民族2.49万人。

2005年7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5]158号)批准同意将乌拉特后旗人民政府驻地由赛乌素镇迁至巴音宝力格镇。

2005年,巴彦淖尔市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要求,将杭后的16个乡镇调整为8个镇。2006年,将其余6个旗县区的80个苏木乡镇调整为40个苏木镇。全市苏木镇总数为48个。

2006年末,全市总面积6441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3.61万人。辖临河区、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五原县、磴口县。7个旗县区,共有48个苏木镇。

2009年末,全市总面积64413平方千米。总人口173.3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8.4万人;城镇人口79.5万人。辖临河区、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五原县、磴口县。

2012年初,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巴彦淖尔市对部分苏木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7个旗县区恢复11个苏木乡镇,分别是临河区恢复2个乡、五原县恢复2个乡镇、磴口县恢复1个镇、前旗恢复2个苏木镇、中旗恢复2个镇、后旗恢复1个苏木、杭后恢复1个镇。全市苏木乡镇总数由48个增加到59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